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路径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21 15:36
杨琼惠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金山镇小学651299)
摘要: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一方面,教师要通过一定的课前导入来帮助学生实现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回忆与巩固,为这节课奠定学习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巧妙设计,这有助于学生顺其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新技能、新知识上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自然愿意主动学习,从而为本堂课的教学打好“地基”。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7-005-01
新语文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最主要的交流手段,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工作需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明确新课标提出的各项要求,在教育工作中有信仰、有责任、有同理心,了解学生的需求,开辟新型教学方法,联合生活化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要做到教学做合一,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将语文知识的应用回归到实际生活中,丰富语文学科内容,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在采取生活化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确保教育教学符合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从而实现新课标改革的最终目的。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基本必备的语文知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以及全科课程打下扎实的语言和汉字基础。所以,所有字、词、句、段落的学习,都要以实践与运用为最终目的。而将语文课程与生活相结合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既可以更加牢固地学会语文课本里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也可以把学习到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处理好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多动的性格特征和喜好新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出与教材内容协调一致的演绎剧本,然后将学生系统地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互动活动。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跟随剧本进入角色感情,增强学生的生活认知,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了解更多的生活元素;还能促进学生深入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了解更为丰富的生活常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生活化情境的应用,帮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在小学阶段,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过度重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而这导致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过于表面化,仅仅是理解了课本知识与语言文字,并不能进一步理解其深层含义,无法产生情感共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特别是对于革命文化的学习中,这类内容主要是对历史英雄或者是红色经典故事的描写,其内容思想感情丰富,因此十分需要学生引起精神共鸣,如果学生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则会导致无法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实际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加强生活化情境的应用,结合课文设置适合的情景对话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依靠情景对话或者朗读,加深学生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代入到角色当中,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了解时代背景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作者表达的深层次含义。
(二)利用生活资源,优化语文教学内容
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是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载体和呈现方式,同时也是语文知识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来源和根本保障。因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来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就要重视对生活素材的充分挖掘,并将这些生活素材进行整合、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在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语文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进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应用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来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处理现实问题的兴趣。比如,在《找春天》的课文教学,文章重点描述了春天到来的不同表现——小草从土地里“冒”出了头、野花“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树木挣脱开了树皮的束缚、小溪又开始了欢快地“奔跑”,而为了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提升学习效率的学习习惯,教师就可以捕捉现实生活中春天到来了的相关素材,比如动物园里的小动物纷纷从小窝里爬出来,在太阳底下晒太阳,或者颗颗分明的露珠停留在小草上,留恋着不愿离去等。而后,教师可以将这些生活素材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春天的景象有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
综上所述,传统的语文课程更侧重于关注学生语文知识基础掌握是否牢固,把重心放在对于字、词、句的掌握上,但学生作为感知能力与行为习惯都尚未充分成长的群体,过分追求知识的训练,极易令其产生疲乏感或厌恶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课堂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学生可以从喜闻乐见的事件中掌握语文知识,并通过生活化的课堂,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贯金荣,徐彦波.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 吉林教育,2023,(13):60-62.
[2]. 江苏省第23 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暨优课评选活动 (掠影)[J]. 七彩语文,2023,(16):98.
[3]梁姣. 多媒体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04):143-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