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多方博弈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9-21 13:39
文学一旦被打上“商品”的标记,就必须遵循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面对多方的利益博弈。在写手、读者和企业的多方博弈之中,网络文学是否迷失?
写手和读者:卖方和买方
在很多写手眼里,网络文学是块大蛋糕。盛大文学也曾透露,其旗下有10名网络写手年收入过百万,有几十名收入过十万。
不过,“有的人为了利,有的人为了玩,有的人为了乐。”姜斌告诉记者,扎进圈儿里的人,目的不尽相同。但无论图利还是玩乐,任何一个踏足网络文学圈儿的写手,都希望作品能被更多的读者记住。
“我室友写的第一本是都市类的小说,文笔挺好,但编辑告知故事要改,不然不好卖。到第二本时,她开始尝试穿越类的文章,加入不少情色元素,就赚钱了,年收入30万。”大学毕业后,一心想要出国的杨立因为身体原因,延缓入学一年,在从大学时,她就是个网络小说迷,3年前加入了叫做“船”的QQ群——“船”就是“床”的意思。
她偶尔写写网络小说,但只放在群里供人交流,因为她不缺钱,就算是不工作,她父母也养得起她。
“写网络小说与写传统小说是完全不同的套路。必须要降下身份,不要再想着文学,只能想故事怎么吸引人。暴力是需要的,偶尔还要打打色情的擦边球。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更偏向于仙侠、异能、游戏、玄幻这类题材,历史、盗墓一类的亦可,不过这属于必须冒一定风险、靠一点运气的高层次网络小说。”杨立说。
而更为重要的在于,写手和读者要搞好关系。“读者是你的衣食父母。”说到这里,杨立笑了笑,“写手有时候需要有言听计从的气量。”
“作品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姜斌告诉记者,在17K文学网中,被评为“VIP”的写手的文章,需要通过收藏量、点击量、订阅量等标准进行严密的计算。这套算法几乎是整个网络文学平台通用的方式。
不过资源是有限的,17K文学网采用重点扶持10个老作者和10个新作者、再关注100个潜力作者的方式来给网站输血。目前,与17K文学网的签约写手已经有好几万,要破土而出,并不容易。
当一个写手完成某篇网络小说章节后,在末尾通常会看到要求添加“求票”、“各位读者大大”、“跪求”等字眼。“在很多文章里,我们为什么会看到角色死而复生,或者获得重生,这很多时候都是读者的要求,写手必须根据读者的喜好不停地改变,如果不符合读者的口味,小说便不会有人看。”马相武表示。
除了要符合读者口味,更要有速度。
“大四的时候,我室友不上课,不出门,每天窝宿舍里从早到晚的往死里写,能更新一万字。”杨立算了笔帐,如果按照千字两份钱的方式计算,订阅量超过两万人,月收入可就有10万。
在网络小说的浩瀚海洋里,能够像烟雨江南这样,保持一定的速度、并吸引读者的写手太少了。“我想只要我能写,应该不会有人不看的。”烟雨江南有他特有的自信,然而能够像他这样从容的写手太少了,在来来往往几年后,真正被人记住的不过寥寥几人。越来越多的“小白”(最低级的书友和写手)一头扎进圈儿里,冒了个头,出了本书,甚至还是“太监”作品(没完成的作品),便又迅速隐退,离开,一个子儿也没捞到,名不成功不就。
在互联网里,这种“互动”本身也是一种矛盾,看似平等,但一旦进入到商品社会里,这还是一片“买方市场”,作品是给人消费的,那么客户是上帝。
写手与公司:一条船上的人
而本应与写手处于统一战线的采编团队,仍然有和写手们僵持不下的时候。
“离开起点中文网,有很多原因,比如利益的分配、理念的不同。”对当年的“跳槽”,烟雨江南对此不愿多谈,轻描淡写地带过。2006年,17K文学网成立时,带走过一批在起点中文网大有名气的写手。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2005年是网络文学极为动荡的一年。各大网站编辑们对作者不再是彬彬有礼,以“兄弟”称之,而是厉声呵斥,要求对方为网站的明天改变自己的风格。
这是一个以量产论高低的时期,对于投进来的稿子,很多编辑匆匆扫上几眼便束之高阁。甚至对一些成名作者的作品,编辑也以其内容过于干涩,没有卖点为理由,拒绝刊载。
