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优良家风传承的现状及创新路径探究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优良家风,传承现状,创新路径
  • 发布时间:2023-12-09 11:50

  文/马艳斌 肖丽娜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深厚,优良家风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优良家风对我国传统社会的个人、家庭及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优良家风传承的必要性,对互联网时代优良家风的传承现状进行分析,探究互联网时代传承优良家风的创新路径,通过建设“互联网+”家风传承智慧平台,创新优良家风传承内容与方式等路径,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实现文化强国梦。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优良家风;传承现状;创新路径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优良家风的传承与弘扬迎来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优良家风过去所依赖的传承方式已经无法在互联网时代获得有效传播,而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为优良家风的传承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旨在探析互联网时代优良家风传承现状,提出相应的创新路径,借助新媒体平台引导更多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家风这一私德与社会公德实现融合,提升社会精神文明程度,弘扬文化自信。

  1. 互联网时代优良家风传承的必要性

  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风好,便能够促进家庭和谐,进而利于社会稳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深厚,优良家风作为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我国传统社会的个人、家庭及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即便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也依然如此。关注优良家风的传承有利于我们不忘本来、开辟未来。

  1.1 塑造优秀理想人格

  优良家风传承可以塑造优秀理想人格。在古代,社会教育较为滞后,家庭成为绝大多数人进行子女教育的场所,家风是学龄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义务教育的普及让学校成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人们接收各类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信息复杂多元,人们无形中会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因此,正面引导以塑造优秀理想人格公民成为必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良家风迫在眉睫。

  1.2 构建和谐繁荣家庭

  优良家风传承影响和谐繁荣家庭的构建。在传统家庭结构中,几代同堂是大家族的常态,管理众多人口、处理复杂事务就依赖于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家训。因此,拥有优良家风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整个家族的稳定团结。当前虽然家庭结构有所变化,但优良家风依然是和谐家庭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互联网盛行的时代,几乎人人都有手机。我们不难发现,在各种场合,目及之处尽是“低头族”。在家庭中也出现了类似问题,父母拿着手机在玩,却要求孩子认真学习看书。很多家长向老师反映孩子半夜偷偷玩手机、沉迷于网络游戏、短视频等,却忽略了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1.3 利于国家安定强盛

  优良家风传承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强盛。优良家风可以塑造优秀理想人格,良好的个人品德与政令的制定、事务的治理之间有着正向相关性。领导者与民众关系和谐,政令执行有序,有利于国家的安定繁荣。同时,整个社会的氛围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互联网信息具有海量性、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借助各种新媒体平台,网络信息很容易快速传播并造成大面积影响。互联网传播优良家风等积极正面内容,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安定。

  进入新时代,我国高度重视家风家教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学习和传承优良家风、关注家教、家规、家训的良好氛围。尤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优良家风如忠孝礼义、清正廉洁等广为传播,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的重要表现[1]。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对优良家风的传承提出新的要求,激活优良基因,做好家庭教育,凝聚和谐社会氛围,建设文明中国成为应有之义。

  2. 互联网时代优良家风传承的现状

  2.1 优良家风传承的时代变化

  传统家风的传承主要依靠言传身教、文本训诫和环境习染三种途径进行。在古人眼中,言传和身教二者缺一不可,结合使用效果方能最佳。二者相较,则身教比言传更易感染人。传统家训中强调“以身作则”,就是要求父母长辈管理好自己,做好子女的示范。古代家风教育通常具有一些载体,如家规、家训、家书等文本,实体的存在使得家风更易传承下来。历朝历代以文本训诫形式向家族子弟进行家风教育的先贤、名门俯拾即是。另外,古代家风教育格外看重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强调给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周边环境,毕竟环境的作用通常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著名的“孟母三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外界环境不辞辛苦多次搬家,重视教育的环境因素。

  央视纪录片《家风》,以一个个古代著名家训开篇,讲述中国家风故事,反映出这些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推崇。当“家风”一词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我们逐渐意识到社会中那些不良行为的出现,比如高空抛物、高铁霸座、短视频平台传播不良信息、虐杀小动物等或许都与其背后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诸多地方媒体在国家级媒体的带领下也纷纷推出各类以“家风”为主题的节目,引导人们重拾家风文化,重视家风教育。除了电视媒体对优良家风的传承与建设进行积极宣传推广外,众多报纸杂志也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举办相关活动推动优良家风的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尤以微信、抖音、小红书等为典型代表。青少年是家风传承培育的重点对象,也是互联网的庞大受众群体。在5G网络时代,几乎人人都有一至两部手机,青少年与网络的接触时间比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更长,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由询问父母转变为网络搜索。这意味着父母的教育者身份被淡化,网络一定程度上成为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者及孩子社会化学习的引路人。为更多地获取广大网民的关注,国家和地方各级传统媒体纷纷在互联网平台注册账号,并由年轻人进行账号管理以贴近广大网民的喜好。就优良家风传承而言,已逐渐由言传身教转化为网络渗透。

