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里的德育内容及实践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语文,德育,实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9-22 10:57
王丽花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215600)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德育内容及其实践路径分析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教材,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的工具,更应该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8-014-01
引言: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以其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主要特点。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教育性和艺术性。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以学生情感体验为基础,通过具体、生动的语言文字和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把各种思想道德要求巧妙地融合在课文当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还可以作为课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德育内容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一、初中语文教材里的德育内容实践的途径
1、创设有效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情境是诱发情感的物质条件,学生的情感只有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才能被有效唤起。脱离情境的情感教育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刘勰的《文协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说法。特别是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情境更是彰显文字魅力、渗透情感的有力手段。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创设有效的情境,加速德育目标的推进,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德育功能。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活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辅助课堂教学,用图画、色彩、声音对文字加以渲染和润色,让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承载语言的容器,更是情感的载体。像在导入环节,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歌,营造了一种积极活泼的教学氛围,广泛的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对春天产生向往之情,顺利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在对文本的分析中,为了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感悟力,能够通过语言窥探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借助图画这一媒介,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依次呈现富有生气的春草图、姹紫嫣红的春花图、拂柳杨堤的春风图、细雨如丝的春雨图等,一幅幅色彩明媚的图画让学生穿透语言屏障,尽情感受到春的美好、生机和活力,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溢满心间,流露于形。
2、利用作者生平,树立德育榜样
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批批的仁人志士,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忠义、信仰,是人文思想的具体体现。他们为学生的德育学习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是德育学习的有效素材,并且作者的生平事迹也是学生了解文本思想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抛弃文章的作者空谈文本的思想内涵,而应该以名人轶事为载体,向学生展示作者的生平事迹,为学生树立道德学习的榜样。例如,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岳阳楼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范仲淹的生平事迹,讲述他一生的三起三落以及在面对人生的挫折、打击时不屈不挠的精神。从而让学生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者都具有高尚的品德,朱自清坚决不吃美国的救济粮、鲁迅用笔同黑暗的反动势力作斗争、屈原的忠贞爱国等等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道德典范。
3、挖掘教材内容,引发情感共鸣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感情。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每一部名篇佳作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有对祖国的、有对父母的,还有对人生价值的等,一篇篇闪耀着情感光芒的课文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让学生通过文本寻求生活的影子,得到心灵的震撼、情感的超越,从而收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例如,朱自清的《背影》用朴实无华的笔触诉说着一个父亲对儿子深厚真挚的感情。父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有很多关于父爱的描写。为什么朱自清的背影却独独让人印象深刻,打动人心?为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对四次背影的分析,得出这篇课文不像一般作品那样着重描述人物的外貌、形象,而是抓住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大肆渲染,做出具体细致的刻画,读起来真实感人,引起情感共鸣。为此,教师让学生利用这一写作手法,通过对人物特征的详细描写,表情达意。学生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只不过很少关注这些细节。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的生活经验被有效的调动起来,他们由此及彼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老师、同学。并抓住细节描写展开了自己的情感之旅,在涓涓的文字中我们再次看到了人世间最朴素、却最感人的师生、生生、父母恩情等,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实现技能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二、结语:
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美的情感、掌握语文知识、进行阅读和创作、进行言语教育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而在实践德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参考文献
[1]邱锦红.初中语文教材德育内容及其实践路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42-43.
[2]卢红.初中语文教材德育内容及其实践路径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2):14.
[3] 刘阔.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德育内容及实践[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26):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