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开发者陷入盈利围城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移动互联,开发者,盈利,围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4-21 14:37
免费打工 盈利无门
今年年初以来,移动互联网概念在中国变得愈发炙手可热。从运营商到硬件商、IT设备商、家电企业、互联网服务商,乃至渠道商、传统媒体,都要做个Phone,出个Pad,而开“应用商店”更为流行。
据统计,仅仅一年时间,在中国有点知名度的企业推出的Android应用商店已超过50家,全球已有300多家。
然而,在一片繁荣的景象下,隐藏的却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者艰难生存的现状。据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报告显示,80%以上的开发者是通过应用商店和与厂商的合作发行应用;能够实现盈利的仅为25.2%;同时,只有35.3%的开发者满意目前应用商店的收入状况。
“以国内目前的市场环境和主要合作模式看,我们是在为各家应用商店‘免费打工’。”一位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告诉记者,国内的创业者看到国外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能赚取丰厚利润,就也往应用开发这个堆里扎,但扎进来才发现与海外市场不同的是,稳定盈利的收费模式,在中国不被用户认可,而为黏住用户,各家应用商店也鼓励免费模式。这在易观国际报告中有所表现:在中国占48%的开发者只开发免费应用,以免费应用为主的应用开发者占22%。
创意跟风 创业迷途
“现阶段难于盈利还不是最危险的,更为危险的是很多创业者不顾方向就匆忙跳进去。” 对移动互联网开发盲目跟风的现象,电信专家王煜全评论道。
确实如王煜全所说,目前虽然移动互联网应用不少,但真正创新的不多。
记者近来接触的不少创业团队,他们的产品几乎都存在盲目跟风,日趋同质化的隐忧。比如,《愤怒的小鸟》火了,就有一堆“愤怒的动物”被山寨者拿来做手机游戏,各种切水果的游戏也一度泛滥成灾;而当LBS的概念在中国被捧红后,一堆基于位置的SNS产品也喷涌而出。
“在这样一个热闹的时期,我送大家四个字‘闹中取静’。”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建议创业者不要被产业表面的繁荣所迷惑。他推荐创业者多关注“中间页”业务,因为中国有大量传统企业“产品和互联网结合程度其实很差”,垂直网站成功就是很好的范例。
这一理论也适用于移动互联网。艾瑞分析师指出,未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最赚钱的不是智能手机应用软件,行业真正的金矿在于服务。因此,艾瑞分析师建议,开发者与其盲目跟风,不如潜心研究用户的真正需求。
依赖广告 粉丝难寻
在移动互联网界,公认的盈利模式无外乎:下载即收费、下载免费升级收费和全免费靠广告三种主流方式。无论下载收费还是升级收费,在中国都需要时间来培养用户习惯,广告盈利已成为获取营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数据显示,国内开发者有40%选择靠广告盈利。
然而,靠自己做广告营销对很多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来说并不容易。虽然,有百分通联、随视传媒等移动广告服务商可供选择,但创业者必须先让自己的产品圈定特定的人群,而后还要让广告主认可,而营销能力是很多处于起步阶段的创业者所欠缺的。
百度产品架构师田晓萌认为,平台是帮助创业者获益的良好途径,但百度研究后发现,在中国尚没有一个主流的全开放的应用平台。而且,大多数平台缺少稳定的合作收益模式。同时,对于版权的保护平台又缺少合理机制,这样的平台对开发者没有太大的帮助。而百度做的应用开放平台就是要放低进入门槛,并依托百度广大的用户群进行推广,以标准规范的广告收入分成和成长基金帮助开发者盈利,同时,向开发者提供市场数据和技术支持。“我们希望以此结束开发者‘免费打工’的历史。”田晓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