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5-04 14:25
岑晓圆(广西钦州市第一小学)
摘要:培养懂学习、会学习、爱学习的人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教学要构建自主学习模式,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基于此,文章从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搭建自主学习框架、丰富自主学习方法、强化自主学习效果、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等方面,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助力学生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步骤,提出了实施正确引导、提供导学材料、活用教学工具、搭建数学支架、提供课后服务等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 指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指导学生做好时间管理,规划学习任务,利用数字化平台、工具与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加强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助力学生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符合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落实《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积极探究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路径。
一、实施正确引导,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离不开学生的配合与支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的教学参与、配合意识,使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收到预期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实施说理教学,向学生说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处,以自主学习的实际价值来增强学生对自主学习模式的认同感,让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可以建立激励机制,以荣誉激励、积分激励等方式设定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活动的规则。在此基础上,学生能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数学提问、思考与实践活动。教师依据学情,巧妙设计引导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取得实效。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 一年级上册“6 ~ 9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期,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正确的自主学习引导方式,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提问的特点,向学生说明自主学习的好处:“同学们如果能掌握自主学习数学的方法,以后便能独立面对数学问题,灵活运用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可以讲授本节课知识的应用价值,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同学们认识数字6 ~ 9,能解决生活中的数数问题,认识更多的数。”语言类的引导能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数学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政策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根据本课时学习目标,教师为学生设定如下积分规则: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数字6 ~ 9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比大小的学生可以获得1积分;能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话教给别人,帮助小组成员学会知识的学生可以获得5积分;小组所有成员均能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每名学生可以获得10积分。这一激励政策不仅能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学习情况,还能促进学生互帮互助,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相互监督、相互指导、相互激励,增强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二、提供导学材料,搭建自主学习框架
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环节,如何让学生理解自主学习的模式、使学生能自主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是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关键。为了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时“学什么”“怎么学”“收到什么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导学材料,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认知。导学材料是自主学习模式的可视化载体。教师提供的导学材料要包含讲学视频、导学案、情境问题、习题小测、活动流程等方面。其中,讲学视频用于为学生释疑解惑,对知识形成深刻印象;导学案用于说明课时学习的核心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目标要求等信息,强调学生的学习目的;情境问题和习题小测用于引导学生拓宽自主学习思路,引发学生对课时知识的思考;活动流程则为学生呈现自主学习的具体流程,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行动参考。系统而完整的导学材料能充分解答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困惑,帮助学生铺设自主学习路径,搭建自主学习框架。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一课时,自主学习初期,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学加油包”,将自主学习需要用到的导学案、讲学视频、情境问题、习题小测、活动流程统一整理并发给学生。学生能在课前自主阅读导学案,了解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升和毫升的表示方式、进率关系,能运用升和毫升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带着问题观看讲学视频,完成知识点的学习。随后,学生能在活动流程的指示下,自行完成情境问题探究任务和习题小测任务,与小组其他学生核对答案,展开讨论。这一“自学加油包”的设计与应用,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具体的行动框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更具条理性,自主学习的结果更具实效性。
三、活用教学工具,丰富自主学习方法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其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活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向学生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具体而言,自主学习的方法包括信息采集法、独立思考法、猜想验证法、合作学习法、反思总结法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选用适合的教学工具,以提升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效性。教师可以提供数字化学习平台或信息技术工具,为学生畅通释疑解惑的渠道,便于学生采集信息、验证猜想;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教具,供学生独立思考或自主探究;还可以借助文字、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独立思考数学问题、探究数学知识的技巧,如“找规律”“对比旧知识提出新猜想”“数形转化”等。多元教学工具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掌握学习方法的学生在数学自主学习中学习效率更高。
