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就是狭路相逢智者胜
- 来源:方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反贪,王月辉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27 14:09
在威海市检察院办公楼的走廊里有一幅书法作品,字体隽永飘逸,写的是“钱财身外物,名利不可贪,清白留子孙,勤书励后人”,作者就是王月辉。王月辉是个“杂家”,他酷爱书法,喜爱下棋,而且活学活用,甚至在与人对弈的过程中还渐渐琢磨出了一些侦查破案的道理;喜欢读书,在他的书架上,除了众多的法律书,还有各种文学杂志,他说那些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对话,曾多次启发了他的思绪,让他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总能另辟蹊径,出其不意;为了侦查破案需要,他还自学了会计知识,成为查账的高手,善于从账目中寻找蛛丝马迹,破获了数起贪污和私吞公款的大案。
事实上,工科出身的王月辉大学读的是水利及土建工程,从事反贪工作后又攻下了法律本科,按他自己的说法,“当初考进检察院有点误打误撞,但既然干一行就得懂一行,没点本钱不行”。他说:“18年的反贪工作其实是‘另一所学而无涯的大学’,让他学会了很多……”
从刚进入检察院主办第一起案件开始,他这些年共主办案件66起,其中要案1起,特大案件29起,重大案件35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个多亿。他也因此被评为“省级优秀侦查员”和“环翠区十大杰出青年”,并荣记个人二等功。
他说,十几年的侦查破案工作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反贪”不仅是一份敢于和贪贿叫板的职业,还要时时面对各种诱惑的考验,这些年他看到太多金钱腐蚀的悲剧,“一个人任何时候心里都要守住那一道防线,也包括自己。”
对王月辉的采访是从漫无边际的聊开始的,从对昔日大学生活的追忆到孩子的培养,从读一本书的感受到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王月辉的身体斜靠在椅子上,他的眼神越过窗子,落到很遥远的某个地方。此时的他是感性的,神情里甚至透出某种艺术气息。而一旦谈起具体案子,王月辉立刻兴奋起来,对案子涉及的人名、数字和案情都记得一清二楚。在他的娓娓道来中,记者也慢慢被吸引住了。
不对口,但很专业
《方圆》:你是哪一年大学毕业的?
王月辉:1993年。
《方圆》:听说你大学学的是水利和土建工程?
王月辉:是的,我最初的愿望是当个工程师。我这个人性格有点内向,骨子里好静。
《方圆》:那怎么后来干上反贪了?“水利和土建工程”与侦查破案似乎有点不搭呀。
王月辉:我大学一毕业其实先是被分到了粮食局,1995年正碰上检察院招考,心想反正专业也不对口,就想考考试试,没想到就考上了,进了检察院就一直干反贪,结果一干就到了现在。
《方圆》:这么多年,你就没想过要离开反贪战线?
王月辉:说真的,一开始还挺犹豫的。因为专业不对口,几乎是两眼一抹黑,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干起工作特别难。记得第一次做笔录就没过关,当时我情绪很低落,觉得四年大学白读了。带我的师傅谭鹏飞副科长却耐心对我说:“专业对不对口其实无所谓,关键要踏实,大不了从头学起。我不信你比没读过大学的还不如?”正是由于他的激励、督促和手把手的教我,我不仅很快入了门,还啃下了法律本科的文凭,并自学了会计知识。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岗位,一是觉得习惯了这种紧张的节奏,累并快乐着;二是觉得既有挑战又有成就感,也算自我的一种价值体现吧。
案子破了,既开心,也惋惜
《方圆》:你办过的案子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
王月辉:印象最深刻的是2007年查办威海大威石油公司贪污窝案。
《方圆》:你查了这么多起案件,为什么偏偏对这个案子印象深刻,有什么不一样吗?
王月辉:这个案子案情其实并不复杂,大威石油公司出纳冯某勾结该公司郝某、刘某、王某共同贪污该公司加油款60余万余元。在我主办的案件中,这起案件案值并不算太大。但重要的是我们及时抓住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线索,一挖到底,及时破案,堵住了该公司的管理漏洞。
《方圆》:那你们是怎么发现的线索?
王月辉:线索发现很偶然,我们在侦办另外一起案件过程中,了解到大威石油公司出纳冯某作为一个刚毕业三四年的大学生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出手阔绰,平日吃饭打麻将派头很大。经了解,冯某家庭生活水平一般,本人月工资也就1000元左右,怎么会有如此经济条件呢?
