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效性探究
- 来源:教学与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阅读教学,情境创设,实效性探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4-17 20:57
摘要:现如今,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迅速发展,使得国民大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尤其是在教育系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应立足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在情境式阅读教学的构建中,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适应教学改革需求。本文分析了创设情境的内涵和优势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效性策略,深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引言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阅读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本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尤其重视情境的创设、兴趣的激发,多角度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1创设情境的内涵和优势及原则
1.1创设情境的内涵和优势分析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是指教师以教材阅读内容为出发点,营造生动活泼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在语文阅读中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借助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创设与语文课文主题相关的情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阅读学习。具体来说,情境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教师在合适的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可以在教学中融入自身情感,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让高中学生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第二,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并对学生思维进行拓展,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第三,情境教学可以让高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文章主题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内涵,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总体而言,通过情境教学法展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诠释文章的主题和内涵,从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1.2运用情境教学的原则
运用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对情境教学有更多的掌握。想要在阅读中灵活使用情境教学法,教师要先熟悉情境教学,吃透概念及策略。情境教学不仅借助教师丰富的语言,更要借助于白板等多媒体;不仅依靠教师,还须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促进知识的衔接,把抽象知识形象化。教师对情境教学掌握得越多,应用起来才会越得心应手。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2.1教学形态“单一”及互动元素构建不足
学生如何“读”的问题,一直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热点,但“读”的基础是如何构建互动元素,在多元化的教学形态中促进教与学的有效实施。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形态单一,在教与学两个维度空间的优化与构建中,缺乏丰富的教学形态,单一的教学情形难以支撑互动元素的生成。一方面,语文阅读课堂空间“狭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弱化了目标探究式、互动探究式等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被动式的学习状态难以促进有效学习的生成;另一方面,“动”是读的重要诱导因子,而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创设不足,合作式、小组式的阅读教学鲜有实施,沉闷的“读”、枯燥的“答”,这些都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形态单一的显著性表现。
2.2阅读教学环境欠缺及课外阅读不足
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下,语文教学环境及要素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阅读”构成了语文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但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浓厚的环境欠缺,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阅读教学需求。一是课内阅读教学质量不高,阅读教学的系统性实施不足;二是课外阅读明显不足,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欠缺,良好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有待提高。因此,高中语文在统筹“课内+课外”的阅读教学中,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的推进,学生阅读能力与新课改下的语文学科能力要求存在不匹配问题。
2.3常规阅读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规的语文互动式教学仅通过教师问、学生答等方式进行互动,或者简单地进行一些朗诵跟读。常规的语文教师备课,更重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很少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进行启发式引导。备课内容多以应试教育的考点为主,主要以死记硬背一些经典句式为手段,这让很多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酷刑,难以自发地从内心深处产生对阅读的兴趣。
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效性策略
3.1丰富情境课堂内容并完善课堂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情境创设能够为阅读情境教学的实施创设良好的教学空间,进一步为学生的“学”提供有力保障。传统阅读教学缺乏探究性教学的构建,学生的“学”由教师牵着走,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为此,在情境式阅读教学的构建中,以“探”问依托,通过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转变传统教学形态。首先,教师立足教材内容,在教材内容中创设探究任务,以任务等方式,促进学生阅读学习,发挥探究任务并将其作为情境要素;其次,良好的阅读技巧来源于学生的自主实践,通过探究性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为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情境式阅读教学的有效实现,关键在于如何精准定位学生的“学”,让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自主探究阅读的环境。例如,在《我与地坛》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情境式阅读教学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回答“史铁生为什么选择了地坛?”“思考的结果怎样?”等问题,让学生的阅读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思考方向更加具体。因此,情境创设让阅读课堂更加活跃,也为情境式阅读教学创设了条件。
3.2运用优美语言并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新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以清晰、准确、富有激情的语言启发和感染学生,使其产生积极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设疑、激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特别是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更应注重以美的教学语言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对所学内容充满期待和向往。例如,在教学《六国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之所以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得借鉴,是因为我们可以从历史故事之中各主体的联系来窥得一些王朝更替、事情发展的原因,从中获得启发和借鉴。历史的发展有着必然性,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各地诸侯更是不计其数,为何独独秦始皇能够统一天下?大家能不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苏洵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鞭辟入里,从《六国论》中我们或许能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线索。”教师的语言十分简洁,但给学生的震撼是巨大的。学生都被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所吸引,自觉地想要去探究秦朝一统六国的原因,对课文研读的积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十分重要。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情境,如生活情境、主题情境、竞赛情境和角色情境等,能充分体现阅读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思维.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理论版),2019(4).
[2]李小刚.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法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2).
[3]朱红霞.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开放性教学的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