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推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策略研究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
  • 发布时间:2025-05-04 14:33

  江丽玉(福建省柘荣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整本书阅读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为了高效推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文章提出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水平筛选阅读书目;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针对性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鼓励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分享,深化内容理解;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丰富阅读体验;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并改进整本书阅读的不足,并给予肯定与激励。通过采取以上策略,促进整本书阅读目标的高效达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

  阅读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课程改革重视实施整本书阅读,为了确保整本书阅读有据可依、高效推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 将整本书阅读设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在该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效,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探究。

  一、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分析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整本书阅读受到广泛关注,其价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提高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其在语文学习中需要重点关注与培养的能力,整本书阅读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有一定优势。整本书在叙事上更详尽、细致,其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更为多样,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深刻体悟,在无形之中锻炼了阅读能力。其次,深度理解阅读内容。整本书阅读克服了碎片化阅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整本书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及情感变化,获得更为深刻的感受,同时也能更好地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引发情感共鸣。最后,培养核心素养。《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可以更好地学习、了解中华文化,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树立文化自信。同时,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字词,感受语言的魅力,掌握语言运用技巧,提高语言运用水平与能力,通过联想与想象、分析与对比、欣赏与评价,以及写作过程中针对性地加以借鉴,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二、高效推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1. 精心筛选书目

  相较于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的阅读量更大,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尽相同,其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也有所不同,这是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也是筛选阅读书目的重要依据。《标准》对不同学段整本书阅读书目的选择做了相关说明。其中,第一学段(1 ~ 2 年级) 要求学生阅读富有童趣的图画书、儿歌集等,使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第二学段(3 ~ 4年级) 要求学生阅读表现英雄模范事迹的图书、儿童文学名著、古今寓言、神话传说等,让学生讲述故事内容,体会书中蕴含的智慧;第三学段(5 ~ 6年级) 要求学生阅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和文学、科普、科幻方面的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并开展交流感兴趣的话题、分享阅读经历等活动。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按照先课内后课外的原则筛选整本书阅读书目。其中,课内的“快乐读书吧”栏目内容可以直接作为整本书阅读书目,或围绕文本作者筛选书目。

  例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统编版教材”)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是寓言故事,趣味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情来筛选整本书阅读书目。“快乐读书吧”栏目中提到的《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就是优质的整本书阅读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需求,在围绕该单元进行拓展阅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拉封丹寓言》,以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有序推进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目的。又如,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编排的主要是科普性说明文,其中《蜜蜂》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作者入手,为学生筛选合适的书目,围绕法布尔的科普读物《昆虫记》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

  2. 做好阅读引导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一般花费的时间较长。为了在时间上均衡学生整本书阅读和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教师要做好整本书阅读指引,提高整本书阅读的目的性、针对性。在开展整本书阅读之前,教师需要上好导读课,依托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方法的讲解,如通读与跳读、精读与略读、默读与朗读等,并通过示范使学生感受、理解不同阅读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各种阅读方法的特点。同时,预留专门的时间,让学生以课文为例自由切换阅读方法,熟练掌握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为整本书阅读的顺利进行作铺垫。另外,整本书阅读不是泛泛地读,而是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高效提炼、获取有用的信息。为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阅读目的,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语句、重点段落进行标注,或摘抄相关内容,做好字词句段篇的整理与积累。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应用及阅读习惯的养成。

  例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排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旨在教会学生能够根据阅读需求灵活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为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内容,将重点放在习得阅读方法上。其中,学习《竹节人》这篇课文后,学生体会并掌握了快读与精读;学习《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后,学生掌握了围绕阅读目的进行关键语句、关键段落的筛选与精读;学习《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后,学生意识到阅读过程中可以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进行梳理,以更好地理解、掌握阅读内容。在学习上述阅读方法后,教师可以布置阅读《城南旧事》的整本书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城南旧事》中作者描写了哪几件事?作者在每一件事中主要介绍了哪些人物?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推测出人物的哪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同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并回答问题。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质量与效率。

