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才高地蓬勃科创生态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构建,人才,生态
  • 发布时间:2024-07-07 15:55

  文/杨一帆白雄飞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四川是我国西部的经济大省、科教大省,同时也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布局叠加区,具有良好的经济区位优势和人才集聚基础。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需要不断致力于开辟新领域、转换新赛道、激活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创新要素集聚发展成效显著

  四川坚持科技创新是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才支撑是赢得未来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各类创新要素加快聚集,创造活力不断迸发,发展成效显著。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2015 年,四川省委印发《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加强人才强省顶层设计,为厚植人才资源优势、推进改革创新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川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出进一步完善人才流动配置、分类评价、激励保障等机制和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2018 年,四川启动实施“天府万人计划”,重点支持100 名左右杰出人才、1200 名左右领军人才和1000 名左右青年拔尖人才,示范带动各市(州) 支持培养1 万名左右各类高层次人才。2021 年,四川十部门联合印发《加强现代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的十条措施》,涵盖了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建强产业人才集聚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十个方面的内容,针对四川科创和产业人才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一揽子具有创新性、突破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

  产业体系不断优化。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产业就是梧桐树。吸引人才,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好的产业。四川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当前四川已经在农业、工业、服务业打造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为“以产聚人、以业留人”提供了有利的支撑。2021 年,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由2018年的3.8万亿元提高到4.9万亿元,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82.8%,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均迈上万亿元台阶,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产业正向万亿元级迈进。与此同时,四川结合各地优势资源,促进了宜宾、遂宁锂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了乐山多晶硅产业集群,推动了东方电气在德阳的氢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产业化。“十四五”时期,四川将进一步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聚集,着力建体系、育集群、增动能、强主体,推动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科教资源不断丰富。教育链同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至关重要。据四川省教育厅数据,截至2022 年5 月,四川共有134 所高校,并聚集了中国核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等众多知名院所,拥有各类科研人员20 余万人、丰富的设备资源和文献数据资源。

  聚焦优势赛道破解“老大难”

  与全国先进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四川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仍有不小差距,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健全、创新投入不足、创新产出不高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老大难”问题。四川下一步在战略思维上,要更加突出人才引领发展,通过科学技术生产力,落实“大科学设施、大资本运作、大企业集团、大市场覆盖、大系统配套”;在体制机制上,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主动作为,释放改革红利,挖掘产教活力,营造多主体有机参与、多种要素活力涌动的蓬勃科创生态;在平台建设上,以高能级产业、开放型载体为依托,搭建适合各类人才实现价值、成长发展的广阔舞台。“0 到1”的原始创新需要整合。《2021 年四川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当年四川基础研发投入58.1 亿元,占全部研发(R&D)经费的4.8%。对比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用于基础开发、“0 到1”的原始创新开发20% 的占比来看,四川在重点环节、高科技环节、基础研发环节上的投入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激励引导高校院所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将创新的重点向基础研发环节倾斜,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从注重应用研究的短期“战术考虑”逐步转化为注重基础研究的长期“战略考量”。

  “1 到100”的转化创新需要加快。《2019 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显示,当年四川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4.6%,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转化率(40%) 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四川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政策来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但已有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资金、市场、创业等方面力量薄弱,普遍缺乏真正开展全流程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因此,需强化产业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提升区域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资源聚集能力,提高孵化器的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有效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100 到X”的企业发展需要壮大。已经转化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如何推动企业成为“独角兽”,是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步,需要科创板之类的资本市场支持。虽然四川在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绿色低碳等领域布局了千亿元的产业基金,并从开展直接融资、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降低税费成本等方面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予以扶持, 但四川的“独角兽”企业与“北上深杭”在数量上相比仍有差距。因此,需要聚焦优势赛道,招引全球拥有前沿核心技术的领军人物,完善从天使基金到VC、PE 的股权投资基金产业链,形成区域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

  总之,四川要发挥好深化机制改革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教育科研的基础作用、孵化器的聚集作用、载体平台的吸附作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和高层次战略科技人才加快汇聚、产业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航天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