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炯:寻找下一个马云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9-01 09:33
体验过如日中天的雅虎,经历了阿里巴巴从一个小企业成为人人追捧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到现在回归做一个自由的、被创业者追逐的投资人。吴炯人生旅途的下一步在哪里呢?
吴炯:寻找下一个马云
上海繁华地段的恒隆大厦雄伟明亮,位于12层的北极光创投的办公室明净雅致。在安静广阔的会议室里,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吴炯温和地笑着,讲述着那些选择和放弃 。
“人生就是一次次体验,如果发现了好的机会,或许我会去创业。因为过去我还不是老板,不是一号人物。” 吴炯温和亲切地笑着,带着见证了风雨后迸发的内敛的激情。
吴炯,前美国雅虎第一代搜索的架构师、前阿里巴巴CTO,现北极光创投合伙人。
当了马云的“天使”
很多人知道吴炯是阿里巴巴的前CTO,却不知道他也是阿里巴巴早期的投资人之一。
上个世纪90年代,吴炯出任美国雅虎第一代搜索的架构师 。他加入雅虎时,雅虎仅40多个人,还没有上市,吴炯拿了不少雅虎的原始股权。雅虎上市后,股份涨了上百倍,吴炯从股权里赚了不少钱。这大笔钱成了吴炯当“天使投资人”的第一桶金,其中一个是对阿里巴巴的早期投资。
回想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第一次相识,吴炯依然饶有趣味。1997年底,中文的雅虎开通,吴炯陪同杨致远到北京参加发布会。在一次会议上, 马云以对外经贸部工作人员的身份接待了吴炯。两人聊得非常开心。
“我当时就想这个人以后一定能成大事。” 吴炯说,马云非常有梦想,有做大事的欲望,而且非常有个人魅力,很有感染力。之后,两人一直保持联系。
到了1999年,在美国旧金山的吴炯接到马云从机场打来的电话,说有正事要聊,两人约了餐厅见面。一见面马云就展示了他正准备做的阿里巴巴网站的雏形,“中国内地跟全球做贸易,都从香港过的,香港就是‘雁过拨毛’,看香港多有钱;我们做一个贸易的网站,让那些国际贸易从我们网站过,我们也拔一些毛,香港就是我们的。” 吴炯当时说,这个想法非常好的,支持你。马云最后说,我们现在的技术人员比较年轻,没有见过大世面,如果你能过来,我们一起干,最好。但当时的雅虎还处在上升期,吴炯并没有应承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吴炯有点后悔。“如果那时候加入的话,我在阿里巴巴就拥有更多的股份。”他笑着说。
直到2000年5月,在阿里巴巴融了软银2000万美元等多笔投资后,吴炯在马云的再次邀请下,加入了阿里巴巴,建立阿里巴巴在美国的研发团队。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阿里巴巴在美国的研发团队不得不解散,吴炯从美国回到杭州,负责阿里巴巴的技术方面。
谈到离开阿里巴巴的原因,吴炯说:“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做不同的事情。”早在2005年,吴炯就盟生退意。他对马云说,我的知识技能已经贡献给公司了,如果找新人过来,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活力。但2005年又碰上阿里巴巴与雅虎的并购案,吴炯在马云的挽留下,答应再干两年。
即使在阿里巴巴当着高管,吴炯还当着“天使投资人”。在过去的7年,他又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了多家公司。比如2006年投了季琦的汉庭酒店、酷我音乐、激光科技等。
“帮助有梦想的人实现梦想,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事情。”也许正是这点,吴炯在北极光创投的创始人邓峰的邀请下,加入北极光,开始了专职投资人的生涯。
寻找下一个“阿里巴巴”
尽管离开阿里巴巴两年了,吴炯谈起马云依然很兴奋 。他称马云是他生命的几个“贵人”之一。“是老天眷顾我,在过去的旅程中让我碰到几个重要的人。其中一个是马云,一个是季绮。” 季琦是吴炯当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宿友,不久前,两人双双被上海交通大学评为“杰出校友”。
当VC有两年了,吴炯的目标很简单。“如果我的投资项目里,能够再有像阿里巴巴的公司,我就非常满足。”
吴炯现在最关注两大领域,一是清洁能源,二是互联网新的模式。尽管清洁能源跟北极光整个团队的经验背景相差很远,但吴炯觉得这一块“必须要看”。因为清洁能源可能是今后50年经济发展的趋势,全球能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能源的消耗不能永远这么下去。而作为一个互联网老兵,吴炯一直关注着互联网新的商业模式。“用户产生了海量的信息后,怎么把这些信息利用起来,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资和探索的领域。”
如何去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没有固定的公式。” 吴炯说,“除了常规性的仔细调查外,最重要的是感觉。 这个公司的创始人是不是真诚,是否诚信,在交流过程中是可以看出来的。”
