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乡到达理想国

  另一个故乡》是德国电影大师爱德嘉·莱兹2013年的作品,也是他史诗系列作品和电影人生的一种总结,他称为“一部渴望的编年史”。影片以超然的镜头语言和成熟冷静的叙事风格,讲述了一个普通的普鲁士家庭的生活变化,描绘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德国的民生图景,在故乡与理想国之间,在压迫与反抗之中的挣扎命途。

  1842年4月1日,德意志洪斯吕克地区,沙巴赫村庄(由导演的家乡虚构而来),青年雅各布·亚当·西蒙正在写一本忠于自我与现实的书,充满了他对理想国的渴望,对故乡的愁苦。那是一个贫瘠的时代,无法依赖土地的人、被贵族压榨的人、饥寒交迫的人、想要求生的人纷纷选择远离故乡,带着美好的梦想前往不知情况的“新世界”。历史遗留的疤痕隐隐作痛,遥远的国度披上了绚烂的彩衣诱惑着他们,踏上漫漫长路,一切都是未知的,但渴望仍在,就意味着抛下过往的根基是值得的。如雅各布所记,“还有什么比联合起来共同寻求一条逃离暴政和无情的道路更强烈的愿望”,这种期望在未知世界重建生活的选择,是悲壮的也是令人激动的。

  出身于铁匠家庭的雅各布,是一个博学者,在语言上极具天赋,他热衷探究印第安文明,且很乐于成为“印第安人” 的一份子,所以总被村里人称为“印第安男孩”。可在固守传统的父亲眼中他只是一个懒惰的耽于幻想的混蛋,因此他们之间经常发生争执。好在其他家庭成员,奶奶、叔叔、母亲、姐姐总是会给予他支持、包容与鼓励,特别是母亲。广袤的大地一如母亲的胸怀,虽然光彩不复从前,却依旧顽强地坚挺身躯守护着她的孩子。对雅各布来说,母亲是他灵魂的安慰,也是最不舍的眷念。

  这是一个平凡的家庭,勤勤恳恳地劳作是他们的日常,耕作、纺织、打马掌·····尽管世道艰难,土地歉收、苛政、疾病、极端天气总与他们作对,给他们造成精神与肉体的双重伤害,但他们终是没有离开故乡,无论那是被动的选择还是主动的选择,他们的留下延续了“故乡”的生命。

  父辈们生于旧制度之中,他们的选择是忍辱负重也是无可奈何。可雅各布不一样,他看清了旧制度的腐朽,受到了新思想的冲击,还通过天赋与学习,早早洞悉到了“另一个世界”,知道了很多人不知道的过去与当下,他是与众不同的。他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自由,并觉得这种生活在故乡无法实现,所以他一直都有离乡的打算,梦想着能在“理想国”实现心中的自由与生活的幸福。当退伍的哥哥古斯塔夫回来后(哥哥回来后就会承担家庭的责任他就可以放心离开),这个念头更是强烈。可他不知道的是,哥哥的归来将是他爱情、理想破灭的开始。

  “告别人世对于人类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不可能重复,就好像死亡将我们中的某人,带入沉默的坟墓,光阴和青春就这样飞驰而过,一去不复返。我们回忆失去的爱的时候,会想念相遇,也会怀念离别,所有诗人都这样告诉我们,我在鲜干酪集会感受到了这样的真相。1842年11 月7日,当阳光洒在我的努力上,很长时间不再闪耀了······”鲜干酪集会发生在叔叔的葬礼后,田野耕作结束时,是雅各布个人成长的转折点。

  在那场象征节庆与革命的集会上,他失去了初恋杰切(哥哥和杰切因为激情与性欲而私会),见证了民众对转折的反抗(贵族专制,不让普通人卖酒,激起了民愤),并因为高呼“自由”被捕入狱,以此逃避爱情的伤痛。

  从历史的旁观者到历史的参与者,从个人情感的受挫到对民族命运的审视,雅各布的成长与命运的无常紧密相连。每当他想离开时,就会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将他拉回,每次拉回都会默默加深他对故乡的留念。第一次是叔叔的死亡,第二次是古斯塔夫和杰切的“背叛”,第三次是母亲的病,第四次是古斯塔夫和杰切的移民决定(因为女儿去世而对故乡失望),第五次是新组成的家庭······命运似乎有意留下雅各布,让他好好地了解并记录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一切的苦难与美好。而他也因此,对自由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与故乡有了更深的联结,有了更多留在故乡的理由。

  影片结束在母亲安然离世后,雅各布收到远在巴西的古斯塔夫和杰切的信。彼时,他对远方的渴望已经变成对亲人的祝愿、当下的满足和内心的安宁。那个“理想国”就在字里行间,但看信的人却没有了对“理想国”的热望,而是充满了对亲人的关心与思念。对雅各布来说,留在故乡是一个无奈的折衷的选择吗?“在故乡到达理想国”是一种自我欺骗还是自我和解?作为一个曾极力想挣脱故乡与家庭束缚,最终却扎根故乡成为家庭支柱的人,他没有去到外面的世界会成为遗憾吗?雅各布自己的回答是:“我只需要闭上眼睛,就能去任何想去的地方,遥远的国度,丛林中的未知城市,还有海岸线······”

  在知识的海洋里,雅各布可以抵达任何地方,当内心获得了安定,故乡就是理想国,理想国也可以是故乡。Sehnsucht(德译:渴望),既表示对“外”的渴求也含有向“内”的思念,可以表达悲伤的状态,也能形容一种热烈的喜悦,那便是雅各布的渴望,沙巴赫的渴望,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德国人民的渴望,在“故乡”找到“理想国”的渴望。

  《另一个故乡》是关于过去的电影,有时代变迁下个体命运的流变,有历史的回望,还有导演爱德嘉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他以黑白影调消弭了现代的痕迹,只给极少的象征性物件留有颜色(玛瑙、国旗、金币、花束、樱桃等),传达生活的美好与希望;他通过大量远景镜头与劳作画面,展示了往昔和普通民众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他用如诗如画的影像语言,叙述了一种永恒的渴望与眷念,对祖国对故乡也是对自己的电影人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