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商业游戏

  如果从1998年痞子蔡把《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贴在网上算起,那么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至少已经走过了10年。

  从门庭冷落、推出一周后只有一两个人留言、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就没有看到,到线上线下齐动、名家捧场,从简单的都市情感、校园爱情主题到具备玄幻、穿越、网游等多种形式,网络文学的已经摆脱了最初在BBS上自娱自乐的混沌时光,在商业包装下变成价值颇丰的商品。

  它到底是不是文学;它到底有没有文学价值;网络优先还是文学优先;网络文学会如何发展?我们不能无视它正在经受的争议。但没有争议的事实是,在网上,网络文学每天的点击量以“亿”为单位计算,争议并没有挡住它的繁荣。

  面对规模如此庞大的写作和阅读现象,或许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认识它?在商业利益面前,网络文学身上究竟能保有几分纯真,又染着几许铜臭?

  网络文学 前途?钱途?

  在17K文学网的作者专栏中,“烟雨江南”是个“大神”级写手。“写书,其实也就是将这些故事与大家分享的过程。不过在网上写,一定要多挖坑,挖大坑。”他说。

  “坑”,是网络文学中的流行词语,即要让故事好看,让读者跳进去了出不来。

  2004年~2009年,烟雨江南完成过两部作品:《亵渎》、《尘缘》。从仙侠到玄幻,从幻剑到起点中文网,再到17K文学网,他列席大神,一部《亵渎》让他年收入过百万,还未完成的《狩魔记》已经在“热卖”。

  “文学在于娱乐。”烟雨江南眼中的文学,不是阳春白雪,而是大众娱乐。

  娱乐——这正是网络文学诞生的初衷。将时间线拨到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之前,网络文学已经大量流窜于BBS上,不为赚钱,只为娱乐、卖弄或者打发时间。

  而此时,传统文学也正在“文学已死”的质疑中挣扎。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教授马相武的记忆里,2000年前,在市场经济下,传统文学受到极大的冲击,无论是作家还是文学,都走入了迷盲中。

  毫无头绪之际,1999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从我国台湾省发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既照亮了网络文学,也给文学带来了可以呼吸的空间。而后,今何在的《悟空传》闯入众人眼中,让敏感的运营商、出版商和捉刀者们赚了个盆满钵圆。《第一次亲密接触》和《悟空传》造就了痞子蔡与今何在两位当红作家,同时,也让大批在网络上游荡的人看到了成名致富的捷径。

  娱乐性与逐利性是网络文学与生俱来的特性,也恰恰是它的这两点特性,给它带来喷薄的力量。第5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互联网阅读率为36.5%,图书阅读率为34.7%,网络阅读首次超过图书阅读——网络文学已是一副盛世繁荣的景象。

  集体创作的狂欢

  “我的创作灵感最初来自于电子游戏和网络小说。”目前在一家金融公司就职的烟雨江南告诉记者,他要工作、要应酬、还要写稿,有些忙不过来,因此更新的速度一直不快,5年写三本书,每次更新4000~5000字,还曾有过几个月没更新的情况。在圈内,这个速度算慢的。

  但即便是慢速,2006年,江南烟雨历时3年创作的《亵渎》还是以近280万的字数收官,而刚刚完成的《尘缘》也在133万字以上。同一时期,萧鼎的《诛仙》达到133万的字数,血红的《人头》、《巫颂》、《林克》、《逆龙道》无不在两百万字数左右。

  在网络小说圈儿里,一名网络写手每天更新一到三章,字数在3000——1万字左右已成常态。而真正能够红起来的网络小说通常要写到500章左右,甚至千章以上。

  “一部网络小说四百万字,相当于传统作家写一辈子的产量,在传统文学中,写两百万字已经很难想象。”马相武刚从上海开完会返京,此行除了开会,他还买了一摞的网络小说,因为太重,太厚,只得拜托书店老板邮寄回京。

  在中国当代文学上中,最长的一部小说是刘震云的《故乡面和花朵》。这本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于一炉,被称为中国版《追忆我的似水年华》,然而全中国真正通读过它的不过30人;但三四百万字的网络小说却能吸引到数十万的书友痴迷。“大多数作者都有正当职业,很多时候只能下班后连夜更新,有书友为了等最新章节,愿意一直陪深夜。”17K文学网的负责人姜斌表示。

