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无论如何都是个诱人的数字,一汽-大众这段时间高调宣布“百万辆规划”,并指出,这不仅仅是产能实现百万辆,也是销售实现百万辆。就此,7月中旬,本刊记者应邀于2009年长春国际汽车展期间访问一汽-大众,参加“见证汽车工业风云历史,展望汽车社会发展前景”研讨会,并就有关议题做主题发言。
与会者均来自中国资深汽车传媒,话题就“中国汽车市场拉动制造行业产能扩大的实际意义”、“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技术与质量升级与成本优化的关系”、“汽车制造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同步发展的必要性”展开。
说实话,如果不是企业内部的人员,面对这些话题几乎无从下手,但是,如果关注一汽-大众,并了解其发展脉络的话,会读出这里面传达的信息——一汽-大众为百万辆规划所做的功课。
正如一汽-大众总经办主任王琳所言:“一汽-大众从1991年轿车一厂30万辆规划、15万辆捷达车起步,到2004年建成二厂具备66万辆的产能;从2008年奥迪新总装车间、EA111发动机项目、轿车二厂新冲压线项目建设,到2009年5月成都分公司项目启动,一汽-大众百万辆产能所必备的硬件设施已经进入全面的建设阶段。”
我们看到的资料显示,一汽-大众的百万辆规划决不是一个口号、一个概念,而是一个系统。它包括:2014年前已经锁定和实施,并延伸到2018年的产品规划;由长春(75-80万辆)和成都(30-35万辆)共同承担的产能规划;面向未来的、几乎一半以上需要变革的组织、流程架构以及人力资源规划;支撑百万辆产能的供应商、经销商体系建设规划;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工程建设。
其中,涵盖了网络发展、经销商能力提升、服务与支持的经销商体系建设规划,体现了视经销商为战略合作伙伴的理念,也是一汽-大众与其主要对手,尤其是日系背景企业竞争的关键。
今年上半年,一汽-大众产销两旺,下半年,Q5、高尔夫6已经在装配线上紧锣密鼓生产,所以,我们有理由期待一汽-大众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远大目标迈进。
当然,在扑朔迷离的风云变幻中,未来的中国车市到底需要多少车?世界汽车业到底怎么发展?汽车本身将会变成什么样?还是众多的问号。但相对于一汽而言,旗下企业终于晋身百万辆俱乐部意味着共和国长子在某种意义上的成长与成熟。相对于大众集团而言,一汽-大众迈出这一步将为大众全球霸业打下坚实基础,而相对于中国汽车业而言,百万辆不仅是个数字,也是行业形态所达成的资格与境界。可以说,它所带来的变数是不可预期的。
徐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