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仍在
- 来源:汽车观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校车新标准,校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3-30 11:46
尽管校车新标准征求意见会已经结束,但很多企业对于技术标准仍然持保留意见,除了长头平头,围绕校车新标准有关采购成本、发动机位置、底盘和车身骨架等环节的争议仍在继续。
对垒
“在校车新标准的制定中,讨论最为激烈的就是造型的问题。”对长头校车表示支持的企业认为,长头校车能够拥有更好的正面碰撞安全性,以及日常维护保养的便利性和更低的风阻。而国内更多的客车企业对此却并不能完全认同。
曾经参与到校车新标准制定的长安客车表示,只限制一种车型会阻碍技术的发展。长安客车副总经理孟振海告诉《汽车观察》记者:“我们希望能够把校车标准根据国内不同的使用情况进行区分,农村的公路标准只有3.5米宽,这对于体积庞大的长头车会造成转弯的困难,需要有小型的轻型车出现。”
对于这样的观点,亚星客车的大客户经理刘虎表示认同: “在参与起草的过程中,我们认为长头车更适合于在城市使用,平头车更适合于城郊等一些偏远地区使用。”
不过,考虑到中国的司机群体和路况,负责上汽大通校车销售的业务人员认为,哪怕是在大城市里,长头校车也未必适合。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持有A1驾驶证的司机很少,一个A本司机的成本可能相当于两个B本司机。而且北京的很多学校可能就在马路对面,对于大车来说想掉头都很困难。
而且不同的车身造型,在安全性的考核中受到的待遇也大不相同。据李春介绍,国家目前还没有推出对于校车的正向碰撞安全标准,认为长头车就不需要做正面碰撞测试了,视同为达到正面碰撞要求。但平头车就需要对正面碰撞的安全性进行论证。
既然一切都是为安全考虑,那么除了车身造型之外,还有更多的细节一样值得关注。
据黄海客车内部人士介绍,在校车新标准制定过程当中,另外一个争议比较大的地方是整车封闭环结构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封闭环骨架结构最大的好处就是抗撞击能力更强,应对翻滚事故时令乘员更安全。
针对上述观点,各家企业都表示认可。不过在组织相关专业术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比如新标准有这样一段描述:车身应采用矩型钢封闭环结构,同一横截面上的顶梁以及立柱和底架主梁应形成封闭环,其中同一截面内就要求顶梁、立柱等不能错开。但对一辆车来讲,有时无法形成一个绝对的截面。
于是有些企业提出,如果错开一点,能不能通过其他手段来弥补,比如通过力的传递来保障强度。由此,安全门的位置也成为了争议之一。据李春介绍,苏州金龙的校车产品全部将安全门设计在车尾,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出现翻车意外事故时,安全门的变形更小。而对于国内某些企业一律采取侧开安全门的做法,他认为这样不但会破坏车身侧面的整体结构,还会导致在车辆侧翻时,被压在下面的侧安全门无法打开。
筹码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美国,有54%的校车是长头车,其余是平头车。在这个比例的背后,当然离不开美国本土几家主流校车制造商所依托的底盘和技术平台。
安凯客车市场部的品牌经理赵普认为,美国是卡车的“发达国家”,但却是客车的“发展中国家”。在美国,校车的底盘和技术是与卡车共享的,所以美国的长头校车比较多。而中国情况却大不相同,“我们的校车基本上都是客车企业生产,校车底盘等平台是与客车共享的。确实从安全性上讲,美国校车的卡车底盘比客车底盘要更安全,但使用全承载车身的安凯客车,其安全性一样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上汽大通则对不同驱动形式的区别反复强调:“绝大部分的校车都是前置后驱设计,对于每天早起的孩子们来说,他们需要有很好的乘车环境,所以车内的密闭和底盘共振一定要小。上汽大通校车的特点是采用了轿车化的前置前驱设计,平时开小轿车是什么感觉,孩子们坐在里就是什么感觉。”在校车展期间《汽车观察》发现,尽管上汽大通展示的校车承载量较小,但由于这款校车是由一款商务车改造而成,前置前驱所带来的乘坐舒适性自然得到了延续。
“只要是生产长头车的企业一定会生产平头车。”很多人都会发现这样的特点,任何一个在新标准中存在争议的部分制造商们都不得不做好两手准备。在各家企业不同观点的背后,都能隐约看出其产品特性的影子,让自己的产品特性成为行业标准是抢占市场最有力的措施。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为了保证校车质量,美国曾将校车生产企业进行整合。或许,中国校车新标准的门槛效应直接会将相当一部分企业拦在门外,但对于有幸得到入场券的企业来说,在安全和成本的天平上,又会将自己手中的砝码落在何处?
成本
“新校车标准需要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不能以校车制造企业角度来制定原则。”这是目前国家部分呼声最高的声音,但在制造商那里,却都有一本帐要精打细算。
赵普认为,降低一些现有的配置要求可以拉低制造成本。
“比方说我们现在用的是欧Ⅳ发动机,比欧Ⅲ发动机要贵上几万元,要是不强制安装欧Ⅳ发动机的话,这就能拉低很多价格。尽管从排放角度考虑,欧Ⅳ发动机肯定会好一些,但价格也会上来。涨上来的成本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买单。”
同样参加新标准制定的黄海客车也持相同的看法,其内部人士表示,国外汽车工业发达,标准自然也高。但将其标准放到国内,尽管能帮助国内校车安全水平迅速上升,但由于国内工业水平还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再好的标准也只是一张白纸。
由于校车采购费用至少要再上浮20%~30%,客车企业普遍认为,这样的成本增加不能适应校车事故高发的落后地区使用。而财政部的代表对成本控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新标准和老标准的变化,会导致成本增加,如果标准定得过高,虽然有了符合标准的校车,但是由于道路车价等原因,校车根本开不进农村,这跟制订新校车标准的初衷是背离的。”
怎样才能让校车更安全,不同的企业各有所长,虽然把每家企业的安全特长集中在一起的办法比较保险,但带来的成本压力对于各企业来说也都是难以承受的,在技术争议和成本限制下,一辆能够让孩子们坐得起的安全校车应该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文=本刊记者 栾寅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