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灯,赋予城市能量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城市,能量,自贡
  • 发布时间:2024-07-07 15:47

  文/本刊记者唐佳莹

  自贡,素有“南国灯城”的美誉,高超的彩灯工艺更是打造了“天下第一灯”的传奇。

  自2008 年自贡灯会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汲取了厚重历史,传承着匠心工艺的自贡彩灯也由此搭上了“快班车”,核心业务急速扩张,目前已占据了全国85%、国外92% 左右的市场。

  小小的彩灯,如何会有这样的能量?

  要解答这个问题,得先了解何为彩灯?彩灯,又名花灯,是起源于中国汉代的一种传统民俗工艺品,通常由竹或木条制作骨架,并以纸或者绢裱糊作为外皮,中间放上蜡烛,以作照明工具。

  随着工艺创新与产业分工的不断延展,自贡彩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集原料生产-创意设计-制造加工-销售贸易的产业链条。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灯企在链条上共生互补、纵向集聚,不断提升的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能力为行业蓬勃发展供给了产业化养料。

  从文化内质来看,自贡彩灯产业根植于灯会节庆文化。只要灯会习俗传承发展、节庆效应不衰,彩灯行业就有源源不断的文化养料来滋润市场。这种传承依托传统节日民俗的现代延续,也势必对彩灯制作技艺提出“新旧合一”的要求。其中,“旧”在于依托传统的手工艺生产形态,从传统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重点挖掘春节民俗特色文化,保证“不丢魂”;而“新”则在于结合新生代、新文化,在造型设计上表现更多的场景,保证“不垮形”。正是因为在“新旧融合”上下足了功夫,自贡彩灯产业才能从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独霸鳌头。自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数据显示,目前自贡已有彩灯业务企业1000多家,常年从业人员达5 万余人,季节性用工10 万余人。毫不夸张地说,国内、海外,哪里有灯会,哪里就有这些自贡彩灯匠人的身影。

  实际上,自贡地处川南腹地,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盐业的发展为自贡带来第一抹“人气”,随后在清初湖广填四川、三线建设等的推动下,人口几经迁移,文化不断融合,使得自贡的彩灯文化兼具包容性和开放性,也最终反哺、赋予了自贡这座老工业城市独特的魅力。

  从单纯的灯展到产业萌发,从单一的彩灯制作发展成为集彩灯设计研发、生产制作、营销展览为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自贡走了60 多年。城市专属“金字招牌”背后的建设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期间既有昂首阔步、高目标建设,又历经新冠疫情下的复合转变。

  如今的自贡彩灯已经跳出了“就彩灯看彩灯”的商业模式,真正将彩灯资源转化为了效益,但产业形态仍然面临着“两头在外”的尴尬——维系彩灯企业生存的销售平台在自贡市外,主要原材料供应市场也在自贡市外。提高产业集聚度是自贡彩灯产业壮大发展的核心目标。

  当前自贡推进彩灯转型发展,由传统灯会向“彩灯+旅游”“彩灯+夜经济”的复合模式转变,为城市带来了人气,但突增的游客量也给城市交通、住宿等方面带来不小的压力。

  因此,“以灯兴城”靠灯,更靠“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