这种反差自然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其所处的工作岗位上。冯某当时的主要职责就是每天点收公司下属各加油站收取的现金,以及记录各加油站每天使用油本加油的明细台账,并保管这些现金日报表及相关台账。跟公司主管会计报账只需保证每天各个加油站加油总量与上述二种方式收入总额平衡即可。这种巨大的管理漏洞,让冯某心生贪念,他伙同几个加油站站长共同作案,利用把每天的现金加油量减少,而将相应数额记入油本加油量,每天重新编制一份假的现金收入日报表和一份油本加油的日报表的作案手法,每天截留一部分现金,同时增加了油本加油量,而加油站的每天出油量仍保持不变,所以一直没被发现。
抓住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线索紧追不放,成功揪出一窝蛀虫,不仅震慑了犯罪,还为国家堵住了漏洞,挽回了损失,这恰是一个反贪人员感到最有价值最开心的事。最后,冯某、郝某、刘某、王某分别受到了十年、九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方圆》:当一起案件成功破获,你心情如何?
王月辉:案子破了,成功挖出蛀虫,有成就感,当然开心;但面对那些有能力有才干本该在不同领导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的人,却因为一时贪念,财迷心窍而毁了一生,心情也未免沉重,尤其是根据近几年所破获案件分析,贪贿犯罪嫌疑人年龄降低,有的仅在二十几到三十岁之间,大好青春葬送,未免替他们感到惋惜。
反贪犹如对弈,狭路相逢智者胜
《方圆》:凭你这么多年的办案经验,你认为反贪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
王月辉:是审讯环节。现在的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都很强,他们在贪污受贿收钱收物时就给自己留了后路,抹去了痕迹,他们自认为做得天衣无缝,认为你反正很难找到书证、人证,没有强有力的证据,他们是不甘心就范的,所以在讯问环节如何突破就显得尤为重要。
《方圆》:那如何抓住这个环节呢?
王月辉:我认为,讯问技巧是一项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既是对一名反贪人员综合知识的总考验,也是一次次地智力闯关,很大程度上讯问能体现出一名反贪人员水平的高低。就如面对一盘棋局,对奕双方斗气势拼实力,需要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变得强大,反贪犹如对弈,把握棋局中对手稍纵即逝的漏洞去击溃他,而不是让对手在心里暗暗地庆幸遇到了一位蹩脚的棋手,甚至嘲笑、蔑视我们。
《方圆》:通常审讯前是否也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王月辉:是的。不过要准备哪些东西,什么标准、程度如何,没有固定模式可遵循,多是根据侦查人员自身经验来的。通常我们必须了解被讯问人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经营运作方面的特点、财务基本流程状况,本人的基本情况,如学历、个性特点、人品、社会关系、家庭情况等。不同案件有不同的情况和特点,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决不打无准备之仗。
比如2005年我在查办威海市自来水公司以发放工资奖金名义私分国有资产一案时,在传唤单位会计之前,先在外围做了一番详细调查。通过调查得知,该自来水公司属于威海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工效挂钩企业,工效挂钩是指企业每年度都必须将企业的财务报表报到威海市财政局、劳动局等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根据企业经营情况核算出该企业的全年工资总额,该企业在本年度所发放的工资及奖金总额不可以突破该数字。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才有了在以后的讯问中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使案件获得重大突破。如果这种情况不摸清,不深入理解政府对这类企业采取工效挂钩控制工资奖金水平这一政策,这件案子就根本谈不上侦查,讯问也就无从下手。
《方圆》:如果碰上犯罪嫌疑人特别抗拒怎么办?
王月辉:这时候讯问技巧就变得很重要了。我们可以从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切入,把扎实牢靠的证据摆出来,用勿庸置疑的事实去击溃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然后再一步步抽丝剥茧,突破案情。
《方圆》:你能举个实际的例子吗?
王月辉:就拿查办威海石油公司出纳员董某贪污一案来说吧,董某做案的一个手段是把前面已经签字报销的单据,在以后月份制作现金报销凭证时再夹入而重复报销。但在讯问时,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辩解称是工作失误或是别人陷害,自己并不想贪污。那么在讯问时我只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是单位的现金出纳员对不对?”“对。”“你的职责是什么?”“收付、保管现金并制作现金支付凭证、记载现金日记账。”接着,我问她在她担任公司出纳员期间是否曾有人接手过她的账目?她说没有。
这时候,我突然出示了其记录的前后两个月中的两笔账:凭证记录均显示为单位驾驶员刘刚修车费1680元。在此之前,我们已事先查实刘刚这二个月期间只发生过一次1680元的修车费用,而且连续两个月他只去财务报销过一次费用。
这个事实一摆出来,她脸色马上就变了。我告诉她,她记过的每一笔账我们都以这种方式去做了调查,别抱幻想了。
《方圆》:这样一来,犯罪嫌疑人就难圆其说,其实已经不攻自破了。
王月辉:是的,结果已经水落石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逻辑——钱只能是被董本人占有,其犯罪故意已经昭然纸上,犯罪嫌疑人再狡辩就显得太苍白了。这一段笔录在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时宣读过,是令犯罪嫌疑人非常窘迫的一段。最后该案是以零口供判决的,董某被判处了无期徒刑。
上兵伐谋,王月辉总结出的“十六字方针”
《方圆》:听说你在讯问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十六字方针”?
