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汽车业复苏还得回到起点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9-10 14:34
事实上,美国汽车业的衰败并非一日之寒,路人皆知。有人把它描述为三大祸源,员工福利的罪魁祸首、汽车的错误逻辑、盲目扩张自负的恶果。从举例来看,当汽车业成为美国人骄傲,炫耀现代化和享乐的工具时,同时也被演绎为一种“霸道文化”的诉求和“以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这就导致了美国车不可能适合大多数消费者所期望的那种车,有人说,美国车很难打入国际市场的原因就是“太以为是”,就没有像美国的“三片(大片、芯片、薯片)”那样乖巧。
其实美国人对自己的毛病很清楚。曾被当作拯救克莱斯勒英雄的艾柯卡在20年前风光一时,他在一次来华演讲中承认,“美国人曾忽视节油、污染等大问题,走了弯路,不得不花钱后补”,也曾以教师爷的口气为中国汽车业如何发展支过招。如“不要让别人合理地剥夺自己的市场、制订自己有特色的发展计划、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最好产品等”。今天看来,倒是有点讽刺的意味,似乎是在为自己开的药方。不过,艾柯卡的坦率值得欣赏。他说,“以前,我只想到与通用、福特汽车公司竞争,没想到和日本、南朝鲜的人竞争,我错了;以前,我认为最优秀的汽车设计总是在底特律,我错了;以前,我认为落后美国几代人的国家是不可能追上来的,我错了;以前,我认为企业家精神只是美国人的精神,我错了……”
问题是说的和做的是两码事,以至于克莱斯勒后来落得个被抛弃,破产的凄惨境地,又是何的责任?
汽车观察家们分析,拯救美国汽车是奥巴马上台的承诺之一,它不仅亲自插手通用事务和人事变动,还指腹为婚,请菲亚特来拯救克莱斯勒,出台“旧车换现金”的强硬手段来刺激汽车复苏。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想挽回美国的脸面和对恢复经济的自信。正如人们对通用公司宣布申请倒闭时就说过,这只不过是政府操纵下实施保护采取的策略而已。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谁也不愿意看到通用公司消失,毕竟这是代表美国的象征之一。
“我们与克莱斯勒的联盟不是以资金的方式的合作,而是以技术输出的方式,确切地说,就是汽车动力部分。”菲亚特汽车高层最近在谈起与克莱斯勒的合作案时颇为扬眉吐气,就连意大利政府都觉得脸上有光。但对外界来说,此事件所释放的信息,与其说这是化解克莱斯勒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倒不如说是在重建美国人的造车理念和价值体系。
大家都知道菲亚特是世界上制造小车的鼻祖之一,而且从没有放弃过在“资源利用最小化”为前提下,对个性化,高效率汽车的追求。奉行“少就是多”的环保理念,使其成为汽车人文主义的代表而被世界车坛所认同。基于这样的经验和事实,美国人应该反思的不是汽车,而是他们的造车理念和价值观。也许回到美国汽车起家的原点,才会意识到自己所要反省的是什么,赢得未来靠什么。
孔子说过,“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使美国汽车走出困境,彻底复苏,看来还是取决于对待汽车的态度问题。俗话说,态度决定命运。说为未来的汽车竞争是文化的竞争,现在看来已不是一句空话。美国三大汽车衰败所提供的教训难道还不足以警世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