  在传统文学的创作中,一位作家通常在采风一年半载后,再闭关多时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手法也传承到了新生代作家身上,“消失宾妮”也经过了这样的创作过程。她说,我的生活很宅。

  她生于1985年,专业方向是戏剧,还未毕业就已经与郭敬明的柯艾文化传播公司签约,如今是一位专职写手。这位新生代作者的写作生涯从BBS开始,“那时偶尔写写,有不少人回复,感觉畅快,会给你写作的动力。”如今,她刚出版的《四重音》遵循的是线下创作和出版的路子,她坦承,其间和读者的交流少了一些。

  “在网络的世界中,文学的创作俨然已经成为了一项集体活动。”烟雨江南有一批追随他6年的粉丝,统称为“烟丝”。6年的浸淫,他明白读者是现实的,不会因为你是大神,写过一本好书,或者写过几个好章节就永远追随。

  网络小说包含序章与各个章节,和传统的章回体小说相比,形式无异,但难就难在连载上,妙也妙在连载上。与写整本书相比,每章节需要包袱,也就是挖坑。要让人有“想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欲望,更为重要的是,书友的评论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在BBS里。

  “这是一种很爽的过程。”烟雨江南在这种互动的创作下,写得更有动力。在一章节完成后,有献花的,也有板砖的粉丝,互相的交流可以了解读者的心理需求,探讨人物的塑造和情节设定。

  文学网站的编辑们也是这场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就是发现潜力作品,引导情节走向,以不透明的身份潜伏在BBS中与写手交流。“这种交流方式不同于以往,会让写手更容易接受。”姜斌说。

  集体创作带来的狂欢,打破了长久以来传统文学的“闭关自守”和“高高在上”,在互联网下,它尽显平民和草根,谁都可以写,谁都能是作家,谁都可以很牛。读者即是评委,大浪淘沙,沉淀出的人自然就是讲故事天才的人。

  内容的解放

  上世纪80年代末,当红作家王朔自嘲说,连错别字加在一起,认识3000个字就可以成为作家。比起实体出版,网络文学的门槛更低。你甚至不需要认识3000个字,只要会用拼音输入,就可以写书。无论一篇文章里有多少错字、别字、错误标点,只要故事好,读者几乎不愿意深究。

  “盛大文学筛选作品的标准很简单,那就是“好看”,“好看”是所有文学作品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标准,有了这个之后才可以谈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等。”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告诉记者。

  “情节为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网络文学编辑表示,给读者代入感这是网络小说成名的重要元素。他写的《如何成为大神》的帖子也广为流传,其间分析了各种类型小说的写作要点。

  仙侠的,玄幻的,历史架空的,穿越的,网游的……如今,网络小说的类型已经高达20余种,其实这些五花八门的门类早在2003年就已经全面出现,而后的6年中,网络小说无论如何演变都再难脱离其窠臼。

  马相武酷爱网络小说,他毫不掩饰对网络写手的佩服。“很多年轻写手的文学造诣和知识面已经能和传统文学家媲美。”他曾将《明朝那些事儿》作为文学作品加以研究,而这部作品的横空出世,的确是网络文学的一里程碑: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正史可以这样戏说。

  “工作一天,大家都很累,谁想再看到说教的文章?”烟雨江南回忆起离开幻剑的情形,“幻剑的编辑更趋向于传统的形式,内容更过于保守。这并不适合读者的需求,也无法给满足写手的创作欲望。”

  在创作《亵渎》前,烟雨江南在国外看过《枪手》、《指环王》的原版书籍。回国后,无法买到这类书籍了,只得在网上看,看得多了,想得也多。“看网络小说多了后,会觉得其中的情节并不是我想要的,想自己也玩一玩,便开始动笔自己写。”

  在玄幻类、穿越类的小说中,主角通常能够力大无边,深怀十八般绝技,男主桃花运走红,死了能重生,抑或主角穿越到历代,经历帝王将相的生生死死,富贵荣华。比金庸笔下的韦小宝更风流,比郭靖更憨厚,也有比更放荡不羁,而黄易的《寻秦记》,在穿越题材中已经是屡见不鲜。

