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单元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09 19:46
云 磊
(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 太仓 2154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目标逐渐从原本的单一、片面的成绩分数导向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方向发展。教师只有明确化学培养目标,才能够将核心素养外化于教学实践过程中,带领学生不断探索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本篇文章从考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出发,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大背景下高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希望可以通过采用合适的方法,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到新的层次。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1-009-01
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就必须从学生实际学习现状出发,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不仅要依靠于教师的单方面讲解,还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勇于发表己见,与教师做好课堂交流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高中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应该深刻探究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为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学习能力,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明确课堂教学背景,以单元整体组织探究学习
学生是教学活动组织的根本,学生的单元整体学习需求是教师必须要考量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教师应该做好单元整体式教学策略,多在班级开展化学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单元整体探究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数化学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只关注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点记忆,而忽略了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常见的化学问题。面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完善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大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多方面整合学习资源,根据单元整体教材逻辑,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教学,抓住每一单元的重难点问题,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和复盘,进而优化章节教学设计,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
以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计量》这一章节的单元整体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理清各物质之间的区别,在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教学复盘时,教师可以从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量、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由于复盘内容多是学生已经学习完成的内容,所以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开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习题,强化学习内容,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同时展示C元素的几种物质类型,让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化,让学生学会对这类问题的思考方式。基于课堂背景组织单元整体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习意识。同时,明确单元主题教学内容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单元学习认识,更新学生的知识架构,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不断学习中提高其学习能力。
二、课堂多样化教学,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完成课堂目标,忽略学生整体认知结构的搭建,忽视了学生前后知识的衔接和贯通。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展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借助单元整体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原则。同时,教师应时刻贯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原则,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开展小组间交流合作,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行知识间的沟通,营造积极的班级学习氛围,培育学生的思维逻辑分析以及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理解知识、练习应用知识的水平。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想,基于建构主义的优势带领学生梳理单元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大单元学习理念,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为学生强调本单元的重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在三维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得以继续发展和提升,以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为基石引导学生设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一些实践性要求较高的章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对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学习时,教师可以采问题导入法,通过为学生设置学习问题,让学生开展主动探究活动。比如在学习本章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从而熟练掌握化学反应中存在的规律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面。因此,为了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做好课堂小结,教师应该以单元为教学目标开展整体教学活动,为学生充分构建现代化教学课堂,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不断提升。
三、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开设问题式教学活动
化学是一门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巧妙的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化学学习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渗透案例,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也能够达到弱化化学知识中的一些难点问题的教学效果,体现化学的课程核心素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内容将本单元的重难点问题标记出来,为学生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生动性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内容,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高中化学《有机物的结构和分类》这一专题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教学形式。比如,大家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有哪些吗?他们各自有什么作用?通过这样简单的问题设计,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在学生讨论探究完成之后。有的学生说葡萄糖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可以补充生命所需要的糖分,酒精挥发是因为有机物发生了氧化反应等。葡萄糖、酒精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质,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回顾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内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效果。
结语:综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单元的内容系统分析重难点问题。只有在把握好单元重点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够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教师还应紧跟素质教育的改革步伐,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充分发挥素质教育与单元设计之间的契合点,提高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跃.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27):3.
[1]凌云.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J]. 速读(中旬), 2018(10).
[1]陈建强. 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 名师在线, 2017(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