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潮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智能电视,系统
  • 发布时间:2013-11-05 13:12

  哪个系统用起来最方便、速度最快、体验最好,对产业链上的芯片商、开发者的整合速度最快,最终将由市场决定,“一年之内见胜负”。

  苹果开创的iOS操作系统和应用商店宣告了功能机时代的覆灭,正是由于其示范效应,令人们相信具备高清、大屏和交互功能的智能电视也终将取代传统电视,成为下一片黄金热土。

  市场调查机构中怡康预测2013年国内互联网智能电视的销量预计达到2610万台,2014年将达到3614万台,渗透率将由去年的26%增长到今年的46%,实现成倍增长。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对智能电视模式的表述为,“以硬件和内容、应用配套销售,靠用户和流量转化及内容、广告获取收益,形成长期的可持续利润。”这其中,除了电信运营商和广电系统外,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还有电视机厂商、IT互联网企业以及围绕整个生态的应用开发企业,此外还有芯片、配件、内容服务等领域的玩家。

  有激情,有观望

  电视厂商方面,国内的智能电视主要还是由创维、海尔、海信、康佳、长虹、TCL6家国产彩电巨头主导,加上合资的三星和LG电子——这些企业都已推出了自己旗下的中高端“智能云电视”,并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轮大战。

  同时, 互联网企业也热情高涨。先是乐视,后有PPTV、小米,再有爱奇艺和阿里巴巴,并且不排除未来会有更多互联网公司加入,比如腾讯、优酷。

  有消息称,目前优酷已组建相关事业部着手进入智能电视领域,但优酷方面表示,目前尚无消息可对外分享。

  搜狐视频则观望态度明显。除开受内部架构调整因素影响之外,据悉有数据分析机构曾给出调研结果,令搜狐视频放弃了对智能电视的想法。搜狐视频对此做出回应,虽有调研公司介入,但“放弃智能电视”主要还是目前主持搜狐视频大局的搜狐董事会主席张朝阳、原搜狐视频总裁刘春和搜狐视频首席运营官邓晔对该领域做出的一致判断。

  “渠道和品牌影响力会是他们的硬伤。”家电专家陆刃波表示。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彩电厂商相比,在硬件和渠道、服务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几无可能在短期内突破。另外,目前彩电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对于缺乏影响力、渠道以及售后服务的互联网、IT企业来说,很难融入彩电市场中,未来市场表现令人担忧。”

  传统与新生力量的碰撞

  家电品牌商在概念上的推陈出新,并不令人诧异。其产业逻辑也相对简单——依靠产品升级获取更大利润。但此番互联网企业的踊跃倒是出乎很多人意料。因此,尽管产品还远未达到理想中的“互联”和“智能”,但这个几年前就被传统厂商在城市卖场里提出的概念,在2013年却狠狠火了一把。互联网企业触发了这个行业的积极性,除了其行动力和执行力让传统家电企业惊叹之外,在炒作、营销和资本上的玩法也让传统企业感受到了新鲜的力量。

  由于不在硬件销售上盈利,互联网企业普遍难以在前期的智能电视投入上获得营收。但先堆量,再谋求广告、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的想象空间,是互联网企业的普遍做法。按照互联网行业的惯例,小米先将“价格屠夫”的角色扮上,其智能电视产品售价只有2999元,这一价格相当于两年前小米在智能手机行业的定价策略。随后,创维与阿里巴巴合作的创维酷开以42英寸低配版售价1999元,创下截至目前互联网电视的最低价。这似乎可以视为玩惯营销战的传统家电厂商对互联网节奏的一种迎合,抑或是“一种阻击”,爱奇艺副总裁段有桥说。

  某家电厂商的技术高管也表示,家电产业是微利行业,投入讲究回报。互联网公司大量投钱、投人的做法,在家电行业的确很难做到。对于互联网企业的积极态度,除开少数玩家意为资本市场造势之外,在中国互动媒体产业联盟数字文化工作组组长包冉看来,更多是对“入口”的争夺。“互联网现在实在是没有更好做的东西了,网民数量达到了一个高度,没有人口红利。”随着家庭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视成为继PC、手机、平板之后的“第四屏”,互联网企业开始觊觎这个“入口”。

  不过,在互联网企业产业逻辑的终端,未来广告的盈利,甚或是收费业务,仍将有待于用户规模的扩大,同时APP应用目前仍方向模糊。“2014年依然会是艰苦的一年,行业依然不会有太多收入”,段有桥说。但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重要的是未来的想象空间。

  争夺话语权

  不同类型的电视产品、盒子的乱战是表象,从苹果、谷歌等巨头的策略来看,操作系统才是这一产业链的核心。各家企业均不愿主导权落于旁人。

  智能电视的构成包括: 音画质、内容应用和操作系统。对于前两者的归属,传统家电品牌商和互联网企业并无争议,但围绕操作系统却展开了一场“明战”。

  传统家电品牌商要求自己做平台,以掌控主动权。他们打的算盘是,假如未来不再继续与互联网公司合作,那么升级后直接将其应用去掉即可,但如果是互联网公司掌握了这个平台,家电厂商就将沦为硬件制造商。

  因此,在“安卓”的基础上,各家品牌商也有自己的一套操作系统。创维曾在今年4月发布天赐操作系统,长虹也有自己的载有语音浏览器的轩辕操作系统,海信在今年最新发布的 VIDDA电视上搭载了海安操作系统。而此前,中智盟(由海信、长虹、TCL共同发起成立)也曾在2012年发布过首个智能电视操作系统,不过并未实现落地。

  互联网企业也不甘于失掉话语权。7月23日,阿里巴巴联合华数传媒推出阿里盒子并宣布成立阿里智能TV生态联盟,阿里方面称创维、长虹、康佳、海尔等家电企业应邀加入该系统。随后,创维、长虹先后否认合作。但据悉阿里并未放弃在各家电厂商中进行游说。8月初,海尔第一个宣布将与阿里合作,9月,创维也与阿里联合宣布将推出多款互联网电视,品牌名称为“酷开”。“在这些合作中,阿里起到的可能是部分买单者的角色,特别是创维有自己的系统。”有分析人士表示,“阿里若想将自己的系统植入,自然要付出代价。”

  2010年阿里曾联手华数成立“华数淘宝”意欲进军电视屏幕,其后苦于缺乏操作系统,无法实现电视平台支付而以失败告终。此次再度发力,阿里意在彻底实现电商平台和支付平台在多屏之间的无缝对接,通过新的操作系统实现手机端、电视屏幕端、PC端打通,从而强化其平台优势并完善产业布局。

  不过,由于目前智能电视在合作上并无排他性,因此究竟哪个系统用起来最方便、速度最快、体验最好,对产业链上的芯片商、开发者的整合速度最快,最终将由市场决定。创维集团软件研究院院长王志国认为,“一年之内见胜负。”

  文/陈晶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