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设计:我们与物的长久记忆

  • 来源:小资CHIC!ELEGANCE
  • 关键字:美学品味,私家记忆,长效设计
  • 发布时间:2022-10-06 20:46

  “杂货文化”在日本的兴起要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如今走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仍然能发现许多新奇有趣的贩卖生活方式杂货的店铺。“杂货”所指范畴很广,几乎一切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物品都被囊括在内,人们按个人喜好淘来各种餐具、文具、家具、装饰工艺品、点心,填满自己的生活,同时围绕在身边的一切“杂货”会像镜子一样,展示物主的美学品味与私家记忆。日本民艺运动之父柳宗悦一生都在探寻平民生活用具中的美学,他曾说:“用,才会使美成为确然可靠之物。”

  “在一堆寿命短的物品团团包围之中,人是没办法好好生活的,我们需要可以一起共度漫长时光、一起累积各种回忆的物品。”长冈贤明如是说。比起设计师,他更喜欢自称“设计活动家”,从上世纪末起,他开始致力于发掘经过时间考验、历久不衰的长寿设计品,并提出了“长效设计”(Long Life Design)的理念。长冈贤明将“长效设计”解释为“不新做”的“另一种设计”,有别于只注重物品的形状与颜色再大量贩卖的物品,

  “长效设计”强调以长期制造与使用为前提,它更关注环绕物品的设计环境,设计物周边与上下游的“伙伴关系”,包括制作者的地域文化、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性、使用者的生活方式等等。在长冈贤明创办的二手设计品甄选店D&DEPARTMENT 里只贩售上市超过20年历史的生活用品,并且产品均可再次回收。

  7月,“长效设计”理念在上海的首个大型展览在上海明珠美术馆举办,9个单元600余件展品呈现出长冈贤明独特鲜明的设计思考与多领域实践,它不仅为观众带来关于“惜物”与“长情”的思考,也启发了本土设计师对于长效设计的全新探索。在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展览总策划李丹丹博士看来:“‘长效设计’令设计之物拥有了时间和情感的维度。这是一种对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的重新思考,试图对‘如何获得真正幸福的生活’的一种发问。”

  一走入展厅就能感受到日式风格的简单低调,第一个展区“60VISION”(长效设计企业的初心)的几张经典皮沙发、铁艺办公桌椅似乎搭建起我对于长辈们办公场所的儿时记忆,这些重新复刻包装20世纪60年代的设计品,至今仍具有持久生命力和鲜明的自身特色,正连接着经典与当下。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展览的陈列都没有制作道具,灌满水的水箱既承载了数百件展品,也成为观众坐下观看影像纪录片或小憩片刻的座椅,当你坐在水箱上看着纪录片中的长冈贤明,你会对“长效设计”理念的可持续性有更清晰的理解,那不仅是一种材料的回收利用,更是设计者的美学思考,因为这些长年不改的经典,人们的生活及与生活相关的记忆也有了可持续性。

  “d47 MUSEUM”(长效设计美术馆)以“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美术馆”为定位,一一展现每件设计品背后的地域风物特色,47名当代工艺作家分别代表了自己生活的那片土地,其创作的作品融合了特定地域的物产原料与继承自历史和家族的传统技艺,比如岐阜的灯笼、玻璃制作,神奈川的寄木细工(木片儿拼花工艺),高知的土佐和纸……手工艺者在自身的创造性与当代社会的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经典的技艺进行借助器物的表达自我。此外,这47个都道府县的独特个性和风土魅力也收录在长冈贤明于2009年创办的旅游杂志《d 设计之旅》(d design travel)里。

  “NIPPON V ISION”(长效设计的地域文化)是 “60VISION”的地域物产版本。从那片土地诞生且经过手工艺者世代传承的当地特色手工艺,被称之为“地域设计”。而在传承中加入现代设计的元素,便造就了新时代的产物。本单元对照展示“传统工艺品的原点”以及“经过重新设计再次诞生的新物产”,以此呈现当今不同地域“物产设计”的风貌,思考造物的未来。

  中国设计师们的思考和实践则呈现在“回声:本土设计师的探索”展区。易洪波(夏木织物)对有千年历史的“浏阳夏布”进行了复兴,加入当代网络用语作为时髦元素;张娜(再造衣银行)将带着旧时代记忆和特殊意义的衣物建成“个人档案”,再设计成一件与其在“当下”时间节点的气质所呼应的新衣,小时候盖的大花被子,织锦被面被她制成一件晨袍;祎设计将陶瓷行业的报废品、瑕疵品制成了陶瓷再生瓷面桌……可持续设计的方法与民族特色、传统材料、时代产物碰撞着,在中国设计师的创作力中复兴、解构和重生,延续着对可能性与想象边界的探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