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苹果纷纷入局,6G 剑指天地一体化

  • 来源:电脑报
  • 关键字:华为,苹果,一体化
  • 发布时间:2023-10-21 20:11

  郭勇

  科技巨头涌入这一赛道

  在华为Mate 60 Pro 上,华为再次“捅破天”,首发卫星通话功能,用户可在无地面网络信号等极端环境下拨打、接听卫星电话,及时与外界联络,而这也让“天地一体化”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不只是华为,今年上半年,魅族、中兴等厂商纷纷官宣了在卫星通信上的进展。星纪魅族与时空道宇开发了多模卫星通信芯片魅族天问S1,支持连接高轨道和低轨道卫星,可做到自定义长文字和语音的双向收发。紫光展锐则推出了首颗卫星通信SoC 芯片V8821。目前,紫光展锐基于V8821 已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兴通讯、vivo、移远通信,是德科技、鹏鹄物宇、佰才邦等行业伙伴完成了5G NTNnonterrestrialnetwork(非地面网络)数据传输、短消息、通话、位置共享等多种功能和性能测试。而在此前的MWC 上海展上,基于紫光卫星通信芯片的vivo 卫星通信样机已经亮相,采用射频基带一体化方案和内置天线,适配Inmarsat 海事/ 天通一号卫星系统。

  国内厂商之外,苹果iPhone 15 也推出卫星请求道路救援功能,该功能依托苹果现有卫星服务所用的相同先进技术,与美国最大的道路救援供应商AAA 合作,发出请求后,会向你的位置精准派遣救助人员。值得一提的是,高通也入局了卫星通信,把功能集成到了其骁龙芯片中,新款支持卫星双向通信的骁龙芯片或将在年内推出。

  卫星资源争夺战或提前打响

  随着苹果、华为都配备卫星通话功能,今后手机与卫星的直连将成为标配。不过,天上能连的卫星资源是有限的,未来厂商可能会争夺卫星资源,毕竟北斗、天通这些高轨卫星的接入量、通话资费、连接难度都比较大,未来大概率是低轨卫星来服务于手机。

  按照轨道高度,卫星主要分为低轨、中轨、高轨三类。GEO(地球静止轨道)和 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距离地面约3.6 万公里,被称为高轨道卫星,不同点在于GEO 位于赤道正上方轨道倾角是0 度,而IGSO 的轨道与赤道有夹角,这两类卫星的轨道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严格一致,相对地面保持“静止”,覆盖区域固定,因此建立通信服务比较容易,且所需的卫星数量较少,但与地面距离较远导致时延较高。

  高轨卫星通信系统的优势在于频率协调简单,运行寿命更长,前期建设成本较低。高轨卫星的特点在于卫星数量较少,但单颗卫星的覆盖面积较广,单颗卫星发生损坏极有可能影响整个卫星通信系统的正常运作。而且存在两极覆盖盲区,在实现全球覆盖方面存在现实障碍,同时在特定地形与特定场景通信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由于高轨卫星的局限性,低轨卫星已成为当前卫星互联网建设最契合的卫星类型。低轨卫星则通常指的是距离地面300—2000 公里范围内的近地轨道,单颗卫星的覆盖范围一般在几百公里到上千公里直径的面积,大量卫星在这一轨道高度组成星座,从而实现对全域的无缝覆盖,同时地面和卫星之间的通信传输时延仅为几毫秒,足够满足自动驾驶、无人机遥控等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进而成为下一代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趋势。

  除卫星数量存在不足的可能外,频段资源同样稀缺。新型低轨星座广泛使用Ku、Ka 及QV 频段带宽约54GHz。美国SpaceX 公司在建项目Starlink 注册带宽约18.1GHz。卫星可用频段资源严重不足。国际电联(ITU)频段注册机制为“先到先得”,各国提出多个项目计划进行资源占位。

  6G推动卫星产业协同发展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持续演进和广泛化,频谱资源在不断地减少,然而数据容量要求不断提高,更加先进的通信技术正在逐步提上日程。而6G 核心技术已列入多国创新战略,成为大国科技博弈高精尖领域和全球抢占的战略制高点。

  欧美抢先布局规划,卫星互联网商业模式已得到初步验证。低轨卫星通信网络等领域是大国太空和军事战略博弈的必争之地。全球代表星座Starlink 星链将部署超万颗的低轨卫星,资源整合、低成本、坚持技术驱动是星链保持领先优势的关键。美国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于2015 年宣布Starlink 星链项目,将向近地轨道发射星链卫星,组建一个巨型低轨道卫星星座。

  而我国正在加速推进卫星互联网部署,星网集团成立吹响“集结号”。同时,我国发布的《6G 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中指出,6G 将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的全球无缝覆盖,而星地一体融合组网技术也将成为6G网络重要的潜在技术。在未来网络演进中,卫星互联网将与地面通信网络进一步融合,逐步形成天地一体、融通发展的立体化通信网络。让卫星网络真正有效利用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化的商业闭环,带动整个国内产业链共同发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