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 来源:教学与研究
  • 关键字: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
  • 发布时间:2022-12-04 14:03

  摘要:在各个学科中,语文学科尤为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写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堪称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双翼”。在具体的语文学习中,阅读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写作则是知识的输出,是在阅读基础的升华。可以说,阅读与写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尤其是在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师应明确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文本作为载体,精心设计阅读、写作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在读写结合的模式下,实现阅读、写作和思维的有机融合,真正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方式也逐渐趋向于多元化,教学目标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阅读和写作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也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纵观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有的教师过分重视字词等基础教学,给小学生留给自主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还有的教师认为读和写是分开的,课堂上给学生带来了误导。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在阅读中逐渐掌握写作技巧,利用写作抒发自己的情感顿悟,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1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的本质是人才的培养标准,是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与品格。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是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并应用了核心素养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转变了单纯知识讲解的现状,并更好地推动了学生的发展。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构建语文读写结合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教材中的知识构思精巧,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积累佳句、名篇等。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采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身情感,并通过写作训练活动的有效实施,让学生表达的层次获得稳步提升,进而最终达到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

  2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开展现状分析

  2.1读写结合教学目标定位低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但教师在设计读写结合教学目标时,依然存在“目标定位低”的现状。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就是就阅读和写作进行整合,不仅要引领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还应指导学生对文本的写作手法进行领悟,并将其运用到文本写作中。但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由于对其认识不够全面、深刻,致使设定的读写结合教学目标比较低,集中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等,致使读写结合教学效果不佳。

  2.2教师的观念传统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观念先进,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明显提升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动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陈旧,无法认识到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无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3高层次读写结合教学形式不足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包含的形式非常多,主要有仿写、改写、续写、缩写、补写、读后感等。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应结合文本写了什么?研究其如何写?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教师对其研究不够全面深刻,写作迁移教学形式相对比较少,几乎所有的教师都采用了句子仿写、段落仿写等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但是针对迁移式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开展改写、改编、补写等方式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致使读写结合教学形式出现了单一化的现象,制约了读写结合教学效果。

  3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

  3.1创设读写情境,以阅读促写作

  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和写作本身都是相对枯燥的事情,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创造一种轻松、有趣的氛围,就很容易在枯燥的训练中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将小学生置于生动的情境中,唤醒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使其体会到阅读和写作的快乐。小学生年龄小,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资源,向学生展示阅读内容,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图象,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理解阅读内容,并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为了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更好地把握事物特点,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物带到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更加直观的观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出更加真实、感人的作文,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阅读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有感情的大声朗读,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情节性强的阅读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还原文章中的场景和事情发生的经过,表演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对所扮演角色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2读为媒,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学生素养提升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不断阅读,才能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并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其阅读面也能够获得拓展,无形之中推动写作能力的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初期,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应用多元方式,以阅读为媒介,不断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例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笔者重点指导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掌握其中的“蔓”“腻”“咂”等生僻字,并让学生理解“信赖”“神气十足”等词的含义。然后,笔者带领学生通过阅读,整理了文章的整体思路,促使学生明确了每一个人物的神态,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结合笔者的讲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写作技巧。

  3.3结合生活

  文学创造离不开生活,每个时代的文化作品都散发着时代的气息,小学生也应从小培养抒发真情实感的写作风格,将情感寄托于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在核心素养下,读写结合教学就是要教会小学生通过文字的叙述了解作者所描述的事物及社会现象,让小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掘写作元素,做到言之有物,不高谈阔论,用最平实的语言描写最常见的事物,也许不会富丽堂皇,但是真情实感最能引起大家在情感上的共鸣。例如:《祖父的园子》。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描写了自己同祖父一同在园子中生活的日子,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和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在大自然中与小动物一起玩耍,也许是最快乐和放松的时刻。阅读这类文章,能让小学生感受到最真实、最平凡的情感,同时学会写作的过程中着眼于身边的事物,发掘生活中的文学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敬畏自然的情感。

  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关注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其整合到一起,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计读写结合目标、从教材中选择读写结合训练点、开展多种读写结合写作训练、加强读写结合教学指导、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等,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文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施策略研究[J].新作文,2020(08).

  [2]林新莺.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分析[J].教师博览,2020(04).

  [3]马伟.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1(1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