相比于创业者的创业方向,吴炯更看重创业团队。吴炯认为这与中美文化的异同有关。美国的人才库非常丰富,有新技术新的创业模式,这个团队不行可以换个团队继续做。但处于上升期的中国,机会非常多,怎么去执行,变得很重要 。“机会非常多,如果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哪怕最初的商业模式出了问题,稍微调整一下方向,依然可以找到新机会。”
从 阿里巴巴走过来,吴炯深知创业者的需求,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谈到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关系,吴炯认为:“投资人不应该给创业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决定了投资,就该给予信任。”如果不了解情况,投资人就去指手划脚,特别是在公司非常小的情况下,双方为了利益去争夺,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在创业初期,创业者最需要的是资金和一些资源整合,投资人可以给予一些引导,但要充分信任创业者。“投资前要做非常仔细的考察,一旦选择了投资,就要信任他们,你和他们是在一条船上了。” 这如同结婚,结婚前睁大眼睛,结婚后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采访手记:
“走运”的品质
前几年,马云去美国出差,喜欢去拉斯维加斯赌钱。有一次,吴炯问他,输了多少?马云说,你应该问赢得了多少,我每次去都是想好了去赢钱的,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这次我只赢了2千美元,上次我拉老虎机,一拉就是一万美元。之后每次回来,吴炯都问他,赢了多少。马云也是每次必赢,难得输一回。
马云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吴炯觉得他自己也是。不论是团队招人还是投资创业者,吴炯都倾向于找“运气好的人”。“跟运气好的一起混,你的运气也会非常好。人生里运气比什么都重要。”
运气听起来虚无飘渺,吴炯却说运气是可以把握的,他看一人,也容易看出他运气是否好。他跟记者分享了他总结出的具备了什么样的品质的人运气会好。
第一要乐观。如果这个人乐观,他的思维会影响到行为,并且会产生“生物场”,事情会按照他所思考的方向发展。比如如果还没有进赌场,就想着输,那一定会输。运气好不好,跟思考方式和行为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要敏捷、灵活。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如果准备好了,机遇来了,就敏捷地抓住它。
第三要执着。同概率的事,多试几次成功的几率就会提高。不断地去试,失败了再试,只要成功了一次就走运了。
吴炯说,他决定投不投一个企业,其中一个指标就是,创业者本人具不具备“走运”的品质。
……
吴炯:寻找下一个马云
上海繁华地段的恒隆大厦雄伟明亮,位于12层的北极光创投的办公室明净雅致。在安静广阔的会议室里,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吴炯温和地笑着,讲述着那些选择和放弃 。
“人生就是一次次体验,如果发现了好的机会,或许我会去创业。因为过去我还不是老板,不是一号人物。” 吴炯温和亲切地笑着,带着见证了风雨后迸发的内敛的激情。
吴炯,前美国雅虎第一代搜索的架构师、前阿里巴巴CTO,现北极光创投合伙人。
当了马云的“天使”
很多人知道吴炯是阿里巴巴的前CTO,却不知道他也是阿里巴巴早期的投资人之一。
上个世纪90年代,吴炯出任美国雅虎第一代搜索的架构师 。他加入雅虎时,雅虎仅40多个人,还没有上市,吴炯拿了不少雅虎的原始股权。雅虎上市后,股份涨了上百倍,吴炯从股权里赚了不少钱。这大笔钱成了吴炯当“天使投资人”的第一桶金,其中一个是对阿里巴巴的早期投资。
回想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第一次相识,吴炯依然饶有趣味。1997年底,中文的雅虎开通,吴炯陪同杨致远到北京参加发布会。在一次会议上, 马云以对外经贸部工作人员的身份接待了吴炯。两人聊得非常开心。
“我当时就想这个人以后一定能成大事。” 吴炯说,马云非常有梦想,有做大事的欲望,而且非常有个人魅力,很有感染力。之后,两人一直保持联系。
到了1999年,在美国旧金山的吴炯接到马云从机场打来的电话,说有正事要聊,两人约了餐厅见面。一见面马云就展示了他正准备做的阿里巴巴网站的雏形,“中国内地跟全球做贸易,都从香港过的,香港就是‘雁过拨毛’,看香港多有钱;我们做一个贸易的网站,让那些国际贸易从我们网站过,我们也拔一些毛,香港就是我们的。” 吴炯当时说,这个想法非常好的,支持你。马云最后说,我们现在的技术人员比较年轻,没有见过大世面,如果你能过来,我们一起干,最好。但当时的雅虎还处在上升期,吴炯并没有应承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吴炯有点后悔。“如果那时候加入的话,我在阿里巴巴就拥有更多的股份。”他笑着说。
直到2000年5月,在阿里巴巴融了软银2000万美元等多笔投资后,吴炯在马云的再次邀请下,加入了阿里巴巴,建立阿里巴巴在美国的研发团队。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阿里巴巴在美国的研发团队不得不解散,吴炯从美国回到杭州,负责阿里巴巴的技术方面。