  3. 鼓励阅读分享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书目,其获得的知识、心得也不尽相同,有时即便读同一本书,不同学生获得的启发也有所差别。为了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更多收获,取得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分享。分享内容可以是字词意思、文本内容与结构组织、获得的感悟与境界提升等方面。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整本书阅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为学生提供了接触更多生字词的机会。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进行字词意思的分享,可以有效扩充字词量。整本书的内容和结构都是经过作者巧妙设计与安排的,行文过程中也不乏一些修辞和写作手法的运用,学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分享,可以为后续的写作带来良好的启发。另外,抛开基础的字词句段篇知识,一本好书总能给人带来深刻的感悟,使人的修养与境界得到升华。因此,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获得的感悟与境界提升两个维度进行分享,给予其一定的触动,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围绕教材中给出的作品梗概,组织学生开展《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活动,并预留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围绕以下内容交流、分享,如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及其含义、以第一人称写作的优点、鲁滨逊的性格特点、从鲁滨逊的经历中获得的感悟等。同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交流、分享过程,并引导学生交换阅读笔记,积累更多新的词语。为了调动学生交流、分享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分享。有学生围绕“从鲁滨逊的经历中获得的感悟”进行了如下分享:“鲁滨逊不甘平庸,敢于冒险,他的创造和开拓精神值得学习;鲁滨逊在分析自己的处境时,分别对好处和坏处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做事有条理且比较理性。”如此组织学生围绕整本书进行阅读后的分享,可以使学生在相互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并能学习作品中人物的优秀品格。

  4. 组织推进活动

  整本书阅读的时间跨度大,为了使学生能保持阅读热情,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确保整本书阅读的顺利推进。具体可以从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开展活动。课内,教师可以依托“快乐读书吧”栏目,通过开展学生自主阅读、师生共读等活动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体会整本书阅读的乐趣。为了更好地活跃气氛,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助力,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节”“我爱阅读”活动,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提升其完成整本书阅读的自觉性。整本书阅读不能局限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以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教师应该认识到家长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通过与家长沟通,提高其对整本书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和主动配合的热情,引导其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实现整本书阅读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如此通过课内与课外的联动,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可以为整本书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例如,编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后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缩写故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该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栏目教学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伊索寓言》整本书阅读活动。为了更好地达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开展“寓言故事我来讲”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讲台上用自己的话为大家讲解寓言故事,阐述从寓言中明白的道理,为学生搭建一个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良好平台。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根据整本书阅读教学计划的安排,让学生任意选取、缩写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并相互分享,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加深其对整本书印象的同时,锻炼其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将课下作为课上教学的补充,通过与家长沟通,让其围绕《伊索寓言》开展“与孩子一起读书”活动,使家长既能了解孩子的阅读状况,又能达成监督、促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的目标。

  5. 重视阅读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具有诊断教学问题、检验教学成果、为优化教学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作用。《标准》中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下的“教学提示”提出了对整本书阅读评价的要求,并给出了相关实施建议。因此,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评价作为重要环节并严格落实。为了保证评价精准,驱使学生高质量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教师应该实施全过程评价,对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做到全面了解与掌握,具体可以围绕整本书阅读进度、阅读态度、阅读笔记等内容展开,采用与学生沟通、定期检查、制作评价量表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另外,评价方式也应该有所创新,要多元评价主体参与评价,实施多角度的评价,确保评价的全面性与客观性。这里的多元评价主体主要包括学生自己、其他学生、教师、家长等。其中,学生自己主要进行自我评价及反思,其他学生、家长主要从侧面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在综合上述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作出终结性评价,通过肯定性的评语激励学生,指出其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不足,使其针对不足及时作出改进与优化。

  例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神话”,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中国神话传说》整本书阅读活动,在评价环节让学生自己、其他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分别进行自评、互评、家长评价,并针对不同的评价主体明确不同的评价要求。其中,学生自评要求其围绕生字词习得、精彩语句摘抄、完成整本书阅读的时间、从书中获得的感悟等方面展开,在自评中反思,充分认识到自己整本书阅读的不足;互评要求学生之间围绕阅读成果分享、阅读方法与技巧运用等内容相互评价;家长评价则要求家长围绕孩子阅读《中国神话传说》整本书的自觉性、阅读的认真程度等进行评价。这样,不同的评价主体有侧重地进行评价,使得评价结论更真实、更具有针对性。教师综合上述评价主体的评价内容,基于对学生的观察、了解给出终结性评价。在终结性评价中,教师要看到并表扬每名学生的优点,还要督促学生敢于正视自己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不足,制订详细的计划来弥补不足,不断提高整本书阅读效果。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学习与解读《标准》内容,并从中有所学、有所悟,结合学情,做好整本书阅读的整体规划及高效推进策略的优化,并不断地实践积累经验,优化细节,使学生高效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猷莉,任明满.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校本化实施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2024(6):75-77.

  [2] 曾清娇.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 学苑教育,2024(3):70-72.

  [3] 吴小燕.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现状与策略[J]. 小学语文教学,2024(3):32-34.

  [4] 黄美玉. 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 名师在线,2024(2):12-1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