例如,教材五年级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根据要求绘制数轴,在生活中用负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使自主学习模式取得实效,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引入多元学习工具,以此向学生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首先,在概念认知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温度计,让学生手握温度计,观察温度的变化和温度计的刻度,从而认识“绝对值较大的负数反而数值更小”的数学规律。这一教具的应用能向学生传授知识联系生活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用生活的眼光看待数学知识,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其次,在新知探究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登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找到该课时的微视频、导学案,从中汲取有益信息,顺利解决“负数”知识困惑,获得数学检测题和配套答案。这一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引入,能为学生未来学习数学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学生能在解决课时自主学习问题的基础上,将这些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自主学习情境中,从而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简言之,先进的教学工具在自主学习模式中能够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搭建数学支架,强化自主学习效果
学生的思维模式存在差异,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仅仅传授学习方法是不够的,还要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搭建数学支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而言,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应用数学支架包含预设支架、搭建支架、撤离支架三个基本步骤。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对学情的了解,判断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预设数学支架。此类数学支架以习题、生活案例等内容为主,旨在发挥启迪作用。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来分析其学习困境,进而提供预设的支架或即兴搭建问题支架。最后,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撤离支架,撤离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帮助,随之提供与旧问题相类似的新问题,让学生解答问题。在撤离支架环节,学生的答题情况将体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为教师提供学情参考。数学支架的应用能够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优化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
例如,教材五年级下册“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圆周率、圆的构成、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等,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课前,教师可以基于学情搭建数学支架,供学生探究学习。考虑到学生难以自主发现圆周率的存在、归纳圆周率的规律,教师可以搭建如下数学支架:已知圆O1的半径为0.5 cm,其周长大约为3.14 cm;圆O2的半径为5 m,其周长大约为31.4 m;圆O3的半径为2 cm,其周长大约为12.56 cm。这一组数据能为学生推导圆的周长公式提供重要帮助。学生能在探究周长公式的过程中发现如下规律: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由此发现圆周率的存在。完成数学支架的搭建后,教师可以将数学支架融入自主学习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求助搭建问题支架。学生求助的原因可能是计算应用题时出现了错误,教师可以在分析错误原因后提出问题:“想一想,是解题思路有误?是公式运用有误?还是计算有误?”在问题支架的帮助下,学生能自主突破学习困境。教师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与该错题类似的其他应用题,让学生作答,以此撤离学习支架,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五、提供课后服务,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将自主学习模式迁移运用到课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提供作业指导、教学评价、资源拓展等服务,引导学生完成个性化自主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可以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作业批阅与指导活动,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修改错误。其次,教师可以实施教学评价,针对学情进行诊断性评价,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实施终结性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反思。最后,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拓展学习材料。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需求,从中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后自主学习。这一课后服务体系的构建,能让学生在长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一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课后服务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可以批阅学生的作业,指出作业中的错误,让学生自行检查、修改。对于难以自行修改错题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教学指导,为其分析解题思路。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实施个性化评价,如“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做题马虎大意,要注意检查”“学习表现很好,但公式运用存在混淆的情况,要注意多做题巩固”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实施终结性评价,分析改进方向,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能在这一环节形成自主反思意识,回顾自主学习的收获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调整。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线上拓展学习视频。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为例,教师可以在拓展视频中向学生介绍圆台,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圆锥体积知识,自行推导圆台的体积公式。学生能在拓展视频的驱动下开展新一轮的自主学习,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综上所述,在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时,教师需要灵活调整教学资源,科学组合教学要素,为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可以从学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搭建学习框架,以此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做好准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能力水平入手,活用教学工具与数学支架,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 年度立项课题——“三学三动三声”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成效研究(2024C212)。
参考文献:
[1] 刘少春.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 当代家庭教育,2023(10):8-10.
[2] 吴葆蓉. 多元赋能,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方式:小学高段数学有效评价模式探究[J]. 数学大世界(下旬),2022(6):35-37.
[3] 李衡. 自主互助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构建[J]. 华夏教师,2022(17):82-84.
[4] 周海燕. 建构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构建思路[J]. 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6):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