“在那个时候,模仿成风,统一思路的作品不断繁衍,没有看点,没有新意。原创权荡然无存,创意也不再是卖点,只要粉丝数量足够大,一切皆有可能。”该知情人士描述的这一情况,记者在《网络文学这十年》的回顾贴中,也寻找到蛛丝马迹,该帖作者指出:“李鬼甚至可以把李逵打翻在地,逼着对方承认自己才是假冒伪劣。”
除此以外,网站编辑在拉作者加盟时,许下各种诺言,当发现该作者不能为网站创造效益时,立刻翻脸不认。某些台湾出版商更为嚣张,高价拉走大批作品,发现不能盈利后,旋即终止合同。反正内地的写手无法到台湾告状,出版商不用担心法律责任。
违约,赖账,色情交易,各种丑闻此起彼伏。有人试图改变,最终却发现无能为力,黯然离开。网络文学不仅成了赚取的工具,还迅速带上了商品社会的一切特征,吸纳了传统商业领域内的一切黑暗。
而在这背后,一帮枪手和刷票公司悄然形成了一条灰色链条。有人将写网文形容为美国淘金热时的淘金者,而做枪手的是卖铲子的人。最后淘金的没掏着,卖铲子的赚了不少。
“工作室主要接买家的续尾稿件和长短篇稿件,或者是有完全大纲的新书稿件,最低一月的纯利润也有以前写书的5、6倍,工资的10倍以上。”一家刚开业半年的枪稿工作室的“老板”告诉记者,枪手拿分成、刷票公司刷票在圈内是人尽皆知,“只要别做得太嚣张,大家心知肚明就行。”
不过到今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些改变,写手与网站编辑的关系已大为改善。
“我们和写手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姜斌表示,写手是网路文学网站的衣食父母,将这些人照顾好,他们才会有更多的精力、时间和环境去创作。在17K文学网中,编辑团队更愿意选择温和的手段来交流,而非暗箱操作,暗中打击。
在对写手的包装和推广上,各个网络平台也更愿意投入重金。举例来说,新浪原创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为了宣传《藏地密码》,新浪原创选择以全方位的打造该书,推广方式覆盖了出书策划、采访访谈、连线以及推荐大赛等范畴。
此外,盛大文学注重在提升网络作家的软实力上,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联合办了“网络作家培训班”,为网络作家建立专门的经纪人制度等。“我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侯小强说。
……
写手和读者:卖方和买方
在很多写手眼里,网络文学是块大蛋糕。盛大文学也曾透露,其旗下有10名网络写手年收入过百万,有几十名收入过十万。
不过,“有的人为了利,有的人为了玩,有的人为了乐。”姜斌告诉记者,扎进圈儿里的人,目的不尽相同。但无论图利还是玩乐,任何一个踏足网络文学圈儿的写手,都希望作品能被更多的读者记住。
“我室友写的第一本是都市类的小说,文笔挺好,但编辑告知故事要改,不然不好卖。到第二本时,她开始尝试穿越类的文章,加入不少情色元素,就赚钱了,年收入30万。”大学毕业后,一心想要出国的杨立因为身体原因,延缓入学一年,在从大学时,她就是个网络小说迷,3年前加入了叫做“船”的QQ群——“船”就是“床”的意思。
她偶尔写写网络小说,但只放在群里供人交流,因为她不缺钱,就算是不工作,她父母也养得起她。
“写网络小说与写传统小说是完全不同的套路。必须要降下身份,不要再想着文学,只能想故事怎么吸引人。暴力是需要的,偶尔还要打打色情的擦边球。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更偏向于仙侠、异能、游戏、玄幻这类题材,历史、盗墓一类的亦可,不过这属于必须冒一定风险、靠一点运气的高层次网络小说。”杨立说。
而更为重要的在于,写手和读者要搞好关系。“读者是你的衣食父母。”说到这里,杨立笑了笑,“写手有时候需要有言听计从的气量。”
“作品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姜斌告诉记者,在17K文学网中,被评为“VIP”的写手的文章,需要通过收藏量、点击量、订阅量等标准进行严密的计算。这套算法几乎是整个网络文学平台通用的方式。
不过资源是有限的,17K文学网采用重点扶持10个老作者和10个新作者、再关注100个潜力作者的方式来给网站输血。目前,与17K文学网的签约写手已经有好几万,要破土而出,并不容易。