王月辉:嗯。其实是用十六个字概括了我这些年讯问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这十六个字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口有遮拦、心在中央”。
《方圆》:“眼观六路”是指?
王月辉:“眼观六路”是指审讯时我们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和捕捉犯罪嫌疑人的一个举止、一个眼神、一次惊鄂甚至一滴汗珠等一些极其细微的举动来判断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当一个细节与你眼中的“他”有不相符的时候,作为一名称职的侦查员你的判断就应该随之而来。
比如犯罪嫌疑人在交代某个问题时眼神突然变得飘忽游移,神情突然变得紧张,你就应该怀疑其所谈问题的真实性,或许是所涉及的话题恰恰是其想回避和遮掩的,是因害怕暴露而紧张。自然就要对此话题紧紧揪住不放,加大审讯力度。
我在这方面就有个成功案例。去年我在讯问某自来水公司会计时,他一个劲地强调公司账面上所列工资奖金总额恰好在控制范围之内,不超过财政核定的数字,这实际上与当时我们最初的查证结果是一样的。案件几乎要选择放弃。但当时其飘忽的眼神和额头渗出的一层密密的汗珠,直接给人的感觉就是还有隐情。我的判断是他对工效挂钩的核算方法应该非常明白,对违反规定的后果也一清二楚,其公司账目可能有猫腻,因此讯问时高度警惕,最终查实了该公司以拨付工程款方式侵吞公款的案情。
《方圆》:那么“耳听八方”呢?
王月辉:“耳听八方”是指我们在审讯中对犯罪嫌疑人的每一句话都不应该忽略。因为这时候对方开口,要么是为了吸引我们远离其所顾忌的话题,要么是在辩解其中的某个细节问题等,总之每一句话我们都得去仔细琢磨。如果是吸引我们远离要害的话,在我们识破后,反而给了我们更进一步接近犯罪事实真相的可能;在其为某个问题的细节辩解时,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其矛盾之处或其他破绽。尤其在与其拉闲话时,我们的目的更多则是为了声东击西、试探摸底,这时候对方一般会由高度警惕趋向于放松,这也是获得信息的好时机,利用得好的话犯罪嫌疑人就会在不经意间露出马脚。
《方圆》:“口有遮拦”是指侦查人员自我约束吗?
王月辉:是的。因为讯问是一个相互较量的过程,犯罪嫌疑人同时也会从我们的问话中捕捉一些信息,揣测我们的侦查方向和掌握的事实,侦查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暴露审讯意图和我们自己的底牌。因此审讯时我们就得时刻绷住弦,不可轻易泄露我们掌握对方的哪些问题,让对方抢了主动。
这一点我是有过教训的。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的一次办案中,审讯时主审人员与对方交谈间隙,我插了一句,“你某次出差订货中为什么发票虚开?”只这一句,马上被其意识到我们对其问题掌握的范围,结果在以后的审讯过程中,他只围绕这一件事轻描淡写地说,使审讯非常被动。
所以,讯问中要对已掌握的犯罪证据,引而不发,点而不破,使犯罪嫌疑人摸不到底细。而在时机成熟时,再突然抛出相关材料才能让。
当然,对“口有遮拦”也不能曲解,并不是不让讲话、不敢讲话,而是知道哪些问题该问,什么时机问?只有掌握好火候和分寸,案情才会有突破。
《方圆》:那“心在中央”呢?
王月辉:“心在中央”则是要求侦查员在整个讯问过程中,心理一定要稳定,思路一定要清晰,及时对各方面反馈来的信息过过脑子,像电脑的中央处理器一样,做出正确的筛选和判断,然后对症下药,根据不同情况对之相应战术。
比如在查办石油公司董某一案中,初审时当涉及到其个人存款一般存在哪一个银行时,董某只交代都存在威海交通银行,我们迅速按排人员进行了查询,发现这只是其本人的工资卡,而且其家属行动也很神速,已提前一个小时把犯罪嫌疑人工资提走,而搜查人员在董某家里没发现任何存折及有价证券等。这些反常状况反而坚定了我们对其有着更重大犯罪事实的判断,我们一边加大审讯力度,一边按排侦查人员在威海的各家银行展开地毯式搜查,终于查证到了其在城市信用社所开账户的资金往来情况,大部款项虽已提出现金,但账目记载资金存入情况的规律性,引领我们对其新的做案手段进行了审讯,案件事实取得重大收获,使案件的审讯工作极为主动,最后查实这一帐户资金存入情况与其疯狂做案日期、金额基本吻合。
《方圆》记者 邰筐 通讯员 曹春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