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探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数学,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21 14:39
李晓勇
(四川省安岳县文化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相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数学学科不像其他的学科那样通俗易懂,许多的理论知识都需要学生跟随数学教师的授课理念去学习,但是相对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初中数学授课教师应该根据元认知的理念,将其渗透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当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可。因而本文将会主要分析元认知能力培养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也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元认知能力;初中数学教育;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6-005-01
学习不仅仅是学生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理解的过程,更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我在学习时的监管和整理的行为过程,初中数学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的培养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在学习时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当中对自己实行监管,在发展中不断更新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帮助自己的数学成绩得以有效地提升,元认知作为崭新的概念,将其应用融合在现代初中数学教育当中往往可以取得极为卓越的成效,所以这更加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强化对其审视和应用,逐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一、元认知的内容
元认知是由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根据研究以后提出来的,它又有理解认知、反复认知、超越认知等等的具体含义,实际上元认知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我意识进行调控的心理活动行为,即在认识的程度上进行在认识,而元认知的本质就是人们在生活活动的过程中对自我进行管理的一个具体的过程,从而选择一个可行性的认知选择过程。
元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读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初中数学授课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将元认知的内容充分贯彻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数学的学习知识,使学生养成独立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对自我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进行监控和评测。
二、关注教育目标,以学生为本
新课标一直都在践行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和目标。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教师要做好常规的指引和引导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拥有获得感和体验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爱上现在的自己(成绩)。通过问题的解決,喜欢展示自己的较强学习能力,在每一次遇到难题时都能“无畏风雨”,不会因为不敢出声而选择逃避。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引导他多贯通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有能力但是不会应用的学生,要多给他们自信和鼓励。总之,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既定的知识,还需要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学生的实绩和实效作为客观检验的标准,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快乐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激发学生自学意识
自学意识是当下学生所应具备的一种素养,这种素养能够促使学生尝试进行知识的自学,能够为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知识的教学时,有必要将趣味教学法充分地融入到教育中,以此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自学意识。
在进行知识的教学时,会充分地关注所实施的教学手段的趣味化,以期待自身的趣味化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自学知识,主动性自学知识,发展自身的自学能力。如,在讲授“轴对称”这部分的知识时,会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显示生活中展现轴对称现象的多样化的物品的图片,以促使学生在这些图片的带动下,使得自身将自身的关注点聚焦在轴对称上,让学生以比较积极且认真地姿态进行相关的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在讲授“旋转” 这部分的知识时,则会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与呈现旋转现象相关的视频资源,促使学生借助视频比较直观性的认识到旋转现象,让学生将自身的关注点充分地聚焦在旋转上。这样的知识学习方式,推动了学生的自学意识的激发,使得学生能够尝试进行自主性学习知识。
四、发挥教师教学资源优势,制定创新性问题
随着网络的普及,教师的可用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教师可根据教学经验,在初中数学学习的不同过程中给学生。发布不同的任务,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比如进行到《走进图形世界》这一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发现身边的丰富图形,将其记录下来,和课本知识一一对比进行记忆,同时给学生一些关于空间的问题。这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立体,也是开阔了学生对于之前思维空间的界限。
五、增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改之后,大部分学校和老师已经意识到传统教学过于死板的问题,认识到老师并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真正主体应该是学生本身。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与学习的空间。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有想法的同学有机会展现自己,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而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课堂氛围的把控者,也是他们思维正确的判定观,对于表达错误的同学作出指正,对思维正确的同学给予奖励,多多鼓励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
综上所述,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元认知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可以推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针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来创新教学,保证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就要求数学授课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正确的引导学生来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崔梅.元认知理论下初中数学解题常见问题[J].中学数学,2021(02): 82-83.
[2]岳吉海.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J].考试周刊, 2020(72):23-24.
[3]张蓓蓓.浅谈基于元认知的初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新智慧,2020 (09):139+141.
[4]刘畅.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观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