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实践活动,初中,物理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9-22 11:05
王侠
(合肥市西安路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体系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不但愈发多元化,也愈发具有趣味性。在这种大环境推动之下我国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怎样把单调乏味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变得越来越生动有趣,成为物理教育人士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实践活动;初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8-029-01
引言: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需要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来予以实现,不然就无法突显课堂教学的独特性,也无法给学生的学习一定启迪。假如选用有效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展物理学习,使得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可以坦然面对所学习的物理知识点,以此让学生学会思考,挖掘自己的潜力,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一、切换思维角度,提高创新能力
根据研究发现初中生的答题逻辑能力较差,在实际解题步骤中,无法选用正确的解题思想方法开展运用。因此教学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工作者要提升物理课程和研究课题,突破传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开展物理课程的详细讲解时尽可能地对学生开展创新思想方法的指引,从而将两者相融合,并且在研究课题的挑选上可以设计出一些与数学思想方法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指导学生发掘当中的秘密。
比如在有关重力知识的学习中,对于重力的定义,老师可以将重力知识点与数学里的函数知识点开展相融合,重力与质量的公式换算可以在正比例与反比例图像中表达,从而探究其变化趋势。例如在探究重力伴随着月球和地球落地的质量不一样而改变时老师可以设计出月球和地球的两个函数图像,让学生分辨哪一个隶属于地球,哪一个隶属于月球。也可以运用重力与质量的计算公式,在平面坐标中标明,依据有关标值代入规划三角形,顺着三角形运动轨迹发觉重力与质量的变化趋势。比如,某物理研究课题为:当地球上重力降低了2 分之1,相对应的质量怎么样改变?能将质量与重力各自摆在纵横平面坐标上,运用计算公式选用1 到3 个质量的标值,得到重力的标值,标在平面坐标中,进行联线,产生三角形图形,随后将Y 轴缩小二分之一,观测X 轴三角形的走向和改变状况,从而找到相对应的基本规律。
二、借组体育知识,创设特定场景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此为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杠杆基本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在撑杆跳高运动时,运用撑杆这些支撑点,实现人体本身所没有办法实现的高度,其中包含机械运动、能量守恒等各个方面常识,可以在运动中体验。许多学生在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识时很容易混淆概念,难以理解其中的知识点,为此教师在进行有关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借组体育知识,选取学生相对熟悉的场景来讲解其中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原本平面的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有了具象体现,便于教师后续的讲解。
在立定跳远运动中,假如人体部位和运动过程配合恰当,便会使运动员得到比较大的跳起速度和爆发力。摆臂提高人体本身对地面的爆发力,在跳远运动中,能量转换为势能和动能,跳远距离的近远关键在于跃起时间和跳起初速,而合理的摆臂恰好是扩大初速的直接要素。更加是物理课程中能量转换的经典原理反映。在实践层面分析、考虑和检验,提高动手实操技能水平是物理与体育混合式教学优化的现实意义。
三、融合信息技术,构建知识框架
构建知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根本任务,同样是学生参与学习物理过程中的核心路径。在现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虽然大多数老师贯穿教材内容研究出了众多的教学方式,可是受初中物理课本知识碎片化特征的直接影响,其所展示的物理知识几乎都是有着碎片性的。在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下,学生无法整体了解已学知识,直接影响物理学习的效率。构建健全的物理知识架构是学生高效学习的根本。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构建思维脑图,以框架结构方式展示物理知识。因而老师在课堂组织时激励学生们在章节复习、单元总结甚至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复习的过程中,单独地设计架构图,构建知识体系,健全知识了解。
以“力与运动”这章举例说明,它包含“二力平衡”“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等具体内容。受教材内容编辑特征的直接影响,绝大多数学生了解的知识是单独存在的,未能掌握知识要点相互之间的关联,促使他们对知识的了解不是很深入。为了缓解此问题,在制定了章节教学活动以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文章教材内容,把握住教学难点,制作架构图,将有关的知识要点列举出来,深入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进而构建健全的知识体系。
四、拓宽知识面,提高活动趣味性
巴甫洛夫指出:“在学习实践中,假如有各种分析工具的参与,则能够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推动临时沟通的建立。” 理化生实验的类型是多元化的,能够因时因地因时制宜进行不一样的实验体验,如进行说实验、实验party、家庭实验、实操比赛、小型实验、DlY 简易学具、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协助实验、到附近的工厂参观考察等活动。要保证理论研究内容与现实深度融合,着重于对所教知识技能的运用,驱使学生利用深度思考、用心设计实验步骤、用具、操作方式等,单独或相互合作完成相应的任务。利用这样的探究实验,塑造其思维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多维性,塑造学生持久性的学习积极性及实验技巧,还可以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使塑造学生科学素养的活动变成长久有效的延展,为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此外,课堂教学中能够增加一些趣味小实验提高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如初中物理实验中添加“覆杯实验”、“吞蛋实验”、 “点亮小灯泡”、“鸡蛋直立”等实验,使学生在体验化学实验表现声、光、色、态等改变美景和物理、生物实验表现奇妙的同一时间,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爱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深入研究。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着眼于课堂教学改革发展趋向,突破课程局限,创新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刚正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6(16):120-121.
[2]王亚娟.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课程教学研究, 2014(06):6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