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路径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道德,法治教学,德育工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03 14:13
摘要: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更成熟、更冲动,他们对人生的一切都没有太多的好奇心,相反,他们更倾向于“独到见解”,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与社会、父母、老师的思维方式背道而驰。因此,加强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防止他们走弯路,走错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学德育和法制教育两方面探讨了培养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以期对有关方面的工作有所裨益。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转折期,对于学生塑造其内在三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秉持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目标为导向把以德树人的思想贯穿德育教育的全程。在新媒介时代,中学生离不开手机,更离不开互联网,但由于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劣质信息,导致学生的价值观、价值观、价值观、价值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受到了不良的影响。而作为离法律最近、讲法最恰当的中学,它担负着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的责任,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灵活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1角色扮演法的妙用
文探讨了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德育老师要注意加强自身法治和道德教育,自觉在初中生中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使初中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应当注意充分高效渗透德育教育。同时,积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丰富德育资源,深化初中生德育意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一想起中学道德与法制的角色扮演,大家就会想起模拟法庭,但由于人数众多,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所以不能每次都用。因此,老师可以对角色进行适当的精简(例如减少扮演人数、挑选演员、精简剧情等),这样既能满足教学计划,又能给学生带来最深刻的感动。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从旁观者的视角来看,或许是因为这件事与他们无关,所以他们的情绪波动要比亲身经历的人要大得多,课堂上也是一样,老师们通过口述、播放视频等方法,学生们都是以局外人的视角来看待,他们能感觉到谁对谁错,却无法准确地感受到其中的情绪变化,只有老师讲解了,他们才会发现,有些行为是违法的。因此,要想让孩子们有更深的感触,就必须要用cosplay。
2案例列举法与小组探究法间的联动
要培育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从传授理论到培养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转变传统的死记硬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体会“法”的用法,理解“法”,掌握“法”。在初中阶段的群体共性和个性特征之间进行权衡,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学生的问题上。通过加强法制教育,通过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普及更多的专门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自觉地受到“法”的影响,从而使学习的质量得到全方位的提升。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真实的事例,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社会热点事件,有经常使用手机的高中生,可以在网上看到大量的资料,并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老师们可以将相关的链接发到微信或者QQ群里,让学生们知道整件事的来龙去脉,然后提出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是怎么回事?你觉得录像里的那个人是对的?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你要是被欺负了怎么办?”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一位代表,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观点。在实践中,老师要对学生充分的尊重,不打断,不插嘴,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学生们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再进行总结。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素质”并不仅仅是指综合素质,还包括: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爱国、遵纪守法。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德育和法制课程所教授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以法律为指导,而各种法律、法规就是一句真理,它能让人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事,怎样为自己的行为作出有效的指导,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法制意识的培养。因此,中学德育和法制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家庭环境、性格、兴趣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初中生的行为动机进行研究,以达到更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目的。教师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材料,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进行主题研讨,使学生逐渐走上正确的轨道。生命要素的加入,可以使同学们在实践中结合自己的经历来思考,拓展自己的思维领域,使大家都能说话、会说话;二是可以让学生对法律与人生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转移。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学阶段,必须强化对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灵活运用德育和法治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创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更好地感受其魅力,逐渐养成思想、学法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马明柱. 初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设计中融入立德树人的策略[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5):13-15.
[2]梁淑芳. 浅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2):16-18.
[3]张春燕. 以思为径 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对分课堂模式建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6):2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