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 来源:留学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
  • 发布时间:2024-08-09 20:09

  文_ 刘杰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升华,是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各学科课程协同发挥育人功效成为必然,学科德育渗透作为有效的方式是各个学段课程改革的必然走向。数学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而这一职责有效发挥的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充分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有机结合,做好德育渗透工作。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设计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落实立德树人。

  优质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成长,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创新意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数学学科作为具有普遍应用性和科学性的学科,其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我校倡导“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会直接为学生讲解知识,而是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

  合理创设情境,在搭建知识网络中落实立德树人。

  合理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在建立知识体系的同时,感知数学背后的文化、思想与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及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常用的情境有四种:一是生活实践类情境,其创设贵在一个“真”字,要符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二是历史故事类情境,其创设贵在一个“意”字,要做到不仅有趣而且有意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三是问题解决类情境,其创设贵在一个“疑”字,要让学生的认知、思维在思辨冲突中得到发展;四是游戏操作类情境,其创设贵在一个“趣”字,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思考时间,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自信心。

  关注偶发事件,在课堂动态生成中落实立德树人。

  无论教师的课前预设多么充分, 课堂上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偶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因而,很多教师对其有畏惧心理。其实,偶发事件也可以成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契机。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总结出了三种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这时,有学生说:“我觉得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应该用长乘宽。因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于是,教师将错就错,进行了现场示范,让学生自己发现变形后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是不一样的,因而不能用长乘宽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此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推理的严谨与科学,启发学生的理性思维。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偶发事件,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将“困境”转化为“机遇”,借此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

  构建对话空间,在塑造课堂文化中落实立德树人。

  落实立德树人,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教师与学生只有在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精神、情感上的深入交流,才能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堂上落地生根。而这要求教师积极构建与学生开放对话的空间,通过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 倍多一些。这时,有学生产生了疑问:“老师,我们只知道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 倍多一些,那到底多多少呢?”教师肯定了学生问题的价值,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了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之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完这段资料,读了这则故事,你们有何感想?”这时,有学生说:“我要向祖冲之爷爷一样努力学习,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也有学生说:“我们组刚才测量时不够细心,今后我们要向祖冲之爷爷学习,做一个细心的人。”教师通过构建对话空间,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结合数学活动,在学生动手操作中落实立德树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实现立德树人。例如,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实物、学具等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积极的探究,让他们体会集体智慧的力量,培养其与人合作的能力。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动手操作,创设动手操作的氛围,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体会到在操作中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既是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如何更有效地实现立德树人,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与研究。

  (作者单位:保定市高新区实验学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