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统编教材上好习作课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9-08 19:54
左翠红 罗光丽 陈建萍
(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第二小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学科的教学改革都需要适应这一背景。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涯中,语文是基础学科,而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习作教学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并不能够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为了提升小学g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质量,必须要对统编教材中的习作教学策略加以改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高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的相关策略,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12-023-01
近年来,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策略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统编教材不仅要尊重新课改的基本精神,还需要将大量语言表达的内容融入统编教材内,保障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策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但是,现阶段,小学中年级语文统编教学习作教学的很多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统编教学习作教学策略的更新与改进,提升其应用价值。
1.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的现状
1.1作文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时,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习作教学,可以使得高年级学生充分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和丰富自身的表达能力。通常情况下,作文内容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但是,小学高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习作教学方面,作文内容远远脱离了生活实际,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内容与现实的联系不紧密,没有做好相应的作文审题,作文中的内容较为空洞,缺乏新意,完全没有凸显写作的新鲜感[1]。当前的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时,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的讲解时,主要是通过写作方法、技巧的传授来锻炼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甚至一些语文教师会直接列出提纲来指定高年级学生按照相应的思路来写作,虽然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将生活的体验融入写作内容中,保障写作的效率,但是,很多高年级学生在完成写作作业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同类型文章的查找,经由相应的搬运、加工与润色来完成的,并未在写作时融入自身的所思所悟与所感,在作文中缺乏自身情感的融入。
1.2作文形式缺乏创新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知识的获取多是通过课外书籍的阅读来实现的,尤其是在写作方面,写作技巧的提升是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来实现的,高年级学生会大量阅读作文书,从书中积累写作技巧、素材与写作来源,将这些作为写作的参考。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年级学生在完成写作作业的过程中,可以从多渠道来获得作文范文,虽然这些可以对写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各种作文形式、格式都相对固定,高年级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这些格式的限定,影响了其作文创新,长期下去必将严重阻碍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思维的养成,最终导致学生缺乏独立的写作意识与灵感。
2.小学高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策略
2.1重视写对于习作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开展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在习作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和提高自身的表达。在习作开始之前,教师要给高年级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写作主旨偏离核心内容。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的习作资源,为习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比如,在四年级语文“推荐一个好地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习作开始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去过的地方加以梳理,从中选取出一个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并由学生介绍这个地方为何印象深刻,指导学生按照这个表达思路来用文字表述“好地方”的魅力所在[2]。对于各个高年级学生而言,由于经历的不同,使得其所推荐的地方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无论学生提出的是哪个地方,可能都有值得回味的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虚拟教学等方式,使得高年级学生关注各个地方的特点,进而通过文字来将其特殊性展示出来。再比如,在单元习作“动物园”的习作教学之前,教师一般会要求家长要首先带学生到动物园加以参观与感受,充分了解到动物园的特征,只有参与到其中,高年级学生才能够在写作时将自身的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总之,习作教学时,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锻炼学生写的能力,充分发挥写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
2.2引导高年级学生阅读并感受内容
在习作教学时,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极为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阅读与习作的融合,发挥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教师要引导高年级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充分在阅读时理解和感受其中的内容与情感。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果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需要使得学生要增加阅读次数,在大量与的基础上充分理解文章的内涵、中心思想,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引导学生诵读,使得学生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文章的情感,领略到文章的内容[3]。比如,在统编教材中的《狼牙山五壮士》学习时,教师在讲授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朗读几遍课文,通过朗读来使得学生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在朗读的过程中,对于文章不理解的句子做好标记,随后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通过上下文联系、小组交流、向教师提问等方式来解决朗读时遇到的阅读难点。随后,教师在全文讲解结束以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朗诵,通过分组分段朗诵等方式,指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情感,用不同的语气、带有情感的方式来理解文章。
2.3培养高年级学生习作兴趣
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为提高其教学成果,还需要逐步提高高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只有高年级学生充分具有了习作兴趣,才能够积极操作到习作教学与训练的活动中来,全身心投入各种习作教学中。在当前信息时代的到来过程中,为提高高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图片展示来使得学生充分具有一定的习作兴趣,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中,用文字来表达各种的事物、事件,逐步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提高自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结束语:
近年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习作教学成为了教师关注的重点,各个小学语文教师都需要结合习作教学的现状,进行习作教学方式的更新,通过丰富、多样的习作教学来提高其教学成果,提高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勇.习作单元:"读写结合"教学的新动向——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教学认知与实践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000(004):4-9.
[2]李虹瑾,杨贞萍.统编教材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六单元为例[J].今日教育,2019(4):62-63.
[3]张红艳.夯实基础培养习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策略[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19,000(006):3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