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心脏”的求学之路:比利时高等教育采风
- 来源:留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比利时,高等教育,采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8-09 20:07
文_ 霍明
有着“欧洲心脏”之称的比利时,不仅因为多元的文化和历史在全球声名远播,更凭借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成为全球学子的向往之地。在这片仅有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众多世界级高校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与办学风格。我曾在比利时留学数年,深入体验并感受到了这个国家高等教育的独特魅力。
从荷语鲁汶大学看比利时的高等教育
在地理位置上,比利时与法国、荷兰、德国、卢森堡等国接壤,与英国隔海相望。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和多语言并存的国家,比利时由中央布鲁塞尔首都大区、北部弗莱芒区(主要讲荷兰语)和南部瓦隆区(主要讲法语)三个大区组成,其教育事务主要由这些大区的地方政府独立管理。
在比利时,高等教育机构主要包括两类:综合性大学(universiteit)和应用技术学院(hogeschool)。具体而言,比利时大约有11 所综合性大学和60 多所应用技术学院,它们分布在各大区,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高等教育网络。其中,布鲁塞尔首都大区的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UB)和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LB)、弗莱芒区的荷语鲁汶大学(KU Leuven)和根特大学(UGent),以及瓦隆区的法语鲁汶大学(UCLouvain)和列日大学(ULiège),都是国际知名的高等学府。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荷语鲁汶大学。这所创建于1425 年的大学,是比利时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享誉全球。1968 年以前,鲁汶大学主要使用法语作为授课语言;1968 年以后,分裂为荷语鲁汶大学和法语鲁汶大学两所独立的大学。如今,荷语鲁汶大学不仅是比利时排名最高的大学,在多个国际大学排名榜单中也处于领先位置,其中,在2024 年QS 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61 位。
作为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的成员院校之一,荷语鲁汶大学以其在研究和创新方面的杰出表现被誉为欧洲最具创新性的大学之一。学校拥有超过8000 名各级各类研究学者,在师资力量和学术研究上都属于全球顶尖水平。同时,学校与全球众多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中就包括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在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下,荷语鲁汶大学培养了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校友,其中包括现代解剖学之父维萨留斯(Andreas Vesalius)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者乔治·勒梅特(Georges Lemaitre)等。另外,学校还培养了一些在各自领域内取得杰出成就的中国学者,如癌症医学家汤于翰、地质学鼻祖翁文灏等。
荷语鲁汶大学的各个学院散布于鲁汶市的大街小巷。这座城市不仅为鲁汶大学的学生提供了完备的学习和生活设施,其多彩的文化生活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Oude Market(老市场)的各类小酒馆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在享用啤酒,这是他们缓解繁重的学业压力的一种方式。
“宽进严出”的教育政策
“宽进严出”的教育模式是比利时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宽进”体现在比利时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方面。在这里,进入高等教育的门槛很低,本国公民只需持有高中毕业证书便可免试注册入学大部分专业(医学类专业除外)。“严出”则意味着比利时大学对学生的毕业要求极为严格。学生入学后,必须遵循严格的学术要求和评估标准,只有通过必要的考试和评估,修满所需学分,才能顺利毕业。未能达到标准的学生,可能会被要求重修课程甚至被淘汰。例如,荷语鲁汶大学2022—2023 学年的数据显示,只有42.6% 的新生在第一学年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考核,两年内通过第一年所有课程考核的学生比例为61.8%。这表明,尽管入学要求较为宽松,但学生想要顺利毕业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
此外,“严出”还体现在比利时大学文凭的含金量上。比利时的高等教育机构普遍遵循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ESG),这一标准要求高校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达到一定的质量,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因此,比利时大学的毕业文凭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广受认可。总之,比利时的“宽进严出”教育模式既体现了其教育系统的开放性与全纳性,也确保了教育的高质量。
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
在比利时,大学不只是学术研究的热土,还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社会互动活跃的平台。
首先,学校不断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和顶尖的教育设施,吸引着全球各地的学生前来深造。特别是荷语鲁汶大学,以其众多的英语授课项目和卓越的学术氛围备受国际学生青睐。其课程涵盖理学、工程、医学、经济、法律、人文等多个领域,强调跨学科的研究和创新,旨在为各国学生提供世界级的学术体验。其次,大学校园内活跃着各种学生协会和文化、艺术及体育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选择。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全球视野的拓展。荷语鲁汶大学的校园生活尤为丰富多彩,年度活动精彩纷呈。其中,“24 小时跑”是该校极具特色的一项年度活动,每年吸引数千名学生参与。在这项活动中,不同学院的学生团队在24 小时内接力跑步,竞争哪个团队跑得最远。此活动不仅展示了体育竞技的激烈,也加强了不同学院和社团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与团队精神。此外,大学还每月举办“文化夜”(UURKULTUUR)活动,包括音乐会、艺术表演和其他文化展示等,旨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化艺术体验。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娱乐和放松的机会,还深化了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再次,大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经济支持方案,特别体现在学费结构上,这在欧盟和非欧盟学生之间表现出了明显差异。目前,欧盟学生在比利时大学的年注册费约为1000 欧元,非欧盟学生的注册费则根据所选课程和学院的不同,介于2500 欧元至7500 欧元之间。这与我留学时期的情况有所不同:在我的硕士学习期间,学校对非欧盟学生和欧盟学生一视同仁,大部分硕士项目年注册费仅需500 多欧元;而在我攻读博士的首年及最终年份,则仅需缴纳200 多欧元,其余学年无须缴纳注册费。这种经济支持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财务负担,使得更多学生能够担负得起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最后,学校在学生宿舍的申请和分配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尤其对经济困难学生和残疾学生,会提供额外的支持和优惠措施。以荷语鲁汶大学为例,学校提供从传统宿舍到现代化公寓等多样化的住宿选项,并允许经济困难学生和残疾学生优先选择,并给予其一定的优惠价格。此外,为支持残疾学生,学校鼓励形成互助的社区生活,为那些照料残疾学生日常起居的同住学生提供住宿费用减免,以奖励他们为残疾学生所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这样全面而细致的住宿政策体现了比利时大学对学生福祉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群体。通过这样的政策,学校不仅解决了一般学生的基本居住需求,也促进了一个包容和互助的学习环境的形成,扫除了特殊学生群体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障碍。
跨文化交流在国际学生的个人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比利时,通过与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外国学生和教授进行日常互动,我们这些留学生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国际视野,学会了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下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培养了对不同文化观念的尊重与理解。此外,国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也迫使我们必须独立面对并解决各种问题,处理从签证、住宿和日常生活到学术管理的种种挑战。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生活技能,也大幅提升了我们的独立性、适应性及其他重要的“软技能”。在比利时留学期间,我从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到学会了独立制作多种中国传统美食,包括包子、饺子、馒头、春卷和烙饼等。这些生活技能的提升,不仅使我能在异国他乡尽享家乡的味道,也帮助我结识了众多来自比利时及其他国家的朋友。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能够选择比利时作为留学目的地,体验其高质量的教育和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
(研究生王楠对此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