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协同策略与成本控制实践

  • 来源:广东经济
  • 关键字: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协同
  • 发布时间:2025-04-25 14:50

  张丽

  (南方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内容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着复杂的供应链管理问题,供应链成本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包括信息不对称导致协同效率低下、上下游企业目标不一致影响协同进展、供应链流程复杂化增加成本控制难度等。对此,建议消除信息不对称、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精简供应链流程,以便汽车制造企业可以全面提升供应链竞争力。

  【关键词】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协同

  引言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下,汽车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供应链成本的优化,已成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因素。当前,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供应链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难以适应动态的市场环境。因此,通过创新协同策略,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不仅是汽车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更是应对市场变化的有效手段。

  一、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特点

  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其一,供应链环节高度复杂且关联紧密。汽车生产涵盖零部件制造、整车装配、物流配送等诸多环节,从发动机、底盘等核心零部件到内饰、电子设备等细微配件,涉及成百上千个供应商,各环节紧密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零部件供应延迟或质量瑕疵,就可能导致整车生产停滞,进而引发高额成本,如停工损失、额外物流调度费等,这要求企业对供应链全程精准把控。其二,成本结构多元且占比特殊。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较大,钢材、橡胶等价格波动直接冲击成本底线。同时,研发成本不容忽视,为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与消费者对智能化配置需求,汽车制造企业需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技术、新车型研发,如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革新。此外,物流成本因汽车体积大、运输要求高也占据相当份额,包括长途运输、仓储管理等各环节耗费。其三,受市场需求波动影响显著。汽车市场具有明显周期性,经济繁荣期需求旺盛,淡季则销量下滑。企业需依据市场预测动态调整供应链,旺季时确保零部件供应充足、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淡季时避免库存积压,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与零部件采购量,否则易陷入成本失控困境,如库存持有成本飙升或缺货导致的销售机会损失。

  二、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协同意义

  (一)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协同,可以降低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整体的成本。一方面,汽车制造企业传统供应链中,由于信息传递不畅,上下游企业常常无法准确掌握需求,导致生产计划的偏差,而通过供应链协同,可以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实时的数据互通,从而减少误判,降低库存持有成本[1]。另一方面,传统模式下,各环节独立进行物流管理可能导致运输路线重叠等问题,而在协同管理下,供应链企业可以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共享物流设施,从而优化运输路线、提升装载率、减少能源消耗。

  (二)优化上下游企业关系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协同,在优化汽车制造企业上下游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传统供应链模式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常常存在滞后或不对称的现象,而通过供应链协同管理,汽车制造企业和供应商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订单、生产、物流数据的实时互通,从而增强上下游之间的透明度,这种透明化的合作模式,有助于增强上下游企业间的互信。其次,传统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的利益目标常常存在冲突,而在协同管理模式下,企业和供应商可以通过建立长期合作协议或战略联盟,共同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从而有利于增强合作稳定性。最后,供应链协同模式下,汽车制造企业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建立协同工作平台,实现生产计划、库存状态、物流信息的实时更新,减少沟通中的误解,不仅能够提升上下游企业间的协作效率,还能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延误。

  三、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协同挑战

  (一)信息不对称导致协同效率低下

  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是协同效率低下的重要问题。第一,汽车制造企业经常面临上下游企业未能及时获取终端市场需求变化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缺失直接影响供应商对生产节奏的调整能力,导致协同的进度和资源分配不匹配,使得供应链的计划制订过程缺少同步性,协同工作难以顺畅进行。第二,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实际产能信息未能在上下游之间实现实时共享,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往往无法清楚了解企业的具体生产状况,这种数据的不对称性导致供应链中的各方难以准确预测交付时间,从而使供应链整体的协调性被削弱[2]。第三,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库存信息通常被视为单独的管理内容,而未能作为共享资源开放给其他环节,这种信息断层导致企业无法快速做出调整决策,同时使得供应链在突发情况下难以灵活应对资源调配的需求。

  (二)上下游企业目标不一致影响协同进展

  在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成本管理中,上下游企业由于目标的不一致性,导致协同进展受到诸多阻碍。第一,汽车制造企业往往更注重降低采购和运营成本,而上下游供应商更关注提升产品利润和维持自身运营的经济性,这种目标的分歧,使得双方在资源分配、价格谈判、计划制订时难以达成统一,进而导致协同管理难以顺利进行。第二,汽车制造企业在供应链协同中通常希望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但部分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更倾向于追求短期利益,专注于眼前的交易收益,这种时间维度上的目标冲突,使得企业间难以保持一致的合作深度,影响了协同工作的持续性[3]。第三,供应链管理中,汽车制造企业通常希望通过供应链协同分散和降低自身风险,将部分风险责任转移至供应链的其他环节,但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往往因资源、能力、市场地位的限制,难以接受这种风险分配方式,使得供应链协同中缺少有效的应急机制和责任分担规则。

