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明确将这一年确定为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试点年,探索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具体做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支付结算知识宣传,提高农民对非现金支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近几年来,通过人民银行和各家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我国的金融支付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电子支付体系的建设发展迅速,各家银行不断完善网上银行,创新推出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电话支付等领域也不断创新,增加了广大用户的支付渠道。
但是,农村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用户文化水平、互联网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广大用户基本还在依靠银行网点进行各种金融业务。与此同时,由于银行对于农村地区的资源倾斜不够,农村地区的网点覆盖不够完善,广大的农村用户还不能享受到良好的现代化的支付服务。因此,改善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环境就成为央行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研究发现,要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应充分发挥好电子支付渠道的优势。
第一,大力推广网上银行服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互联网、电脑在很多农村地区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普及率。各银行在经济较发达、互联网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应大力推广网上银行业务,培养用户的网上银行的使用习惯,一方面弥补银行网点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大程度地节约银行的运营成本。
第二,推广刷卡电话终端产品。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可以和信付通等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合作,利用刷卡电话购置成本低、用途多、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在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等各类专业市场进行推广,满足农村居民转账汇款、便捷支付等需求。
第三,大力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目前,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8亿,而且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手机的普及程度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农村地区欠发达的金融网点和互联网覆盖就为手机银行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市场环境。
易观国际认为,通过各种电子支付渠道的不断推广,逐渐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环境一定能够逐步得到改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