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在本届IT两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中小企业核心业务层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如何借助创新型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职能、中小企业信息化如何整体布局等当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热点话题。
中小企业信息化之痛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到中小企业的核心业务层。通过信息网络了解市场信息、宣传、拓展客户;利用信息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社会竞争力;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融合信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成为目前中小企业应用信息化的主要方面。
即便如此,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处副处长邓文红在论坛上指出,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都是被动的,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等。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对信息化的作用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对政府政策措施还不够了解;在对信息化培训的重视程度方面也较低;技术方面,尽管有高达90%以上的中小企业具有独立门户网站,但是四川省仍然有6.68%的企业还没有企业门户网站的建站计划。
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出于规模、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其信息化应用水平远远低于大型企业。但是政府也正在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各种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用得上、用得起、能够起到好的效果的信息化产品。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党蓁在论坛上说,我国的中小企业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基础,广泛分布在这些重点行业中,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是大企业协作的骨干和提供就业的重要渠道。
“在这一大好形势下,希望中小企业把握机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信息化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切实转变生产方式,在工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获得持续高效的发展。”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国斌说。
信息化需对症下药
与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选择信息化建设时有自己的的特点与需求。
受到规模资源限制,软件硬件方面,中小企业都不可能一次性对信息化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中小企业不像大企业一样计划几年后的收益,更多的是要求短期回报;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没有成体系的高端设备,一旦硬件出了问题,就会对公司造成很大的意外损失,所以产品的稳定性显得格外重要;中小企业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不可能投入过多的资金来定制和开发,因此会提出很多特殊的个性需求,希望找到服务自身的产品。
除此之外,中小企业信息化也有自身发展的新趋势。中小企业正面临参与全球化、国际化的竞争,他们主要面临两种趋势:基于网络应用,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研发、生产、管理和经营信息化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流;新的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动力,实践证明,只有深度应用才能开发信息资源的价值。
而在深度应用方面,网络信息技术在设计过程中走向了制造业全过程的试点应用;考勤、人事、财务等应用也从局部层面走向全面的流程管理应用。
在新技术方面,中小企业对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各类新兴信息技术的关注度明显提高。
但在本次论坛上发布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报告》中指出,云安全仍然是中小企业担心的问题。52.73%的受访者认为虚拟化安全是云计算安全控制的难题。调查还显示,目前46.5%的中小企业仍然处于基础建设阶段,36.5%的中小企业处于单向应用阶段,12.8%的中小企业处于集成应用阶段,而达到融合创新阶段的只有4.2%。
此外,报告还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做了实施策略建议和实施原则,在基础设施阶段,中小企业应该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日常办公需求为主,大量发展电子商务,增强营销与服务能力。在单向应用阶段,通过信息化产品的引入,弥补企业短板或者突出核心优势,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在集成应用阶段,与优秀合作伙伴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制订科学完善的个性化信息化解决方案,增强企业竞争力。在融合创新阶段,与企业本身业务创新和市场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以信息平台为载体的运营、销售及服务体系。在实施原则方面,建议中小企业避免一次性投入较高、占用较多资金,因为IT设备及系统能够根据未来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扩展。信息化投入的回收周期以一到两年为主,降低经营风险,避免信息化投入过度超前,减少浪费。
本报记者 王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