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家庭教育,有效途径,浅析
  • 发布时间:2023-01-02 11:47

  【摘要】正所谓国之根本在于教育,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一个人一生的教育之中,最基础的教育就是小学教育。广义的教育指的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这两方面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有效地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是目前小学教师所需要重视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经验,通过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析,阐述了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二者相结合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育人的有效途径。

  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和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学校和家庭对小学生的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中,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只有二者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学校教育能否同家庭教育良好的结合?对学生的学业和品德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笔者就二者的结合展开分析,以期为小学教师提供借鉴、参考。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

  通常来讲,家庭教育指的是一个家庭里面的父母以及其他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的过程。家庭教育可以通过家长有意识的进行,也可以是家长无意识的语言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过程。家庭教育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都比其他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优势并不是学校教育所拥有的。学校教育指的是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以教育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同家庭教育比起来,学校教育的专业性更强,都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教师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

  家长望子成龙,教师希望学生成绩优秀、品德高尚,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校和家庭的出发点是一致的,这就代表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的结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的方式、内容、形式上都有相对较大的差异,但是这并不影响二者的相互配合、相互沟通和相互交流。教育并非只是学校的事,实际上也是社会各界以及家庭共同的事。家长应该同学校的教师相配合,注重学生性格的发展,成绩的提升,共同完成教育的各项任务,使孩子能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1.家长认为教育的责任全在学校

  现在,不少小学生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学校应该全权负责,而自己的工作就是将孩子安全地送到学校;还有部分的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只听从学校老师的话,所以在孩子犯错误或者成绩下降的时候会将责任推及学校,推到教师身上;同时,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如果学校对学生教育的好,那么学生的一切就必定会好,不会出现差错;更有甚者,认为家长的责任就是将孩子生下来,让孩子不愁吃穿,至于孩子能否成才,就是学校所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可是,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对小学生的教育主要为教学任务,不容易以学生的特点为依据来进行特殊化教学,很难对每个孩子都给予相同的关注度。众所周知,教育主要有三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从目标的培养方面来看,一个学生的教育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学生良好的品性、态度、生活、学习方法、习惯等培养起来。如此看来,在社会这个整体系统之中,家庭和学校是两个重要的构成要素,一个小学生的教育绝对不可以将二者分隔开来,必须有效地将两者结合起来。

  2.学校与家庭进行交流的内容相对单一

  许多小学生家长认为,小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事情都不要再做,也没必要做,家长关心的只是学生的成绩。但是,家长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也并未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变家长这种错误的想法,缺少和家长有效的沟通。就算和家长进行沟通,也只是针对小学生成绩的沟通,在内容方面较为单一。

  3.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存有冲突

  由于我国前些年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越来越多的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骄傲、自大、恃宠而骄,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和性格。而这些性格和习惯并不利于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在学校里学生会有不合群、感情脆弱的现象出现,这些对小学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小学教师的教学遵循“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家长都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造成了孩子学习中的压力,容易和学校的教育理念产生冲突。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策略

  1.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优势互补。其一,应该对家庭和学校双方的责任加以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各自的内容,应该依据其内容明确相应的职责。在对双方的责任加以明确之后,就能够避免家庭和学校双方的重复教育以及替代性教育的出现。其二,家庭和学校应该将各自在教育中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占有不同的优势,双方应该以各自的优势为依据对责任进行分工。

  2.推行学校和家庭沟通的心理健康制度。第一,学校应该每周都更新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卡。这个健康教育卡记录了学生在这一周之内心理健康方面进行了那些教育,同时采用了什么方法,在这些方法应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方法施行后的效果又如何?将这些内容分分填写到卡片之上。第二,学校和家庭要将小学生健康卡相互交换,加强对他们的全面了解。

  3.学校要积极开展家访活动。家访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有效途径,要长时间开展下去。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能够使二者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从某种程度上讲,家访也是一种对家长进行教育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告诉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让小学生在家里也能受到相对较专业的教育,让其能够健康地成长。

  4.让家长走进学校。为了让家长能够良好地配合学校对小学生的教育,学校可以多邀请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感受学校的教育氛围。而且,当家长走进小学校园之后,就会了解小学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面临着很多困难,育人不容易,从而激发家长积极同学校配合的教育兴趣,以达到共同育人,努力做好小学生的教育工作。另外,为了实现家长走进学校,每个教学班级都应该定期举办家长会和联谊会,给家长创建一个能够畅所欲言、提出建议的机会,这样既能让家长更加信任学校,又可以让学校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以此来提升对小学生的教育效果。

  5.加强家校沟通。坚持学校、家庭相互沟通,共同育人基础上,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赞扬。通过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深化研究,我校的教师在运用家校结合对学生教育这方面获得了不少的经验,也受到了各个家长的好评。家长说:“孩子比以前进步多了,希望能坚持下去,好好努力吧!”《家校联系卡》真正成为了沟通家长、教师、学生心灵的桥梁和纽带。

  总之,注重家校结合是推动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一是提高了家长的素质。家校结合使我校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正由单纯的情感支配向理智的升华转变,由简单的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二是密切了家校的关系。家长对学校的工作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给学校献计献策,为学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

  参考文献:

  [1]黎军,张大玲,张堡.论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J].高等理科教育,2003(S1).

  [2]廖新平.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J].教育科研论坛,2008(04).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