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的策略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9-08 19:18
李海鹰
(四川省宜宾市僰道小学校古叙校区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要想在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进行预设,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既熟悉又较难以言说的话题。当前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跨学科视域的项目式学习、课后作业改革等成了当前阶段的热点话题,对教学设计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我们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水平,精益求精,才能与时俱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8-011-01
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主要指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教材总结等,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制定出对应的教学方案。因此,教师在对数学课堂设计过程中要保证所设计出来的教材具有一定科学性与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教育部门根据这种情况开展了新一轮教育改革工作。但是小学数学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小学数学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样化的,然而在对小学生教学时只能使用有限的知识进行教学。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中现有的知识进行安排教学,学生只能被动的去接受知识、了解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数学知识,也缩小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范畴。
1.2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设计过程中,教师仍以自己为整个教学中的主导者,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常常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生在学习时的需求。而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任务可以有效的将学生作为数学中的主体,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喜好、特长等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
1.3教材信息量较大
教学设计的起点,首先是教材。“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基于对认知规律、教材版本特色等的一种合乎常理的理性呈现,具有较高的内在逻辑性。但是,在深入解读教材时,我们应始终关注“人”,把实际学情、生活热点等纳入思考范畴。一方面,教材更新常落后于时代变化,当年的素材、情境等在时间更迭中难免缺失亲近感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在时间更迭中虽仍呈现一般规律性,但在社会庞大信息量的耳濡目染中,其学习的“图谱”已日趋丰富,这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始终关注“生本”,才能“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在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展开更有意义的教学之旅。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完善对策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科目,小学数学是其中的基础与核心,学好数学不仅可以增强整体的学习成绩,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对思维力的纵深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两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概述。
2.1兴趣是学习数学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发展阶段,无论是意志力、创造力还是自我的约束力都不太成熟,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处在6~13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正是各项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期间,小学生极易对逻辑思维能力强、计算难度高、排列顺序复杂的学科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时,只有通过建立起基础的兴趣模型,让兴趣教学贯穿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始终,成为连接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线,才能通过某个有效的刺激,刺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培养良好学习兴趣的具体途径
(1)调动课堂学习气氛
在新型化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不再单纯地追求教师的硬性灌输,而更加注重学生切实参与课堂的实践及将课堂所学与自我知识完美融合,将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授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增设多种多样的趣味数学课堂学习活动。
(2)让学生感受赞美的力量
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年幼的发展阶段,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程度往往也来源于外界的赞美和鼓励,适时地对每一名学生提出表扬与赞美,特别是在小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赞美与鼓励。通过及时的赞美,小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反应,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2.3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活泼、敏捷的性格特点是小学生的典型特征。因此,在小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任职的小学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定期接受培训,认真研究数学教材
小学生,他们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课堂学习和线是不容易的,它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定期接受教学培训由教育主管部门,积累更多的教学方法,学习学习生活指南,挖掘学生的潜能。此外,教材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定理进行适当的拓展。教师应掌握一年级到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必要联系,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只有掌握了“两位数的四次运算”,才能为以后学习“三位数的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必须记住不要脱离课本,泛泛之谈。
(2)重视学生基础,灵活运用多样学习方法
打好基础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课本基础知识,加强对课本课后习题的练习,让小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有的地区与学校过分强调让小学生学习奥数知识,奥数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开拓智力的效果,但奥数知识相对较难,不可对学生统一教授,应该具体学生具体对待。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有限,不能总结出系统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掌握多种学习方法,更要学会掌握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是一种融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一种科学,是遵循教学规律对课堂教学进行理论规划;它也是一种艺术,是老师个人才华的展示,凝聚了老师的智慧。同时,课堂教学活动能给教学设计带来启发,教学设计也能给课堂教学带来保障,两者密不可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颖.大班额条件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1:154-155
[2]杨新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