  “内容的解放,是网络文学的一大特征。与传统文学相比,它的管控相对宽松,话语环境更宽容,继而带来阅读的解放。”马相武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他还未在网络文学中找到任何不圆满的结局,结局都是皆大欢喜,娱乐众人,而这恰恰是今天大众文化的特点所在。

  掘金商业价值

  而随着网络文学的走红,其商业价值也被逐渐挖掘出来。

  尝试付费模式的第一个网站是明杨读书网。明杨依赖手机充值换取阅读币收费,电信运营商们从中抽取40%~50%的利润,扣除网站运营成本,明杨可以支付给网络作者的,便只剩下了收上来费用的1/3。而网络盗版的泛滥,甚至让明杨的作者们连这1/3的稿酬都拿不到。

  最初的探路者,也是最早的牺牲者,最终明扬读书网因为资金问题而关门,但网络文学的商业价值挖掘并未停歇。

  真正让文学的商业价值与公司接轨、不再个人孤军作战的,则是在2004年底。当年,盛大将起点中文网收至麾下,以百万年薪签约血红的方式告诉业界,网络文学有金子可挖——这昭示着网络文学黄金时代的拉开。而在形成每千字按两分钱收费、VIP投票、首页推荐等系统的盈利模式后,红袖添香与晋江原创这两大女性文学网站也被盛大收入囊中。

  2008年7月,盛大文学公司成立。今年3月初,盛大文学宣布,将出资1000万元购买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并投入8000万元搭建推广版权衍生品的立体营销平台,2009年将成为网络文学的版权交易运营年。

  “以版权交易为核心推动网络文学产业发展,整合上下产业链,拉动文化产业。”侯小强眼中的版权运营,早在2007年便成功试水,一度将影视改编权卖给了香港导演杜琪峰,根据《鬼吹灯》为蓝本研发的游戏也于2008年9月进行内测。今年初,盛大文学更是成功将热门小说《星辰变》进行商业化运作,成功复制《鬼吹灯》的商业模式。

  新浪读书频道在2008年初也进行了收费阅读,并开始培养自己的原创写手。新浪原创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浪已经成熟的平台之上,注册用户已有3.8亿人,这是他们最有力的一张牌。”

  而于2006年异军突起的17K文学网,目前作者已超过2800名,日均达到2000万的点击率。孵化于中文在线的17K文学网,正在着力将自己打造成“全媒体出版”中的平台。“我们希望爱写、爱读的都在这个平台之上。”按中文在线CEO童之磊的理解,全媒体出版即覆盖到线下、线上、手机以及手持阅读器,最大化地挖掘作品的商业价值。

  初现端倪的手持阅读器,令不少掘金者蠢蠢欲动。“互联网阅读的‘微利’根本无法与网游抗衡。”侯小强在多个场合表达这一观点。与童之磊一样,二人都察觉到,手机阅读市场远远火爆于互联网平台。

  “中文在线已经与移动梦网书城合作,顺利成为中国移动阅读基地的合作伙伴,并且还是汉王的独家内容提供商。”童之磊相信,只靠互联网,并不能获得太多盈利,全媒体的出版才是未来的方向。

  姜斌告诉记者,目前,手机阅读已经实现了盈利,而互联网阅读还处于亏损中,手机上的销售分为手机在线阅读,WAN版本,互联网版本以及2.0版本,除此外,还包括下载客户端。

  盛大文学同样来势凶猛,据侯小强介绍,盛大文学开发并升级了手机客户端软件——“盛大书童”。“盛大书童”作为盛大文学公司精心打造的一款手机阅读客户端软件,整合了盛大文学公司旗下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晋江书城的网络原创精品。盛大文学还与大唐电信达成了芯片内置的战略合作,与华为达成了App Store综合解决方案,并且与诺基亚达成了Sofie E63 Campaign One Pager项目的全面合作。

  此外,2009年,盛大文学公司研发了面向全球500万iPhone华语用户的无线阅读终端产品,通过iPhone及iTunes将盛大文学公司的版权向海外扩张。“此模式将成为iPhone产业链上最大的华文版权机构,并通过该模式开发面向全球华语用户的版权增值服务,为盛大文学公司开发海外版权市场打开先河。”侯小强的版图还在不断扩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