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 疗法在艺术类院校抑郁症状群体中的实际运用
- 来源:今日健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认知行为治疗,艺术类院校,抑郁症状群体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30 15:48
郑洁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 300000)
摘要: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改变来访者对情景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目前较多用于高校心理咨询师干预抑郁症状,来访者理解便捷,见效快,同时来访者也可用ABC 疗法进行自我干预。
关键词:认知行为治疗;艺术类院校;抑郁症状群体
纵观心理咨询中关于具有抑郁症状的群体的众多干预案例,发现还是用认知行为疗法的居多,那么为什么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干预抑郁症状,主要起作用的是哪一部分,如何将其运用至艺术类院校具有抑郁症状的群体中去呢?
一、艺术类院校抑郁症群体的特征
安红洁(2020)和段士爱(2019)均表示大学生心理咨询时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自卑心理、嫉妒情绪、人际关系、抑郁、强迫、暴力以及心理脆弱和神经衰弱等等。还有一些学生无法承受就业或者毕业的压力,而出现了自杀的念头。同时郑洁(2023)表示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普遍的心理发展特点可归纳为情感丰富,追求完美,情绪波动较大;强调个性化,注重自我感觉;不同专业的艺术类大学生在个性上呈现明显的两极化等。可以看出,艺术类院校学生的人格特征极易发展出抑郁症群体的心理特征,同时高校学生心理咨询较多短程,且期待快速见效,所以动力学等咨询方式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应用起来见效慢,往往容易脱落,所以结合艺术类院校抑郁症群体的特征,运用ABC 是最常见的心理咨询方式。
二、案例介绍
小A 是一名大一学生,性格内向,但对自己不够自信,在一次班级活动中因为班长当众的一句指责害怕在公共场合中说话,抗拒与别人的交往,并且陷入对自己的深度怀疑中,整日郁郁寡欢,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哭泣,症状持续近一个月。通过初始访谈和几次心理咨询之后,判断小A 具有轻度的抑郁倾向,在之后的咨询过程中使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几次咨询后,小A 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那么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中起作用的ABC 技术又是怎么使用的呢?
三、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群体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治疗是由Beck 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改变来访者对情景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例如,一位抑郁症患者认为自己是因为离婚了,才得的抑郁症,我们可以试想:如果离婚可以导致抑郁症的话,世界上那么多离婚的人,怎么还是会有生活的很好的人呢?所以导致他抑郁症的原因不是离婚这件事,而是他对离婚这件事的看法,“如果我离婚了,我就会生不如死,我就会失去一切”的态度和认知慢慢导致了他的抑郁症。用ABC 理论来说,A(与情感有关系的事件)是离婚这件事,B(信念或想法)是指“如果我离婚了,我就会生不如死,我就会失去一切”,C(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和行为反应)是指抑郁症这种结果。所以并不是A,而是B 导致了 C。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改善我们的情绪状态(C),那么就要改变我们的认知态度和想法(B)。
我们通常会把影响我们情绪状态的认知称之为认知偏差,那么常见的认知歪曲有哪些。常见的认知歪曲有:
(1)读心术:在缺乏足够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就主观判断说他人一定怎么怎么样,主观以为自己洞悉他人的想法。比如, “他认为我是一个失败者”,“他一定看不起我”,“她是在嘲笑我” 等。
(2)消极预测未来:没有充分思考和分析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情况下,就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悲观。比如,“我不会通过那场考试”,“我的婚姻不会幸福”,“没有人会愿意嫁给我”。
(3)灾难化:认为自己现在的处境(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太糟糕了,处在一个最悲惨的境地之中而难以承受。比如,“要是她不爱我的话,我觉得或者没有意思”,“如果高考失败,我将无法活下去”,“在众人面前被上司批评是天下最糟糕的事情”等。
(4)理想化(应该、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而不是实际情况来提出要求,并以此来评价事件。这种观念往往以“应该”、 “必须”或“不能”等词语表现出来。如,“我应该成功”,“我必须靠第一名”,“我上台说话不能紧张”,“我丈夫应该爱我”,“我的孩子应该是有出息”等。
(5)贴标签:根据部分信息就对自己或者他人进行整体评价,往往是负面的、消极的评价,经常用“某某是什么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句式。比如,“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他是一个极讨厌的人”,“我是一个失败者”等。
(6)以偏概全(过度概括化):根据自己部分的、消极信息(不利信息),忽略了其他积极信息的情况下,对自己(或他人)的某个方面品质和潜能作出消极预测。如“这次数学失败,说明我在数学方面很差”,“我的孩子又哭又闹,说明我是一个失败的母亲”等。
(7)黑白思维:以简单化的、非黑即白的方式来判断和思考问题,用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的方式下结论。如“这完全是浪费时间”,“没有人喜欢我”,“我没有一次取得成功”等。
从和小A 的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小A 存在“以偏概全”、“灾难化”等认知歪曲,通过一次不好的评价就认定自己是个差劲的人,以后都没办法处理好人际关系了。因为有这种认知歪曲,导致小A 在之后的人际交往中不自信,再也不敢迈出新的一步。所以我们可以从跟小A 的歪曲认知作斗争这块去做工作,慢慢地让小A 用合理的观念和态度应对生活当中发生的事情,就能够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具体的方式比如说通过直接证明、替代法等去跟自己的歪曲认知进行辩证,这就需要来访者时刻觉察自己的歪曲认知,不断强化战胜歪曲认知后的积极情绪体验,进而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和生活现状。
贝克说过:“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有时候我们总会陷在自己的思维陷阱里走不出来,这让我们备受折磨,或许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它,你能够发现一个新的世界。郑洁(2021)表示,心理咨询需要“助人自助”,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我们可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助,也许这个过程有点困难,但前路漫漫,皆是坦途。
参考文献:
[1]安红洁.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处理对策. 心理月刊,2020(6):1.
[2]段士爱.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处理对策. 智库时代2019(30):2.
[3]郑洁等.表达性艺术体验对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对策研究.心理学进展,2023,13(5):2135-2139.
[4]郑洁.如何理解心理咨询中的"助人自助".心理与健康 202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