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健康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高中体育,健康教学,实施策略
  • 发布时间:2023-07-01 17:08

  卞思博

  在新课改深入实施下,为了能充分体现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育人价值与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则要注重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充分调动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学习中。作为教师应积极地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围绕学生做好文章,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就高中体育健康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探究。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行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开展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通过参与体育学习不断地获取精神上的养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自觉意识。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师围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针对性策略,从而切实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1 高中体育健康教学现状探析

  从目前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开展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具体如下:

  1.1 教学模式单一化。

  当前,在一些高中体育健康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机械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课堂中,教师虽然清楚地认识到要践行现代的教育理念,但是教师依然以自我主导为教学方法,且课堂中的角色定位也不精准,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处在被动地位,且学生只能单向接受来自教师所传授的相关技能以及知识的讲解,缺乏调动自我思维的主动性,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率不高。这一单一教学模式下,学生自然会感到学习知识的乏味感,有的甚至还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热情难以被充分调动起来,不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1.2 学生的兴趣学习不浓厚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都更关注自己高考所考学科的考试成绩,无法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自然也会对高中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兴趣不高,存在轻视的心理。一些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开展中,本身活动呈现方式略显简单,教师也未能精心设计与开展,学生的兴趣更难以激发与培养,由此,在这一体育教学中学生所获不多。

  1.3 课堂评价重视度不够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评价,这也使学生在进行学习锻炼时,由于得不到教师及时的评价,也很难对自己在学习中以及锻炼动作中的一些问题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内驱力不足,这也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以及具备的相关技能水平上面发展之后,难以进入到更高一层次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

  2 高中体育健康教学分层教学实行的必要性

  高中体育课通过采取分层教学法,对高中体育课堂的运行进行更好的体现。体育教学能配合学生的智力成长,有助于完善人格,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成长发育、增强体魄、锻炼素质、提升精神品质,传授体育知识,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使学生体育爱好得以培养,不断发展学生基本的体育活动能力。首先,通过采取创新性的教法、学法,使学生不仅拥有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有品质的方式,且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一刀切式的统一标准”教学模式被打破与变革,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并且在各自的这一层次任务学习下,不断地体验成功感、喜悦感。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能使学生获得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明显改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使学生们更迅速地掌握体育技巧,提升课堂效率。其次,高中体育健康教学开展分层教学,有助于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当前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高中生的体育素质并不理想,通过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激发学习体育的兴趣,自主学习,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不断增强体质,同时构建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推动体育教学迈上新台阶。最后,分层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发展个性的一个良好平台。当教师创设与学生相适应的学习环境时,学生更易接受知识,还不断取得进步,同时保有可持续的热情与兴趣,学生、学校通过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分层,使学生处于合适、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热情与兴趣始终高昂,同时对这一新环境的改善,保有激情与好奇心,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与健康教学通过分层教学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融入到分层学习中。分层教学的一大优点便是通过智力测验以及成绩相结合,作为依据。与同一层次、一般班级的授课模式下相比,分层教学下的学生基础与水平更为整齐,更加有利于师生的教与学,通过分组与学生的兴趣差异相适应。

  3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的策略

  无论是教学现状,还是从一些传统的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上,实际上也能看出存在的弊端。为此,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师应秉承现代教学理念,与时代发展需求相契合,不断在教学中创新,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提高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效率。新课改不断深入实施的当下,高中体育健康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层以及开展分层教学,制订分层的训练计划与目标内容考核,不断提高高中体育健康与健康的整体教学质量,最大发挥出分层教学的真正育人价值。

  3.1 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导向,科学分层

  高中体育健康教学及创新的关注点便是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在具体的分层教学中,要切实以核心素养作为导向,其内容就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对运动的认知能力,体育健身的实践能力以及社会性的适应能力,不断强身健体,并且还提升自我的道德品质,通过科学合理地分层,强化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自主健身习惯。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由于其家庭背景、学习能力、体育基础技能水平的掌握程度、个性、爱好、兴趣、特长等都存在着差异。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前提就是对学生的个体化的差异进行全面正确的认识,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具体的认知情况做出科学的分层。这一分层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分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经过科学合理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任务、训练内容,从让学生各取所需,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如,教学篮球一课时,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耐力的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身体素质较弱、耐力不足的学生,要求其掌握基础的篮球知识与技能,身体素质以及耐力较好的学生则基于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加强运动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对学生优劣搭配的分组,以好带差,在互帮互助、互促互进中,确保每一层次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及进步。又如,在跑步训练中,教师实施科学分层前,关注学生的跑步训练实际情况,测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从确保这一分层的科学性、合理性。除了综合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外,结合学生的能力做到更细的分层,通过多元分层,引导学生明确分层的具体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2 全面了解学情,分层备课