  (三)供应链流程复杂化增加成本控制难度

  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中,流程的复杂性直接导致成本控制面临多重挑战。第一,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往往包括众多供应商、物流企业、分销渠道,各环节之间的协调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但随着环节数量的增加,管理成本呈现非线性增长,导致在各个环节中精准控制成本变得极为困难。第二,上下游企业和各环节之间的操作规范、流程设计、技术系统差异较大,导致流程标准化难以实现,使得数据传递和操作对接过程中存在障碍。第三,物流管理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运输路线多样、配送模式多变、终端需求分布不均,导致物流流程设计和实施复杂化,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的管理难度,还使得汽车制造企业难以准确评估运输过程中的成本分布和优化空间。第四,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需要处理大量的订单、生产计划、库存、物流信息,这些信息分散在不同的系统和平台中,整合和分析的工作量巨大,导致供应链各环节难以形成有效联动,从而进一步推高了成本。

  四、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协同策略

  (一)消除信息不对称

  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中,信息的不对称往往使协同管理的潜力无法充分释放,因此打破信息壁垒,构建透明化的信息共享机制成为供应链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核心任务。首先,针对需求信息传递滞后的问题,企业应建立统一的需求信息共享平台,使供应链上下游能够实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这种信息共享模式能够让各环节及时调整计划,保证资源分配与需求变化同步,消除因需求信息传递滞后而引发的协同低效问题。其次,为解决生产计划不透明的问题,汽车制造企业需要建立透明化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在此系统中要将自身的生产计划细化为可操作的日程表和进度目标,并以权限分级的形式向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开放必要的计划信息。这种透明化管理能够帮助供应商提前安排生产资源,提高供货精准性,保证上下游在生产计划上的同步,避免协同中的生产脱节现象。最后,为应对物流和运输信息断层的问题,企业应建立综合物流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应整合运输路线、配送进度、车辆位置等关键数据,并实现供应链各方的实时可视化管理。

  (二)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供应链协同的过程中,通过构建长期共赢的合作模式,汽车制造企业能够推动上下游企业形成一致的协同目标,从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首先,为解决企业在成本与收益关注点上的差异,汽车制造企业需要通过联合成本优化计划来统一目标,为此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共同进行成本结构分析,识别供应链中冗余和浪费的环节,并协作制定优化措施。其次,为缓解上下游企业在短期和长期利益上的分歧,汽车制造企业应与供应链伙伴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例如汽车制造企业可以在协议中承诺为供应商提供稳定的订单需求,帮助其实现可预期的短期利润,同时通过战略激励措施(如提供研发补贴或技术支持)鼓励供应商进行长期投入[4]。最后,为应对风险承担能力的不均衡问题,汽车制造企业需要建立供应链风险共担机制,还需与供应链伙伴共同制定风险预警机制,以便缓解风险分担问题对协同进展的阻碍。

  (三)精简供应链流程

  随着供应链管理复杂性的不断提升,流程的精简成为提升协同效率的必要手段,而精简流程并非单纯的缩减,而是以优化为核心,通过技术手段简化供应链的运行逻辑。第一,为应对供应链环节冗长的问题,企业应对现有供应链结构进行全面梳理,为此要削减非必要的中间环节,还应通过实施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将供应商划分为核心供应商和非核心供应商,并集中合作资源于核心供应商。第二,供应链协同中,企业应主导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平台推动上下游企业的流程对接。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供应链伙伴的培训,帮助其熟悉标准化流程,保证供应链协同的顺畅进行。第三,为应对物流流程复杂化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引入物流管理系统(如运输管理系统或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对物流节点的实时监控[5]。第四,为解决信息处理流程复杂化的问题,企业需要加强数字化技术在供应链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还需引入自动化的信息传递机制,减少人工干预,缩短信息传递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深入探讨,可以发现,消除信息不对称、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精简供应链流程是供应链成本管理协同的重要策略。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构建更加智能化的供应链体系,从而持续优化成本管理,增强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丁茜茜. 大数据时代企业供应链视角下的成本管理[J]. 财经界, 2024, (23): 68-70.

  [2]李小利.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应用效果[J]. 黑龙江科学, 2024, 15 (13): 159-161.

  [3]石景生.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汽车企业采购成本管理控制分析[J]. 时代汽车, 2023, (03): 4-6.

  [4]王莉.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J]. 现代商业, 2020, (25): 31-32.

  [5]刘璐. 汽车制造企业成本管控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8, (06): 56-57.

  (编辑/王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