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家园共育途径,科学做好幼小衔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家园共育,教育途径,幼小衔接
  • 发布时间:2023-07-21 15:38

  路素梅

  (哈密市第十三小学839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就在于幼小教育的衔接工作,在这种形式发展背景下,家园共育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只有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家长和幼师共同来辅导幼儿学习,才能够使得幼儿教育能够较好的过度发展至小学教育。对此,本文主要就优化家园共育的途径进行探究,做好各项幼小衔接教学工作,分析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存在的差异,提出更为合理化的教育意见。

  关键词:家园共育;教育途径;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7-008-01

  引言:幼儿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后,心理所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大,并且其面临的生活制度以及师生关系挑战也会比较严峻。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在幼儿进入小学后的不适应问题会比较严重,所以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十分的关键,家园要保持密切的配合状态,推行双向沟通教学法,让幼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增强幼儿知识和技能,使得其可以更好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进入到小学校园当中愉快的学习各科知识,减小幼儿出现的不适应性。

  1 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分析

  首先是教育性质以及内容方面的差异,幼儿园是幼儿儿学习接触学习的第一步,所以在幼儿教育当中,其一般会游戏教学的方式为主,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手段也会比较单一,并不会受到学业制度或者考试制度等教育刚性需求的影响,只会以让幼儿能够形成学习认知技能为教学的目标。但是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期阶段,其通常会以发展学生个性化特质以及理论讲解等各项工作开展的目标,这就使得其课堂教学方式会较为严肃,甚至还会存在让学生存在学业以及家庭作业方面的压力。其次是作息制度以及生活管理方面的差异,幼儿园的生活节奏会比较宽松,其教学任务会以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为主,整体生活管理性会比较差,幼儿也没有较为广阔的学习以及成长空间,不会存在任何的考试以及学习压力。但是小学教育相对来说会比较紧张,其会设置较为明确的教学时间以及教学任务,同时小学教育的纪律性管理会比较分明,这对于幼儿的作息制度影响会比较大。最后是环境设置方面,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会比较开阔,整体色彩较为鲜明,同时其还会分布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玩具或者童话书籍等,但是小学教育的环境会比较严肃,学生仅能依据老师的规范要求去选择空间,自主活动的机会会比较少。

  2 家园共育实行幼小衔接的策略

  2.1 培养责任意识

  在教学时,要以培养幼儿责任感入手,让在日常教学当中注重观察引导幼儿,并在布置任务后坚持检查等相应的要求。比如,要在班级种植园地和自然角安排值日生去负责监管,但是由于幼儿长时期的处于这种枯燥的环境下,会失去管理种植园地的新鲜感,甚至还会直接忘记浇水等。所以可以在班级创设“小小督察员”,由督察员每天去轮流检查,并提醒相应的值日生完成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彼此相互监管,相互激励,让学生可以自觉的完成各项任务。在整理图书角或者学习用品时,应当明确的交代各项任务,了解幼儿对于任务的完成状况,树立小标兵,对幼儿进行嘉奖和鼓励,一段时间之后,幼儿的责任意识会有所提升,能够自觉的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其次,家校共同配合的效用会比较强,在中小班时期可以将通知发布在家长群当中或者写在小黑板上,再进入大班之后,应当对这种通知方式进行调整,幼儿离园之前把相关的家园配合事项告诉孩子,由幼儿回家之后进行转述。例如,开展废弃材料做玩具等这项活动,老师要让家长将孩子的完成状况及过程记录下来,次日由幼儿将其记录的内容带到幼儿园,这样老师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幼儿的创作状况,这类作业的布置形式不但会使得幼儿的任务意识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学会倾听,懂得转述他人的话语。这样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就能够更为清晰的和家长转述,老师在学校所发布的信息和任务。另外,参与家务劳动是幼儿责任感发展的最佳途径,因此家长需要正确引导幼儿,让其能够参与到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之中,结合家庭教育的实际状况,调整幼儿参与家庭劳务的时间,由家长监督执行,比如洗碗、擦桌子等,针对表现优异的幼儿进行奖励,这样幼儿就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感受,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参与到家庭建设当中,发展幼儿的家庭责任感以及自信心,将任务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2.2 提升交往能力

  为了能够让幼儿的交往能力变得更强,那么老师就应当让幼儿可以更为轻松、快乐的适应小学的生活。首先,教师应当和家长进行沟通,一同给幼儿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交往环境,比如开设“参观小学”等一些活动,让幼儿可以去和自己年龄不同的小伙伴去交往,家长们不可当着孩子的面去争执,无论工作压力有多大,都应当争取时间去陪伴孩子,让孩子将内心想法说出来,扮演好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其次,老师和家长均应当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交往榜样,让孩子能够掌握和他人交往的技巧。

  2.3 发展自控能力

  幼儿在步入小学之后,其会由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活动转变成为正规课业的教学活动,在这种转折要求的作用下,幼儿需要具有较强的自控自制力。但是活泼好动始终是幼儿园孩子的天性所在,其在外界因素的干扰下,会出现溜号或者转移注意力等的现象。这就使得在教学初始阶段,会出现多种让小学老师啼笑皆非的事情,所以想要避免其出现这种问题,那么就需要在幼小衔接时期帮助幼儿树立规则意识。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阅读绘本《大卫上学去》《迟到的理由》,让孩子清楚做为一名小学生,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要学习遵守并逐步适应学校、班级里的规矩。除此,我们还通过角色游戏里的主题“我是小学生”,先由老师扮演“小学老师”,在 “上课”的过程中告诉孩子要专心听课,不可以随意进出,起来走动;下课后是自由活动时间,应该抓紧时间去洗手间等。而接下来则由孩子们轮流来当“小学老师”,老师则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当小学生,并故意做一些不合理的事,看看“小老师” 是如何处理的。角色互动游戏的开展让孩子们了解小学生该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时间,增强了孩子的自我约束及管理能力,学会自理、自立,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在家园配合工作上,我们建议家长以《弟子规》做为行为规范指导纲要,让孩子了解做人之生活规范,懂得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应遵守哪些规则。不要盲目地顺从孩子的要求,在要求孩子完成某些事情时,可与孩子共同制定规则,使得孩子对规则有切身感受,并逐步内化为自身行为,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以此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结语:大班幼儿即将步入小学,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家庭均需要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保持严谨认真的负责态度,调整幼儿的心态,让其能够提前适应小学院校的生活,以分析幼儿的发展需要以及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为主,使得幼儿可以较好的过渡到小学之中,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让幼儿身心可以更为健康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基于生态学的幼小衔接“全周期设计”[A].王莹菊.‘双减’背景下重温陶行知教育观座谈会论文集[C].2021

  [2]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分析[A].龚冬梅.2020 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20

  [3]意识引领,科学衔接——浅谈幼小衔接课程实施策略[A].杨彬,郑珊.2020 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重庆分会场)论文集[C].2020

  [4]以“适”衔接以“融”贯通——基于“儿童为中心”的幼小衔接模式解析及策略[A].刘双双.2020 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C].2020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