谈到离开阿里巴巴的原因,吴炯说:“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做不同的事情。”早在2005年,吴炯就盟生退意。他对马云说,我的知识技能已经贡献给公司了,如果找新人过来,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活力。但2005年又碰上阿里巴巴与雅虎的并购案,吴炯在马云的挽留下,答应再干两年。
即使在阿里巴巴当着高管,吴炯还当着“天使投资人”。在过去的7年,他又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了多家公司。比如2006年投了季琦的汉庭酒店、酷我音乐、激光科技等。
“帮助有梦想的人实现梦想,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事情。”也许正是这点,吴炯在北极光创投的创始人邓峰的邀请下,加入北极光,开始了专职投资人的生涯。
寻找下一个“阿里巴巴”
尽管离开阿里巴巴两年了,吴炯谈起马云依然很兴奋 。他称马云是他生命的几个“贵人”之一。“是老天眷顾我,在过去的旅程中让我碰到几个重要的人。其中一个是马云,一个是季绮。” 季琦是吴炯当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宿友,不久前,两人双双被上海交通大学评为“杰出校友”。
当VC有两年了,吴炯的目标很简单。“如果我的投资项目里,能够再有像阿里巴巴的公司,我就非常满足。”
吴炯现在最关注两大领域,一是清洁能源,二是互联网新的模式。尽管清洁能源跟北极光整个团队的经验背景相差很远,但吴炯觉得这一块“必须要看”。因为清洁能源可能是今后50年经济发展的趋势,全球能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能源的消耗不能永远这么下去。而作为一个互联网老兵,吴炯一直关注着互联网新的商业模式。“用户产生了海量的信息后,怎么把这些信息利用起来,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资和探索的领域。”
如何去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没有固定的公式。” 吴炯说,“除了常规性的仔细调查外,最重要的是感觉。 这个公司的创始人是不是真诚,是否诚信,在交流过程中是可以看出来的。”
相比于创业者的创业方向,吴炯更看重创业团队。吴炯认为这与中美文化的异同有关。美国的人才库非常丰富,有新技术新的创业模式,这个团队不行可以换个团队继续做。但处于上升期的中国,机会非常多,怎么去执行,变得很重要 。“机会非常多,如果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哪怕最初的商业模式出了问题,稍微调整一下方向,依然可以找到新机会。”
从 阿里巴巴走过来,吴炯深知创业者的需求,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谈到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关系,吴炯认为:“投资人不应该给创业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决定了投资,就该给予信任。”如果不了解情况,投资人就去指手划脚,特别是在公司非常小的情况下,双方为了利益去争夺,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在创业初期,创业者最需要的是资金和一些资源整合,投资人可以给予一些引导,但要充分信任创业者。“投资前要做非常仔细的考察,一旦选择了投资,就要信任他们,你和他们是在一条船上了。” 这如同结婚,结婚前睁大眼睛,结婚后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采访手记:
“走运”的品质
前几年,马云去美国出差,喜欢去拉斯维加斯赌钱。有一次,吴炯问他,输了多少?马云说,你应该问赢得了多少,我每次去都是想好了去赢钱的,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这次我只赢了2千美元,上次我拉老虎机,一拉就是一万美元。之后每次回来,吴炯都问他,赢了多少。马云也是每次必赢,难得输一回。
马云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吴炯觉得他自己也是。不论是团队招人还是投资创业者,吴炯都倾向于找“运气好的人”。“跟运气好的一起混,你的运气也会非常好。人生里运气比什么都重要。”
运气听起来虚无飘渺,吴炯却说运气是可以把握的,他看一人,也容易看出他运气是否好。他跟记者分享了他总结出的具备了什么样的品质的人运气会好。
第一要乐观。如果这个人乐观,他的思维会影响到行为,并且会产生“生物场”,事情会按照他所思考的方向发展。比如如果还没有进赌场,就想着输,那一定会输。运气好不好,跟思考方式和行为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要敏捷、灵活。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如果准备好了,机遇来了,就敏捷地抓住它。
第三要执着。同概率的事,多试几次成功的几率就会提高。不断地去试,失败了再试,只要成功了一次就走运了。
吴炯说,他决定投不投一个企业,其中一个指标就是,创业者本人具不具备“走运”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