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研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09 19:48
张 媛
(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逸夫小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对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是目前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互联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1-011-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工具,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小学是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互联网+”的实施为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机会。
一、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1、父母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些父母从幼儿园起就重视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各类补习班都排到了周末。很多父母都认为,良好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品质是他们的成功之道,而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在孩子学习成绩差的时候,只会对孩子进行教育,而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有些父母对子女太过溺爱,缺乏对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其在压力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2、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力度与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成为家长和学校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我国的心理教育依然是以学校为主导,以课程为主要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起着主导作用,而家长仅仅是按照学校的要求,配合学校的工作。
3、流于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占初级阶段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其它专业的老师担任,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都是空的。而老师们的教学往往只是照搬教材,缺乏对学生实际状况的分析。
二、“互联网+”在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丰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依赖于教材,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与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的差异。在“互联网+”的时代,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进行整合,获取大量资源,使其得到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父母和同学们也可以通过因特网随时学习知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有效地解决教师数量过少,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
目前,一些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心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没有及时地获得老师的协助,从而错失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时机。通过互联网络,老师与有关人员能够及时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有效地解决了“师少生多”的问题。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具备了信息共享的特点,通过网络了解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内容,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解决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
3、帮助老师、父母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小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和社会问题时,会产生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情感若不能得到释放,将会造成心理上的问题。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一些小学生不愿倾诉他们的心声,家长和老师们也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想法。互联网的存在是虚拟的,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老师和父母则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互联网+”下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战略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其重要性
在小学心理教育方面,学校与老师具有绝对的专业优势,对其成因、如何进行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系统的研究。父母与子女相处较长,对子女的个性、习惯等有较全面的认识,但缺乏专业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很难将自己的孩子从困境带出来。因此,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利用资源优势,通过网络为父母们提供学习的机会,让父母在学习中正确理解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作用及职责,了解学校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校教育目标,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使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步进行。
2、建立家校互动交流平台,增强家校合作实效
过去,老师与家长之间仅通过家长会的形式进行沟通。当学生有问题时,老师会与父母取得联系,此时学生的问题已累积很久,无法及时地进行宣泄。学生的心理教育是普遍存在的。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习表现可以反映出他们的不同的心理状态,而在家庭中,他们的行为和在学校中的行为是不同的,甚至是完全不同的。网络时代,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变化,学校与父母之间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以防止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积累。同时,教师和家长之间也可以就近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或现象进行交流,一起来寻求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家校互动”平台,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增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效果。比如,一些学校为了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就会设立家长群,除父母、班主任外,还有心理教师。学校在群里每周举办一次心理教育沙龙。活动开始时,专业的老师会对学生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接下来,父母就自己在家的问题发表意见,老师提供解答。
3、构建心理健康咨询平台
学校与家长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全面掌握学生状况,解答他们在日常生活的问题,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小学生们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不会向父母、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会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方式来寻求帮助,但是,这些渠道也有一些安全问题。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可以通过网络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进行全方位的心理辅导。所有的个人资料都是保密的,在这个平台上,同学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老而且,家长还可以通过网络来帮助自己的孩子。这种平台可以加强师生、家长的互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状况,并对其进行疏导。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不但可以让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加紧密,而且可以建立起师生间的协作交流。学校要抓住机会,与父母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秋萍.“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31):105-107.
[2]孙逸仙,张舒涛.“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J].新课程,2021(46):238.
[3]张欢聚.“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06):212.
[4]仇炜,李旭东,龚柏文,唐瑞琪.“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11):104-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