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情景再现教学法的研究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教学,情景再现,教学方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9-08 19:14
黄 欢
(浦江县黄宅镇第二小学 322204)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做出较多的改变与创新,其创新的主要方向就是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进课堂教学之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这一科目是极其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想要有效的促进学生提高对这一科目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应该在教学模式上做出一定的改变。也就是通过教学方式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文中就针对这一教学方法展开论述,这一方法就是情景再现教学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情景再现;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8-004-01
一、情景再现教学法的特点与优点
情景再现教学方式的出现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之下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将课堂中所要讲授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并能够更有效的掌握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相对较少,大多数的时间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并不能够更好的理解其知识的含义。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这种与生活联系极其密切的课程,如果学生仅仅是依靠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学习,并不能够对其知识得到有效且深入的掌握[1]。并且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还会因为学生不理解知识的情况造成学生对于其课程学习产生厌烦感,从而导致学生对这一门课程完全放弃。
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式上应该更多的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也应该将教材知识紧密的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学生能够在其课本知识中寻找到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知识,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教学是极其重要的。
二、情景再现教学法的实施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共鸣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是相对较为困难的一门学科,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教材中的知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理解,甚至教师对其进行名词解释也无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知识。所以教师在对这一门课程开展教学时首先应该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更有耐心的去教导学生,另外就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变。在课堂中更多的采用情景再现教学法来开展教学,例如在开展新课程讲授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景短剧等,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亲身的参与,学生在情景剧的参演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穿插一些知识在其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之中对教材知识有所掌握。这样学生在对其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因为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其讲述的大多数知识都是较为简单的且在生活中时常会出现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并根据其观察来写一篇短的自我感悟。
(二)组织相关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的开展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释放自己的天性,组织学生参与较多的课堂活动与游戏,让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释放出自己的特点。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天性,并且能够让学生对其课程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进行活动的同时,教师首先应该保证其活动能够围绕本节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向开展,另外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观察,通过学生在活动与游戏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特点与缺点,在后期的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们爱整洁”一课时,可以为学生划分小组,并让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中整理小组的桌面卫生,整理的最快最整洁的小组获胜[2]。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到其课程教授的主要目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教师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并理解到更多的知识。
(三)增强课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促进学生理解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要更加偏重于现实生活的实践,所以这一门课程的开展就不能够仅仅局限在课堂的教学之中,应该将教学的范围扩大,让其课程的开展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例如在一年级的课程中有“干点家务活”一课,那么这一课程的开展就应该课上与课后一起开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上回答想要在家中干哪一些家务活,在课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在下一节课中对干家务活的感悟进行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到父母干家务活的不容易,做到在生活中尽量帮家人分担。当开展“我和大自然”这一单元的课程时,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中进行授课,让学生能够密切的接触大自然,在接触大自然的同时教师将需要让学生理解的知识进行讲述。这样学生可以在这一环境之下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课堂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兴趣。
所以说在《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开展之中,所采用的情景再现教学方式并不需要有所限制,可以让学生在各种环境之下,各个时间段之中对其课程知识得到掌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对其课程提高学习兴趣,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深刻的贯彻并落实所学知识,这也是《道德与法治》在小学阶段开展的主要目的。
三、做好评价总结,深化学生体验
在上文中我们所描述的主要是在课程授课过程中所需要开展的活动,但是如果仅仅开展这些活动,学生只能够提高对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在一段时间之内掌握其课程所传授的知识。《道德与法治》这种与生活联系极其密切的课程,如果学生仅仅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学习与实践,在后期的学习与生活中不进行总结与感悟时,当时间一长,学生对于其所学的知识有所淡忘之后,学生在生活中对其知识的应用就会随之淡忘。所以教师不应该仅仅在课程新授阶段采用情景教学的活动,还应该在课程学习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总结与复盘,考察学生是否在生活中依然贯彻课程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时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讲述在上次课程中所讲授的哪一些知识,自己是否还在坚持,并讲述感触,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不断的落实并贯彻下去。
组织学生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教师与学生对于自己前期授课与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也就是查漏补缺。评价总结也可以采用教师评价的方式开展 ,教师对于学生在这一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分并点评,在教师回顾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在上一阶段中所出现的问题是否得到改善进行着重的关注与分析[3]。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点评时应该注重态度,更多以表扬与鼓励为主,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丧失自信心时刻保持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小的礼物以表扬表现优异与进步较大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本文的论述主要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情景再现教学法展开相应的研究。在文中首先对于情景再现教学法的特点与优点这一方面展开简要的分析与论述,之后对情景再现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方式这一论点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以得出在《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开展,文章的最后则针对课程的评价与总结来进行分析。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情景再现教学法的应用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胡建宇.浅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63-164.
[2]王桂芹.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87-188.
[3]王帅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91-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