  2.2 互联网时代优良家风传承面临的挑战

  当代的优良家风传承,同时也融入时代的产物——新时代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家庭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和社会价值观的复杂多元,人们忙于工作、社交,忽视了家庭教育,与子女相处、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对于农村和偏远地区而言,家教传承更是无从谈起,年轻人外出打工,父母子女长时间见不到,“身教”无法实现,“言传”浮于表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在距离中渐渐疏远,来自父母的教育逐渐减少。

  另外一些情况是,父母没能把握好教育分寸,对子女过度宠爱,缺失了相应的家庭教育,甚者使子女品德有失。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优良家风在家长这一环节没能及时“传下去”,青少年在受到互联网尤其是新媒体冲击下更是无法将优良家风顺利“承过来”。

  众所周知,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量大、种类全,在大数据的加持下更是拥有了“精准”这一特点。青少年通过互联网获得的信息比家长更多、更详细。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内容更加广泛、多元,使得青少年群体更愿意通过网络而非家长获得信息。青少年作为互联网的主要受众,接收着扑面而来的网络信息,也在无形中接收着多元的文化思想。海量且多元的网络信息中难免会夹杂着一些错误的思想潮流和价值观念,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那些缺乏甄别能力的青少年的价值观念。部分沉溺其中的青少年开始排斥现实生活中与家长、老师的交流,模仿来自网络的行为方式,这给优良家风的传承带来极大困难[2]。

  同时,网络新媒体的数字化和虚拟化,易使青少年沉溺其中,消散对现实世界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如抖音短视频流行“沉浸式”体验,一定程度上给观看者带来视觉上的舒适体验。但沉迷其中会导致青少年分不清网络与现实,受到网络不良文化的侵蚀,背离正确价值观念,更有可能做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事情。网络使青少年与家庭教育有所分离,离开特定的家庭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就失去了教育对象。加之没有接受过社会教育,青少年在思想上、行为上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程度直线攀升,这给优良家风的传承带来极大的挑战。

  3. 互联网时代优良家风传承的创新路径

  优良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家庭和社会发展中进行实践总结的凝聚积淀和思想精华,也为当前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历史渊源和智慧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方式对优良家风进行创新性转化,抓住公众对家训、家教及家风建设的关注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赋予优良家风新的时代内涵,推进优良家风的创新性发展,形成个人、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的良好生态,让优良家风焕发出蓬勃生机。

  3.1 建设“互联网+”优良家风传承智慧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特点,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如AI、AR、VR等全面整合与优良家风相关的文字书籍、影视作品、实景故居、纪念馆等各种资源,建设“互联网+”家风传承智慧平台,形成系统的线上资源[3]。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在教育、旅游、媒体等不同行业对学生群体、游客群体、网民群体等进行引导和传播,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传承优良家风的协同育人机制。“互联网+”家风传承智慧平台中的交互式体验,能够破除家庭或学校的地域限制,为优良家风传承创设出一种崭新的形态,单向的优良家风传播转变为双向互动。“互联网+”家风传承智慧平台的构建能够在系统整合家风资源、增加受众覆盖面的同时,拓宽优良家风传承的方式,有利于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

  3.2 构建“互联网+”优良家风多元传播体系

  优良家风的传承通常自上而下,由长辈面向晚辈进行教化传播的,然而被动接受总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事实上优良家风的传承更需要个人的积极主动参与。

  (1)建立优良家风传承在线交流平台。通过微信群、QQ群等,把家风传承问题抛给公众,增加公众参与感,提升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交流中传播优良家风。

  (2)结合互联网平台创设学习优良家风话题,如微博超话、抖音话题等。借助互联网话题,公众可对优良家风家训进行歌曲改编,创作优良家风主题舞蹈、短剧等,在传播优良家风的同时,实现其创新性发展。

  (3)以学校为单位开展“互联网+优良家风”实践课堂。让家风传承的主体青少年们充分开动脑筋,以歌曲、短剧、剪纸、讲述家风故事等各种形式拍摄短视频在互联网上进行展示传播,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优良家风与青少年的深度融合。一方面,青少年能够在搜集资料的同时加深对优良家风的理解;另一方面,自己的作品在网络上展示传播所带来的成就感可以促进其对优良家风的认同。

  针对优良家风传承建设智慧平台,构建“互联网+”多元传播体系,进行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让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成为实现优良家风在互联网时代传播、传承的主体。

  结语

  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期,从优良家风着手,勇敢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坚定不移地利用互联网创新传承路径,提升国民素质和文化自信,努力实现“文化强国”梦。

  参考文献:

  [1]高玲.论新时代家风家训的传承与创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2):175-177.

  [2]糜娜.网络新媒体时代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9):84-85.

  [3]卢君.互联网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路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4):38-39.

  作者简介:马艳斌,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肖丽娜,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传统文化类重点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家风传承的时代价值及其路径研究(编号:2021LZYR2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