  在讲课前结合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身体素质以及所掌握的技能,精准进行备课,切实地设立每一层次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教师结合学生的这一分层情况做一全面准确的掌握后。在备课之前,教师则要充分地设定教学的项目与目标,使教学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教学的任务与目标的制订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也运用了同课异构这一方式,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使每一层次学生都能“跳一跳吃果果”,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良好体育基础、掌握技能水平较强、身体体能好的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师所设计的体育项目练习则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足球以及篮球训练中,促使学生掌握更多锻炼的技巧技能;对于中等的、具有良好身体素质,但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不是很好的这一层次学生,教师以教学基础知识作为重点。针对一些学生,其对体育锻炼本身就毫无兴趣,且身体素质上也较差,这一层次着重是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爱上体育,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身体素质。

  3.3 根据分层对象,教法不同

  在这一具体的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具体分层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则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开展,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跑步训练中,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训练,对于身体素质较好、耐力强的学生,教师则设计高密度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爆发力及耐力,比如所训练的内容包括长跑、加速跑或者变速跑,提升学生的能力。对于身体素质一般、爆发力及耐力也并不是很高的第二层次学生来说,开展间歇性高强度的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鼓励,使学生保有充足的学习热情,且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展讲解与跑步基本注意事项相关的一些教学,确保学生的身心安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对于第三层次学生来说,本身对体育缺乏兴趣,且体能上也并不是很好的,这一部分学生则是以通过体育游戏的贯穿来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并且借助体育不断发展这一层次学生的体能与素养。

  3.4 有计划地进行分层训练

  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顺利开展,帮助学生不断增强素质、锻炼体魄,在这一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与发挥分层教学法的功用,既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还要制订好分层的训练计划。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与技能水平,既提出不同的训练计划,同时也要掌握好每一次训练的时间、强度等。如,仰卧起坐教学中,身体素质比较弱的学生,对其所制订的训练时间相比其他层次的学生短一些,并且每做完一组仰卧起坐训练则休息一下,以免因素质较弱而产生身体不适感。可见,同样的训练项目因人而异,分层设计教学计划,尤其是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弱、运动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说,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使学生的运动能力一步一步以小目标的实现而得以提高,避免“一口气吃成大胖子”,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出现身体不适,甚至还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损伤。教师作为引导者,关注教学全过程,不时对学生参与体育训练加以指导、肯定、鼓励。对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这一训练时间规定上则稍微较长,对学生的技能、动作的展示要求更为严格。在这一分层训练之下,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也会逐步得以提升,也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5 通过分层评价、考核,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对于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时,应针对其课堂上具体的表现以及学习情况加以评价。在这一评价中,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性,以及各自起点的不同,通过分层评价方式,满足学生所需,鼓励学生更好地努力。且教师秉承公正态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尊重差异、关注差异,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中肯鼓励、正向激励。发现各个层次学生在各自的项目内容中,如果存在不足,及时指出不足,并且鼓励引导学生努力地改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

  体育能力由于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进行分层考核时,则要注重因人而异,通过结合体育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层次制订不同的考核标准。首先是确定明确指向的高、中、低三层次的考核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确定其对应于哪一难度,根据这一难度的内容进行考核。如,教学篮球时开展分层考核,篮球技能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重点对其考核的内容为一些篮球动作技能难度较大的方面;中层水平学生相对应的篮球动作技能难度并不大,基于基础动作下,稍微提一点难度;一些篮球技能掌握上较慢,并且并不扎实的学生,其具体的考核内容就是简单的篮球动作技能的过关,通过分层考核学生的实际需求得以满足,也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借助这一分层考核,教师全面了解与掌握了学生的情况,也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分层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的情况有所改善。由于教师们在讲解时有些笼统,在分层教学上则更能体现其细节性、针对性,由此也与新课改的中心理论相契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不断改善其身体健康素质,其教育成果也会一一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塑。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第一中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