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立说助力会展业深度发展
- 来源:中国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会展业,发展,专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9-09 12:37
文:付晓
● 责任编辑:常予莹 861563981@qq.com
中国会展:记得2021年12月您曾经完成了第一本专著《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研究:动态与前景》,没想到这么快就完成了第二本专著,这其中有什么具体说法吗?
张晓明:我的感觉是,写作其实也有惯性。长期形成的写作习惯,形成了相对快捷的写作速度,有些思路的形成可谓顺理成章,并不需要绞尽脑汁,或者说有那么点“思如泉涌”的感觉。在第一本专著还没最后完成印刷的时候,第二本专著早就已经启动。如果过程中不受残酷疫情影响的话,估计第二本专著的最后完稿时间还可以相对提前。更何况,两本专著的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正是这样的原因,第二本专著的整体安排都相对顺利,成文过程也得到相关各方的大力协助。
毕竟,学者的长期研究明显具有鲜明的传承性,而不会是顾此失彼,因而第二本专著的思维相对清晰,在今年7月初完稿以及11月底如期出版是十分自然的。与其说这么快,我反倒觉得这时间已有所推迟。这本专著,意在用更大量的篇幅深入诠释生态会展的精彩动态,为业界传递更多全新发展信息。作为相对接地气的会展学者,我也十分期待能为行业的深入发展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为广大会展企业持续地加油鼓劲。
中国会展:书名中包括“旗舰会展公司”的说法,您如何看待当下会展业发展中的“旗舰”特征及其意义?
张晓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大批的优秀公司始终在前行中引领。会展业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些品牌公司对行业发展形成坚定的支撑。本专著中的“旗舰会展公司”,指的就是这样一些知名公司。入选专著的几家公司规模未必很大,也未必在业界经营多年,但在行业中的标杆作用却特别明显。作者用“旗舰”这个词形容它们,主要是想更深入地传递这批旗舰会展公司对行业发展的生态影响,更清晰更主动地在会展界传播完整的生态理念,通过由点及面的方式对中国会展业生态化发展形成更多深层次的推动力,共同促成更理想的生态会展发展新格局。同时,也表达作者对这些知名会展公司及主要高层领导一份真诚的敬意、足够的认同感。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企业通过某个点或者多个点十分鲜明地在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呈现了相对良好的会展生态,从而引起作者的高度关注而入选本专著。比如西安曲江会展,这是一家在全国尤其是当地具有重要引领性的国有企业,多年以来在生态化、标准化、专业化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运营特色。在很多方面,公司始终保持着足够的精度,在绿色搭建与营造企业良好生态等方面卓有成效。在三年中,谁都不可能幸免于疫情摧残,然而曲江会展在其中却能越战越勇,越走越顺。
再如位于成都的励翔会展,一直向产业链上中游延伸甚至跨界多行业融合发展,不断发现与探究新规律、新机遇,积极创新突破。此时的励翔会展人继续奋勇当先,朝着世界级会展生态标杆企业的目标努力奋进。因而,在成都,励翔会展的作为在业界一直很耀眼。显然,这类“旗舰”公司的示范作用在业界十分明显,因而,这样的一些素材值得深入整理并反哺整个行业的继续发展,对其他更多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功能。
中国会展:您一直潜心研究“生态会展”,这和本专著的核心内容有什么主要的关联吗?
