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09 19:43
肖茂超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坝仔中心小学 512633)
【摘要】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参加者,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注意改变教学观,积极转变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要由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人转化为培养学生正确思想的引路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倡导者,进一步落实新教育观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1-004-01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成长需要的能力。要实现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有效建设,必须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入手点,促进学生思想积极健康成长,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以文化素养为核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受到了新的挑战,对其课堂构建策略的研究有利于小学生增强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为社会提供更多素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积极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要增加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充分发挥教师的思想引领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自身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学生使用命令的口吻,转而使用偏向建议的表述,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一个自我领悟的空间,使其能够更充分地领悟道德与法治的根本内涵。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坐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讨论。教师需要根据课堂中具体涉及的知识点,并结合当前社会层面的热点事件,让学生就这一事件自由地发表看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扮演的是一种倾听者的角色,分析学生言论中存在的一些错误的观点。而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抽出约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针对性的知识讲解。在这10分钟的讲解中,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思想进行纠正,让这些学生充分明白自身所出现的错误,切实的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效率。
二、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生活情境,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将学生带入真实生活场景中分析道德内容和法治规则,从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为了让学生明白不分场合大声喧哗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了解什么情况下不允许大声喧哗,可以结合生活开展课堂教学,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理解,如可以事先拍摄学生常见的情况,将学生在教室大声喧哗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思考自己观看后的感受,说一说自己喜不喜欢这样的课间环境,这种大声喧哗的行为是不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那应该怎么做。然后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真实的感受讲出来。通过创设这样一个交流情境,学生就会明白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知道在课间大声喧哗吵闹是不文明的行为,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公共场合的环境,做到轻关门和不打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名有道德素养的好学生。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构建中,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是构建效果理想的直观体现,也是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积极营造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氛围,不但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还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学生核心素质全面发展。侧重于教师自身的教育引导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掌握学生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以及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出发,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强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都将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构建效率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低碳生活每一天》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和伤害,教师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以及相互探讨的方式找出地球变暖的真正原因,帮助学生了解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树立起环保意识,真正懂得环境保护的方式。所以,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思考,让学生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以及分享与查阅有关资源的学习感受等,可以在发展学生核心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认知。比如,学生在教材内容中了解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影响之外,还可以在收集相关的学习材料时,进一步深入探究全球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具体原因,以此在提升学习视野时,明确认识到减少碳排放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在低碳生活中所做出的贡献。将保护地球环境,开启绿色低碳生活为主题,既实现了知识内容的良好输出,也延展了课堂教学的途径,落实了学生主体意识激活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自主提升核心素养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应将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完善,能帮助学生夯实课堂所学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王秀桃. 人文素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22,8(23):65-68.
[2]周晓丽. 基于核心素养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22,(12):152.
[3]刘丹嵋.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路径[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12):6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