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声在神内重症监护室的应用
- 来源:今日健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应用价值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2-09 10:02
杨爱丽 胡婉贞 王成霞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思考超声技术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2.5-2023.5 为研究周期,抽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7 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对其颅骨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掌握患者的脑血流变化情况;并通过临床随访掌握与超声监测相关的并发症,然后在术后3 个月左右评估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117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超声监测中,其脑血流变化情况均得到明显好转,但是有13 例患者存在再出血风险,并且最后通过实施CT 检查给予证实与确认;另外在术后3 个月的随访中发现没有1 例患者出现和超声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虽然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对患者实施病情监测的方法比较多,但是大部分只能够提示颅内压提示,却不能够具体地寻找其诱因。虽然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实施头部CT、MRI 是最不错的选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动态超声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患者确定颅脑受压状况、颅内出血情况等;所以凭借着其操作便捷、安全无放射性、便捷、高效、重复性强、费用低廉等优势,超声技术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能够动态性地掌握患者的颅内病情变化情况,为接下来进一步实施临床治疗提供支持与辅助。
关键词:超声;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应用价值
引言:超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优势比较明显,具体包括:实时影像、操作便捷、安全无放射性、便携、快速、经济实惠等,所以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普及度非常高,这些年来逐渐受到广大神经内科医生的高度重视。接下来,我们以117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超声技术在其临床监护中的应用。
一、资料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2022.5-2023.5 为研究周期,抽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7 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是69 例,女性患者是48 例,年龄在56-83 岁之间,中间值是(65.12±1.24)岁。本实验已经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与支持,所有患者及其家属都了解此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
另外,参与此临床超声监测的医护工作者总计是7 名,具体包括:临床主治医生、值班医生、责任护士、值班护士,其人数分别是1、1、2、3 名。
(二)方法
设备采用的是德国DWL 企业研制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值是2MHz,通过颞窗监测患者双脑中动脉(英文简称是MCA),深度是40-60mm;通过枕窗监测基底动脉(英文简称是BA),深度是80-110mm;监测重点是观察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峰值血流速度、血管波动指数、血管阻力指数等,由此来了解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所有患者入住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之后,结合病患的具体病情安排专业医护人员对其实施超声监测,所有患者均是在同一组医护人员的操作下完成监测。
(三)评价标准
MCA、BA 的平均峰值血流速度分别>100、70cm/s,则被界定是脑血管痉挛;MCA、BA 的平均峰值血流速度的范围分别在 80-100、50-70cm/s 之间,则被界定是脑血流增快;MCA、BA 的平均峰值血流速度分别<50、20cm/s 之间,则被界定是脑供血不足。
二、结果
结合患者的超声监测结果,对其中存在脑血管痉挛、血流增快、脑供血不足等情况第一时间记录,并通知临床主治医生;结合脑血管痉挛的实际情况指导患者服用解痉药物;脑供血不足患者则需要服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并加强后期随访。最后发现:在 117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超声监测中,其脑血流变化情况均得到明显好转,但是有13 例患者存在再出血风险,并且最后通过实施CT 检查给予证实与确认;另外在术后3 个月的随访中发现没有1 例患者出现和超声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三、结束语
在临床上,神经内科疾病的类型比较多,例如:脊髓疾病、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疾病、运动障碍疾病等,这些通常都与颅脑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大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是神志模糊等,特别是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往往还会出现晕厥、昏迷等变化。在临床治疗中,对疾病实施诊断监测是非常重要的[1]。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愈来愈多的新技术应用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这对于及时发现一些疾病隐患,帮助患者进行精准治疗、节省时间,提高患者的疾病诊断率等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技术都是比较先进的脑血管监测方法,不过它们都属于有创操作,一般会导致血管痉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同时检查费用昂贵。基于安全、高效、经济、实惠等因素的考虑,超声技术在临床中应用愈发广泛,其存在的优势包括:易操作、重复性强、无辐射、经济使用等,一般非常适合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监测,特别是经颅多普勒超声与实时超声等技术的应用是最受关注的。在本文的研究中,为了能够彰显出超声技术在临床重症监护室中应用价值,笔者以117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最后发现:比如,前者能够对脑血流速度、血流方向等进行精准识别,也能够对脑血流等实施动态性监测,以便于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异常变化,这对于评估其预后质量是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再如:实时超声技术在脑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动态性、针对性地引导,这对于局部血肿位置的精准定位、定量分析等是有很大帮助的,并且还能够指导手术入路与手术进展,最大化地避免医源性损伤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为增强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等带来帮助[2]。另外,通过动态超声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定期复查,预防再次出血等问题的发生。
由此来看,超声技术能够动态性地掌握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然后对其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与启发,这对于抢救患者的生命、增强预后效果等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有望成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在我国医疗资源紧缺,尤其是一些基层医院中的推广更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来栓,程国强,周文浩.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与实施[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15,3(04):203-206.
[2]韩玉亮,邢海英,许珂等.颈部血管彩超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北京某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急诊患者血管情况[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38(10):1113-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