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策略探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02 11:52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逐渐推进,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教师们不但要为学生们创建高效课堂,还要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探索活动,锻炼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为广大教师带来教学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
引言:
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可以把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形象直观的内容,使学生们学习起来更加的轻松。特别是对小学数学科目来讲,它包含着很多的定义、规律等,学生们经常很难轻松的理解和掌握。针对这个现象,教师需要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学生们形成数学思维水平,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不断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一、正确的看待思维导图
倘若教师想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就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们正确的看待和了解思维导图,对它进行深刻的全面的认知,这样才能将思维导图和小学数学知识相结合,更好的提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效率和质量。首先,教师们要正确的指导学生们掌握思维导图的性质和意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思维导图结合到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们掌握思维导图对教学的作用,使学生们从主观思想上对思维导图形成正确的看法,清楚的掌握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其次,教师们也要指导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思维导图的运用方法。学生在初次接触思维导图的时候,因为大脑中没有产生全面的学习结构系统,对思维导图常常会比较陌生,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直接就带领学生们去制作思维导图,而是要指导学生们认识和理解思维导图,清楚思维导图中蕴含的各种关系和导向,给学生们以后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打下扎实的基础[1]。比如,在讲解《运算定律》的时候,因为这个单元的知识点一般都是运算法则,学生们在使用这些规律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混淆的现象,产生事倍功半的结果。为了能充分的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把加减乘除的定律制作成思维导图,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们对运算定律产生深刻的印象,还可以充分吸引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例如,可以把运算定律当做核心词汇,由它延伸各种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以及运算性质,之后再依次拓展内容。
二、结合思维导图拓展学习范围
学好数学科目会不断的活跃学生们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们的推理水平、想象力能力、归纳整理水平以及分析判断能力等,思维导图属于发散性质的方法,它能把数学科目中的主要知识点划分成细致的小知识点,创建知识脉络图,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们理解比较复杂的知识点,还能够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展示出来。学生们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迅速去判断哪些属于核心知识点,哪些属于难点,将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也能用多媒体信息设备,把所学的各种知识点都融合成系统的思维导图,结合问题情境,和学生之间交流与互动[2]。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知识的时候,数学教师就能把思维导图展示出来,在多媒体信息设备的辅助下,三角形是思维导图的核心词,之后依次延伸拓展出关于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分类等内容。教师能结合多媒体设备做思维导图的删减,把已经展示出的关于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的内容清除,让学生们自主思考,然后回答,这样可以检测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好三角形的思维导图对学生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思维导图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将思维导图的每个关键知识点都找出对应的图形,帮助学生们清楚直观的理解不同三角形的关系,方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理解更加复杂的内容,节省更多的时间。运用这样的方法,学生们会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进度,产生深刻的认知。
三、创新使用方法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来讲,思维导图的运用时间一般都局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一些实践活动中就会非常受限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们清楚思维导图的各种运用情境,在数学学习的预习阶段、课堂学习阶段以及复习阶段中都要运用思维导图,这样才能更好的渗透思维导图的方法,使学生们对思维导图产生深刻的认知和掌握,学会熟练的使用思维导图。在预习的时候,学生们能够使用思维导图去整理数学知识,把零散的定义、公式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自主的分析和探究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去加工与整理,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加清楚预习的效果,也能在预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学习重难点。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指导学生们对知识进行表达,实行探究形式的学习,结合在预习阶段绘制的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延伸,学生们也可以在合作互助的过程中,形成集体智慧,扩充思维导图内容。在复习的时期,思维导图同样很重要,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运用前面两个阶已经完善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们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之后对薄弱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实现取长补短,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就可以分别绘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思维导图,在复习时运用对比的方法透彻的分析和理解二者的相同和不同点,提升学生们对这个单元知识的认知理解程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们,使学生们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们要积极的创新和改革以往的教学方法,结合思维导图的形式,辅助学生们寻找到最佳的学习方向,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更好的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形成优秀的学习习惯,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们学习一些先进创新的学习技巧,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活跃课堂氛围,改善知识系统,重点理解和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解题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守仁.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分析探讨[J].新课程,2021(38):112.
[2]王军延.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分析探讨[J].新课程,2021(32):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