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学数学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生活经验,学生,数学
  • 发布时间:2023-07-21 15:16

  沈银琴

  (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

  【摘要】数学教学活动的进行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主要从巧用生活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生活经验数学教学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6-018-01

  许多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我认为在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所教学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尽可能的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来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的效果。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一、巧用生活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换句话说,学生不是完全空白的进入课堂进行学习,因此,如果老师能够恰到好处的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无疑是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中,我设计了让孩子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问题一提出来,学生立即联系自己生活中见到的事物,很多生活中的立体模型立即呈现出来。学生纷纷举手“柜子是长方体”、“数学课本是长方形”、“新的橡皮擦、冰箱是长方体”“魔方、骰子是正方体”“弹珠、乒乓球是球”“奶粉罐、茶叶罐、保温壶是圆柱”等等就脱口而出。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一下子就发现身边的事物竟是今天新学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兴趣高涨。经过这样的环节设计,能够让学生清晰的将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巧用生活经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可以适当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生就能体会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知识时,在学生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13 种面值,知道1 元=10 角,1 角 =10 分,掌握正确的兑换和一些简单的计算后。我设计让学生回家帮忙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需要经历“如何付款最简便”“计算应怎样找零”的过程等。这样的实践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了所学的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购物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也丰富自己的数学生活经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的知识,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情境为教学情境,引入乘法的相关知识,待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后,刚好班级要为运动会拉拉队队员们采购彩球作为道具。具体要求是这样的“班级共有9 名队员,每人需要2 个彩球,求需要几个彩球”借此机会就让学生利用乘法知识计算出一共需要多少个彩球。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利用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

  三、巧用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学习的效果

  大部分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原型,所以数学教学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当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时,它是可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人教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这一课时,学生认识了时针、分针,知道钟表有12 个大格、12 个数以及掌握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个快乐星期天。要求:如学生在几时起床,就在对应的钟面上画出起床时刻的分针和时针。”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时间的认识,既能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能快乐的学习数学,这显然是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时间学习的效果。又如在教学人教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学生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的活动,形成1 厘米、1 米的实际长度单位的表象,初步建立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为了加深学生对1 厘米、1 米的认识,我设计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生活中长度大约为1 厘米、1 米的物体的活动环节。学生很快就能找到“食指宽大约1 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 厘米,图钉的长大约1 厘米”“小朋友伸开手臂的长大约是1 米”“两块瓷砖的长度大约是1 米”“讲台桌的高度大约是1 米”……经历这样的活动,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自然增强了对长度单位1 厘米、1 米的学习效果。

  总之,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联系紧密,进行数学教学环节的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让学生能够结合熟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教师如果能够巧妙的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是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