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的实践研究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心理健康,现状,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6-27 10:06
杨 丹
(成都市棕北中学西区实验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问题。而对于学校来说,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现阶段,学校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 (2023)03-019-01
初中生正是青春发育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逐渐成型的过程中。他们的自立能力在不断的增强,可以独立的面对一些问题。但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与此同时,他们的自尊心也在迅速增长。如果他们遇到一些困难的问题,他们会努力坚强或克制。从长远来看,肯定会造成一些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1]。
更重要的是,初中时期人格的形成将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校园暴力、学生自残、自杀事件频频发生,都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中国约20%的中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中学生的心理教育迫在眉睫。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1、学习中的困扰
初中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学习。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多不同。作业难度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年增加。当学生进入中学时,他们发现知识的难度明显大于原来所学的知识。如果他们的适应能力不强,缺乏积极的学习意识,他们很快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厌学的反应,导致学习成绩逐渐下降[2]。然而,大多数父母仍然非常重视孩子的成绩。他们能否进入高中,大学已经成为衡量他们成功与否的标准。许多学校仍然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教师和学生谈论的总是成绩问题,学习问题。很少倾听学生的声音,研究他们的内心世界。忽视心理教育使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成绩好的学生会焦虑和害怕成绩下降。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自卑,厌学,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2、网络世界的沉迷
网络成瘾、游戏成瘾在各个年龄段都普遍存在,随着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精彩”的网络世界,既可以逃避家长、老师又可以和众人一起“作战”。沉迷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影响了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人格异化,不能面对现实,产生情绪低落、遇事悲观、态度消极等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常常表现得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性格怪异。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3]。
3、人际交往不协调
在初中阶段,主要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不复杂,只是学生和家人,老师及同学的关系。但很多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弱,处理不好这几方面的关系,那么便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4]。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及家长的关心与理解,希望得到同学的陪伴很重要,但是一旦处理不好各种关系,便会使他们内心十分寂寞、孤独和沮丧。
4、早恋问题的困扰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第二性特征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趋于成熟,对异性有着好奇和向往的心境,渴望与异性交往,容易发生早恋,由于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早恋大多持否定态度,各方面的阻力以及情感上的纠纷,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和情绪上的扰乱。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具有一个重要的属性——教育性。因此,在学科教学、各类教育活动以及班主任工作中,都必须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多方式的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认识到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护理的一般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我们应该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和人际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信心,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2、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的心理知识。由于学校缺乏受过专业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为此,各级教学主管部门应加大政策和资金的保障和投入,通过培训等手段提高教师素质,使其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了解心理活动行为等专业知识,使教师不仅负责学生知识的传授,并且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用自律、乐观、热情向上的行为言传身教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
在他们性格最突出的初中阶段,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如何引导他们处理好父母、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重要。通过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并帮助他们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逐步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心理稳定自然会以学习为中心,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4.家校携手,合力育人。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也需要家庭的合作。现在的初中生普遍具有叛逆心理,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因此家长与学生打交道时,家长应该注意态度和方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以平等地位给出一些建议,让孩子采纳你的意见。不能只以责备的形式教育学生,以命令的形式让学生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在教育学生时,应该分析他们问题的原因和后果,让学生知道严重的关系,这样学生就可以主动接受家长的意见,而不是被动接受。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
总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研究有效的对策至关重要。学校应正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充分尊重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从而使他们能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学会沟通、理解和关爱他人。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将得到根本改善。
参考文献:
[1]燕子涵.试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A].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22:1044-1046
[2]孙丙春,王义.培养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J].知识文库,2022(15):151-153.
[3]王旭莲.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22(21):7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