张晓明:谢谢记者谬赞。其实国内有不少学者都在研究类似与行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我只不过可能相对执着一些并且持续关注业界动态罢了。从2014年年底开始至今,一直受业界高度关注的“生态会展”发展话题已有了一些新进展,例如国内的会展业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氛围越来越好,更多的地方行业主管机构、行业协会与品牌会展公司对该话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很多公司在具体的会展实践上也显得比以前更为主动。当然,这方面的话题仍需要继续聚焦,理念与行动上都还要继续改善。终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重要话题一直为我们深深牵挂。
本专著的核心是以更大的篇幅重点阐述“生态会展”的重要分支内容——资源整合。这个内容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比绿色展装、绿色搭建在很大程度上更具研究意义,作者始终觉得十分值得用足够鲜活的资料向业界传递最新动态,这是本专著的主要出发点。本专著重点选取了国内六个知名会展公司案例,分别是西安曲江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励翔国际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墨集团、北京博乾国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北京苦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雷奥国际会展有限公司。这些公司在资源整合、生态理念、生态服务、生态循环、绿色搭建、绿色展装、可持续发展等核心内容上很有战略眼光并且在行动上卓有成效,在所在区域基于生态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影响。创建会展生态,促进生态会展,它们一直在积极深度作为。
因而,本专著是运用案例剖析的方式更深入地表达当下中国会展业发展中的生态会展动态,力求让这批知名企业更全面地影响其余大量的会展公司,积极形成中国会展业生态化发展的综合效应,为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契机。有鉴于此,作者认为本专著的撰写对行业发展而言十分有意义。
中国会展:三年内连续出版两本专著,这也真是高产,请问后续仍将会继续撰写会展业发展方面的专著吗?
张晓明:不断深入研究并形成相对系统的一些基本理论,这是学者的职责与重任。对于中国会展业发展而言,作者认为还需要有更多富有实战意义的专著问世。从当下看,国内的高校会展教育仍然存在一些明显问题,尤其是大量会展教师缺乏实战经验,这样的教育背景难免对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很多教材缺乏理论深度与生动的会展实践,内容相对现实而言多少有些滞后。这样的教育现状要求高校学者们务必要持续高效地加强研究,以更高的频率与更强的促动改变当前会展教育不够理想的现状,提高会展从业人员办展办会的专业性。
首本专著《中国会展业发展趋势研究:动态与前景》面世之后,读者的好评与鼓励给了作者足够的信心,于是在很短时间内就迅速开启了第二本专著的撰写。三年内完成两本专著,对于本人而言显然是一个创作高峰,毕竟我入行时间不算长。然而,相对多年以来潜心研究的国内知名学者而言,我所做的还十分有限。比如上海外经贸大学的王春雷教授等学界名人,多年以来有很多专著,例如《中国会展业发展:前沿问题与创新策略》,《第四空间:如何为公众创造更好的微目的地》,《国际城市会展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等,这些专著在国内会展界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而,我还需要继续向刘大可、张敏、王春雷等学界名人多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探索,争取能有更多高质量的专著持续面世。
中国会展:记得您的首本专著刊登有部分业界精英的书法作品,这次也有类似的一些设计吗?
张晓明:谢谢记者这么清晰的记忆,这一次专著的扉页中同样有这样的安排。这主要基于两个思考:一是,上次出版之后,读者反映还不错,说是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业界精英在产业发展之外的艺术世界,给读者们带来了更好的艺术享受。二是,会展人不管职位高低与岗位差异,相对比较艰辛。如果会展人仅仅局限在会展的圈子里,生活难免会失去很多的精彩,因而需要有更多的其他内容相辅相成地与会展界互动。精选业界名人的书画作品,同样是传递会展行业发展中的正能量。所以这样的安排,和文章的内容相得益彰,值得继续坚持。
每一次与业界名家之间的互动,都让作者深感荣幸。这次参与的业界名家包括: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泽炎,WCCO国际联盟成员、浙江省政府特约研究员张建庭,宁夏国际会展协会会长邢寿宁、苏州文化博览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蒋一秋,南昌市商贸和会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喻欣荣,浙江新纪元展览公司总经理沈鸿泉等业界行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不会选取书画精品精湛但却与会展业发展没有联系的名家,这是作品征集的最大初衷,不然就会偏离方向。挺欣慰的是,名家们对作者的提议都具有高度的响应并积极地无偿提供书画精品。
当然,如果不有意深入地挖掘类似的案例故事,就很难成就共同的精彩。更多业界人在平时交流的往往多是业务内容,而对书画类的爱好方面相知甚少。幸好认识的各地朋友们不断推荐,使得第二本专著的类似内容同样很精彩。因而,也特别感谢业界朋友们积极相助,最终让很多的书画精品得以和业界学界互动。
中国会展:感谢您接受本杂志的深度采访。祝愿张老师的第二本专著能早日面世,给会展学界业界传播更多的全新观点与行业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