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探究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6-27 10:01
贾月嫦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摘要:对学生个人来讲,学习数学知识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对数学 学习保持信心与兴趣,教师就需要有意地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即使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管束,学生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对数字、对图像的分析和应用会更加游刃有余。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种重要能力,能够促使他们对知识形成一种的渴求心理,总是主动地去进行知识的预习和完成复习任务,并且积极开展自我管理,学习的效率也能够大大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 (2023)03-002-02
引言
对学生个人来讲,学习数学知识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信心与兴趣,教师就需要有意地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即使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管束,学生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对数字、对图像的分析和应用会更加游刃有余。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种重要能力,能够促使他们对知识形成一种的渴求心理,总是主动地去进行知识的预习和完成复习任务,并且积极开展自我管理,学习的效率也能够大大提升。
一、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小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获得知识的过程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是依赖死记硬背,而是以理解为基础,在应用或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学习内容的巩固与深化;学生要注意对数学思想的感悟,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也需要学生进行有效的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1]。要达到这些教学目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既要动脑,也要动口、动手,这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身如何改变,包括对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学习与落实,以及在教学方法的调整。而对学生如何适应新课改的压力,如何积极主动教学动态地投入其中则关注不够。教学过程需要教与学之间相互契合,特别是需要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而其中的关键能力就是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
2.1兴趣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使其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充分调动其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趣味教学理念,将能够满足小学生趣味学习需要的教学要素应用在课堂上,如蕴藏了数学知识的动画、承载了数学信息的趣图等,将其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对其体现的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引导他们对其展开自主探究。以“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截取《大耳朵图图》等动画片中使用人民币的片段,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这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人民币”“钱”等答案后,出示在网络上搜集的人民币实图,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图片吗?它们分别代表多少钱,是多大面额的呢?”给予学生自由发言机会,激发其了解人民币的兴趣。而后通过智慧白板设计连线小游戏,让学生将人民币图片和表示面额的数字连在一起,进一步促进其对“认识人民币”的自主学习。
2.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从小学生的实际经验和他们的认知成长规律来看,贴近生活,让他们感到亲切的内容更容易激发出他们学习了解的兴趣。比如小学生普遍喜欢参与各种游戏活动,游戏是他们以往的人生经历中感到非常有趣的一种事情,他们的很多知识技能都是通过游戏获得的,游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小学数学学科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努力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和他们的生活有关,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的无所不在和重要意义[2]。例如在学习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尝试用当地比较知名的地标性建筑物举例,向学生提供以之为基础制作的教学道具,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个建筑物呈现出的立体图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对这个建筑物是什么形状的认识会存在差异,大家观察这个建筑物的角度分别是什么。这样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会在教师的带领下认真观察教学道具,与自己在生活中的认知相对比,完成新知的构建。然后鼓励学生主动提出一些其他的探究对象,教师与学生共同把新的对象的立体形象建构起来,加深学生的认识。
2.3优化作业设计,督促学生巩固知识
作业是一种由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的学习活动。作业主要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形式。这里主要提到的是课外作业,即家庭作业的布置。通常来讲,学生的家庭作业主要是完成练习册、试卷等书面的形式,而且全班都是一样的。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业的设计应该追求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原则。为了迎合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来进行作业的设计,让设计出的作业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期”之内,这样学生才能够有进步的空间。因此,教师可以优化作业设计,督促学生巩固知识。例如,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可以以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为标准。给学水平较低学生布置作业时,应该着重强调基础知识的理解。给学习水平中等网店学生布置作业时,应该关注知识的应用。给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布置作业时,应该促进他们进行开拓创新。教师在班内布置分层作业,能够有效地促进不同层次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完成作业。这样一来,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有针对性,也有利于督促学生巩固知识。
总结: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系统性的学科知识的学习,他们比任何阶段的学生都更加适合培养优秀品质,教师应重视起的这个黄金时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就相当于在未来的学习中把握了最优质的条件,学习也因此变得轻松。
参考文献:
[1]王友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家长,2022(21):31-33.
[2]王瑞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2(18):148-150.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8.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