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探析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初中生,社会责任感,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3-01-03 14:19

  摘要:素质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社会责任感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应着重从提高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入手。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教育学生思想最根本的需求。只有具有责任感的学生,才能在社会发展中遵守职业道德,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从政治课堂的角度来说,社会责任感的重点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正确的逻辑思考,以及认知观念的形成。为此,文章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初中政治课堂社会责任感教学的实施进行初步的探索。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提高他们个性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在初中阶段,除了要加强对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教学外,还应重视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教育,不断地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从而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方式上,通过课堂和课外的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楷模。通过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影响和渗透,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一、初中阶段的社会责任培养的重要性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应当具有的责任感,或者说一种思想觉悟。初中生正值青年时代,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个标志。然而,在当今世界经济和市场一体化的时代,各种不同的文化开始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他们必须在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中,不断地做出抉择。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要面对学习和现实需求的双重压力,许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易受贫富差距的影响,如果不加以改正,就会导致一些初中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出现扭曲。所以,培育好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心,养成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能顺利地融入社会,是各位教师要解决的问题。在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和培养广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心。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走向正确的方向,使他们形成统一爱国的公民观念。只要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种下一颗种子,就会使他们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用好课本知识,鼓励性教学

  校园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想通过教育让学生积极地融入社会责任,教师必须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自我导向不强的等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矫正。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教师可以大力拓展教学资源,可以对社会热点、典型现状和行为差异进行合理利用,教学生运用辩证的方式看待问题。同时运用好教材中的内容作为载体,对现状进行分析,使学习者能从课本实际案例中认识到社会。运用好课本知识。同时,教师要敢于探索科学的教育方式。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缺少自主思维的环境,只能实现内容的简单传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激励、论证、讨论等方式,使学生领悟好课本内容,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三、通过联系生活以及实践活动引导

  初中的政治教师要想教会学生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就必须让他们自己去做,去实践,这样他们就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让他们去做更多的事情,从内心是感悟到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利用好这个时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多想一些关于社会责任的事情,比如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发表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初中的政治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营造出一种真实氛围以及代入感,让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而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在提高他们课堂参与度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媒体的有效建构,可以使学生在视频内容带入中理解道德和法治知识,使学生课堂精力更加集中,从情感的角度去理解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设定不同的花样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片展示或丰富图片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注意力,并通过思考,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进而培养社会责任感。

  比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段有趣的视频,让学生能对本节课的话题感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吗?"等。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阅读课本,让他们将所掌握的道德、法律知识等综合起来,对课本内容进行思考。同时有趣的课堂能让学生对课本感兴趣,能觉得课上的内容是有意思的,从而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形成。积极激发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从而达到本节课教学的目的。

  五、结论

  总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规范学生的言行,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教师应通过对教育学习过程中的教学优化,以及学校课程的教学实际、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科学而合理有效的设计导入的社会责任感知识点,通过多媒体互动教学、主题调查研究、实践体验活动设计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深刻地去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并最终实现,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目标教学目的。使他们自觉承担国家的责任,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钱岚.策略引领,培养学生责任意识[J].启迪与智慧(中),2021(11):86.

  [2]郑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与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1(15):90-9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