当一个写手完成某篇网络小说章节后,在末尾通常会看到要求添加“求票”、“各位读者大大”、“跪求”等字眼。“在很多文章里,我们为什么会看到角色死而复生,或者获得重生,这很多时候都是读者的要求,写手必须根据读者的喜好不停地改变,如果不符合读者的口味,小说便不会有人看。”马相武表示。
除了要符合读者口味,更要有速度。
“大四的时候,我室友不上课,不出门,每天窝宿舍里从早到晚的往死里写,能更新一万字。”杨立算了笔帐,如果按照千字两份钱的方式计算,订阅量超过两万人,月收入可就有10万。
在网络小说的浩瀚海洋里,能够像烟雨江南这样,保持一定的速度、并吸引读者的写手太少了。“我想只要我能写,应该不会有人不看的。”烟雨江南有他特有的自信,然而能够像他这样从容的写手太少了,在来来往往几年后,真正被人记住的不过寥寥几人。越来越多的“小白”(最低级的书友和写手)一头扎进圈儿里,冒了个头,出了本书,甚至还是“太监”作品(没完成的作品),便又迅速隐退,离开,一个子儿也没捞到,名不成功不就。
在互联网里,这种“互动”本身也是一种矛盾,看似平等,但一旦进入到商品社会里,这还是一片“买方市场”,作品是给人消费的,那么客户是上帝。
写手与公司:一条船上的人
而本应与写手处于统一战线的采编团队,仍然有和写手们僵持不下的时候。
“离开起点中文网,有很多原因,比如利益的分配、理念的不同。”对当年的“跳槽”,烟雨江南对此不愿多谈,轻描淡写地带过。2006年,17K文学网成立时,带走过一批在起点中文网大有名气的写手。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2005年是网络文学极为动荡的一年。各大网站编辑们对作者不再是彬彬有礼,以“兄弟”称之,而是厉声呵斥,要求对方为网站的明天改变自己的风格。
这是一个以量产论高低的时期,对于投进来的稿子,很多编辑匆匆扫上几眼便束之高阁。甚至对一些成名作者的作品,编辑也以其内容过于干涩,没有卖点为理由,拒绝刊载。
“在那个时候,模仿成风,统一思路的作品不断繁衍,没有看点,没有新意。原创权荡然无存,创意也不再是卖点,只要粉丝数量足够大,一切皆有可能。”该知情人士描述的这一情况,记者在《网络文学这十年》的回顾贴中,也寻找到蛛丝马迹,该帖作者指出:“李鬼甚至可以把李逵打翻在地,逼着对方承认自己才是假冒伪劣。”
除此以外,网站编辑在拉作者加盟时,许下各种诺言,当发现该作者不能为网站创造效益时,立刻翻脸不认。某些台湾出版商更为嚣张,高价拉走大批作品,发现不能盈利后,旋即终止合同。反正内地的写手无法到台湾告状,出版商不用担心法律责任。
违约,赖账,色情交易,各种丑闻此起彼伏。有人试图改变,最终却发现无能为力,黯然离开。网络文学不仅成了赚取的工具,还迅速带上了商品社会的一切特征,吸纳了传统商业领域内的一切黑暗。
而在这背后,一帮枪手和刷票公司悄然形成了一条灰色链条。有人将写网文形容为美国淘金热时的淘金者,而做枪手的是卖铲子的人。最后淘金的没掏着,卖铲子的赚了不少。
“工作室主要接买家的续尾稿件和长短篇稿件,或者是有完全大纲的新书稿件,最低一月的纯利润也有以前写书的5、6倍,工资的10倍以上。”一家刚开业半年的枪稿工作室的“老板”告诉记者,枪手拿分成、刷票公司刷票在圈内是人尽皆知,“只要别做得太嚣张,大家心知肚明就行。”
不过到今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些改变,写手与网站编辑的关系已大为改善。
“我们和写手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姜斌表示,写手是网路文学网站的衣食父母,将这些人照顾好,他们才会有更多的精力、时间和环境去创作。在17K文学网中,编辑团队更愿意选择温和的手段来交流,而非暗箱操作,暗中打击。
在对写手的包装和推广上,各个网络平台也更愿意投入重金。举例来说,新浪原创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为了宣传《藏地密码》,新浪原创选择以全方位的打造该书,推广方式覆盖了出书策划、采访访谈、连线以及推荐大赛等范畴。
此外,盛大文学注重在提升网络作家的软实力上,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联合办了“网络作家培训班”,为网络作家建立专门的经纪人制度等。“我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侯小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