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教学:落实“双减”的重要载体

  • 来源:留学
  • 关键字:教学,载体,意义
  • 发布时间:2024-08-09 20:10

  文_ 牟静

  “双减”政策旨在优化教育生态、回归教育本质,主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需深刻认识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

  契合素质教育理念。“双减”政策强调发展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打破单一学科界限,融合各学科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合作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多种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理念高度契合。通过跨学科整合,数学学科不再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学科知识及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在完成跨学科项目或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直观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价值和广泛应用,这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强化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技能。

  提升课堂效率与质量。“双减”背景下,课堂成为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跨学科主题学习通常以项目或任务的形式呈现,结合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将数学与自然科学、文学、艺术、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可以使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其他学科产生关联,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巩固知识、拓宽认知。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增强其主动参与和持续探究的动力。同时,也能够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传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以及动手实践、探索发现等主动学习过程,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更深刻的知识理解。

  提升综合素养与核心能力。跨学科教学强调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要求学生在不同学科知识体系之间建立联系,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合作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逻辑推理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能力、创新思维、沟通协作技巧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减轻学业负担与心理压力。跨学科学习常常以生活实例、趣味实验、游戏设计等实践形式作为教学载体,这样可以降低单纯的数学练习的枯燥感,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跨学科教学能够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与互补,避免重复教学,从而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再者,跨学科教学提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弱化了对死记硬背和大量机械化重复训练的依赖,能够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此外,不同学科的教师通过协同备课与授课,可以共享教学策略和学习资源,共同探讨优化课堂效果的教学方法,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达成多重学习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协作研讨,锻炼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整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学会查找资料、分析信息,进而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都为其后续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因为这能使他们在课外辅导减少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促进家校共育。“双减”政策倡导家校共育,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来。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往往涉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易于引发家长和孩子共同探讨的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增进亲子关系。家长在陪伴孩子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并为孩子提供适当的支持与指导,实现家校教育的无缝衔接。

  适应课程改革趋势与未来教育需求。当前及未来的教育趋势,均强调培养学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跨学科主题学习顺应了学科融合和全面育人的课程改革方向,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学科边界,促进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学习,符合全球范围内对21 世纪技能的培养要求,可以为学生将来面对多元化、跨领域的挑战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在“双减”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应持续、深入地开展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