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传播如何更好地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短视频,互联网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2-09 11:51
文/奚婷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摘要:当前,以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的网络传播进入蓬勃发展期,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与信息的互动共享。网络传播积极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网络传播工作,网络内容建设不断完善、网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网络传播也逐渐向着更加明朗、更正能量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传播;短视频;互联网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5~10分钟,甚至3~5分钟的短视频成为最流行的传播方式,它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成为人们碎片化时间休闲娱乐的主要“快餐”选择。短视频借助丰富的视觉表达、精练的语言带来的强大传播力,以及适于手机用户随时随地收看,赢得广大网民的高度关注而蓬勃发展,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内容、商机,逐步被赋予了意义增值,传统媒体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以求获得更多的受众人群和舆论关注。与此同时,全球短视频行业也正在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娱乐、休闲和社交方式,YouTube、抖音、快手、Meta(Instagram)、Twitter等平台及其应用程序在全球各大市场拥有较高渗透率和活跃度。短视频传播成为国际传播能力中的最大增量,乃至国际传播中塑造中国形象的主流产品。
1. 短视频传播崛起的根源
短视频传播的发展如此迅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多方面原因。
首先,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可能性。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手机用户和平台的用户量庞大,用户之间可以轻松分享和互动,使短视频迅速传播和流行。其次,受传者的传播需求,催生了创意和娱乐性的呈现方式。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用户具有强烈的表达诉求,短视频通过独特的故事情节、视觉效果和音乐来吸引观众,能够迅速引起观众的兴趣,增加分享和传播的可能性。最后,商业盈利促进了短视频产业的迅速发展。借助短视频的形式,媒体组织电商、带货、投入的信息流广告等,盈利投入低,效果显著,迎合了媒体(含自媒体)盈利的需要。以上因素共同促使了短视频的快速发展。这种趋势也将继续推动短视频领域创新、发展。
2. 利用短视频推动传播业发展的思考
在当今的传播形势下,短视频产业如何良性发展,推动传播事业的发展?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2.1 提升视频质量,以低语境渲染打破文化壁垒
作品质量是媒体传播力的生命,对于短视频而言,不仅在内容创设上要做摄心聚气,能够打动和吸引人。同时在表现层面也要精益求精,保证高质量的画质和音效。
2.2 有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担当,明确受众群体
短视频具有移动化、社交化、个性化的特征,可以将以往宏大的国家叙事转变为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点滴、生活表达。更重要的是,短视频改变了长久以来内外无别的“内宣化”观念而树立了“传播”的观念。从“传播”进化到“高质量传播”,能够让国际受众产生共情是关键一步,短视频在这方面具有优势,理应更加有所作为。
李子柒短视频在海外的成功,增加了民间话语在国际传播舞台上的分量。之所以这些视频受到广泛好评,不仅因为视频中表现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风民俗,更因这种东方田园式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满足了世界对东方的浪漫想象,这种满足就是一种共情。它不但回应了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年轻人普遍的生活困惑,更响应了全世界共通的对淡然和美好的追求,为现代性焦虑旋涡中的人们展示了一条回归本真生活的路径[1]。
所以,一个好的短视频作品,要找好定位和发展方向,从创作者体验、短片质量、受众定位、社交互动机制和整合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等方面发力。同时,好的作品应加大宣传投入,通过社交媒体营销、广告投放、口碑传播和与其他网络媒体建立合作关系等多渠道全方位的有目标的网络宣传,形成长尾效应。
2.3 注重文化内涵,以小生活彰显中华文化大智慧
提起中国,国际友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国粹,如瓷器、大熊猫、中华武术、京剧等传统的中国符号,中国的国际形象相对固化。如今,中国已是日新月异,科技进步、经济发展都是新世纪中国最明显的变化,一个更加现代和充满活力的青春中国已经在世界舞台上绽放风采,中国人创新奋发的精神风貌更值得让世界看见。短视频具有极强的互联网属性,因此,短视频从题材到表达,只有更懂网民的接收习惯才能突出重围,引发国际社会的共鸣,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短视频要积极探索,实现创新性的场景拓展,培育新的中国文化符号,运用AI、VR等前沿技术,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体验,以更沉浸的视觉效果引发国际受众共鸣,这本身也是现代中国形象的一种展示。
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他基于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为不同文化间的共处提出的一种理想和方法,其关键就在于“自知之明”与“兼容并包”。短视频作为一种极具包容度的媒介形式,要认识到、运用好,凝聚共识、产生共情、引发共鸣,使之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发挥更大价值。这启示我们,短视频中令人共情的中国故事,不仅需要震撼人心的“大事件”带来的情感共振,也需要普通人平凡地讲述。普通人的故事与涓涓细流般的情感流淌更能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直抵人心,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产生共情,从而见证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
2.4 重视海外平台运营,助力优质短视频资源“走出去”
要运用好短视频这个“跨文化和国界”传播的工具,在全球做好中国故事的传播,一定要关注人类普遍的情感价值,弱化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冲突,策划和讲故事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为核心。因为叙事主体上,个体具象化叙事更容易引发共情和共鸣。视频语言突破文化差异,互动关系以加强对话为核心,强化国际受众的兴趣和认同参与。
2.5 展现民族自信,短视频助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人类文明谋进步的使命担当和崇高理想,是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价值观,也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最大共识。
例如,中国网与天津市委网信办共同拍摄制作的“文化看天津”SAVORING TIANJIN中英双语系列VLOG,围绕天津的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蕴,从老百姓身边的一草一木出发,选择杨柳青年画、剪布肖、金街逛美食、天津曲艺、古籍修复等多个主题,邀请外籍主持人实地探访,与艺术家、手工匠人等交流、“学艺”,形式喜闻乐见、节目生动活泼,抛出问题、实践问题,引人入胜,展现了津沽民俗之美,体现了中华文化匠心,用平实的视角讲述中国文化的天津故事,让观众易于接受、有兴趣观看、有动力传播。
在国际传播中,只有以共识为底色,才能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构筑起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短视频时长短、传播效率高,且更加直观有趣,可以将抽象的中国话语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中国故事,快速占领舆论高地,传播真善美,表达出中国主张、传播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为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积聚力量。
结语
2023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各类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多类应用用户规模获得一定程度的增长。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的用户规模仍稳居前三。截至6月,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10.47亿人、10.44亿人和10.26亿人,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1%、96.8%和95.2%。短视频的发展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己,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短视频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生活,规范短视频的制作和策划管理,使短视频更好地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十分必要和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晓琰,田维钢.共识共情共鸣:让短视频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更大价值[EB/OL].(2023-7-13)[2023-10-20].https://wap.bjd.com.cn/news/2023/07/13/10494840.shtml.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EB/OL].(2023-8-28)[2023-9-14].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c199-10830.html.
作者简介:奚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国际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