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假假话眩晕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眩晕
  • 发布时间:2013-12-15 09:51

  在门诊患者中,眩晕是高居第三位的常见症状。相当多的人在其一生中都会有眩晕的体验,感觉外界环境或者自己身体在旋转移动或摇晃,但却是一种并不真实的运动性幻觉,这就是眩晕。引起眩晕的原因多种多样,根据产生症状的原因不同,有人将眩晕分成两大类:“真的”和“假的”。

  真性眩晕(前庭系统性眩晕)

  表现为阵发性的外物或本身的旋转、倾倒、摇摆、堕落感、浮动感,患者可以描述为天旋地转、坐电木马等感觉。患者感受较为明显,并且为了减轻这种不舒服的体验,他们都会双眼紧闭,不敢移动,通常采取靠坐或静卧体位。患者可以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四溢、血压变化等自主神经症状,持续时间一般较短。体检可以发现眼震、血压变化。上述症状、体征在具体患者身上,可因病因不同而轻重不一。真性眩晕的常见病因有梅尼埃病、耳石症、迷路炎、椎-基底动脉系统(英文缩写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梅尼埃病

  患者多数为中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首次发作在50岁以前的患者约占65%。曾有人统计2000名眩晕患者,其中60%是梅尼埃病引起的。它往往无任何先兆而突然发生剧烈眩晕,常从睡梦中惊醒或于晨起时产生。

  本病患者常呈强迫体位,不敢移动,自诉周围物体绕自身旋转,闭目时觉得自身在空间旋转。患者发作时有自主神经症状,神志清楚。数小时或数天后,眩晕症状逐渐消失。在早期眩晕症状缓解后,听力可大部分或完全恢复;因多次反复发作,可致听力障碍,甚至全聋。

  耳鸣为症状发作之前可能的先兆,耳鸣为高音调,轻重不一。在发作前患者耳鸣加重;发作停止,耳鸣可逐渐消失。梅尼埃病若经及时而适当的治疗,并注意调理,则症状可较快缓解;若治疗失当,或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可导致听力不断下降,使患者丧失劳动力,并影响生活质量。

  TIA(TIA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英文缩写)

  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男多于女。多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发病。主要表现为:眩晕(程度相对较轻,时间长短不一;自主神经症状相对较轻)、共济失调(动作不协调)、复视、言语及吞咽困难、单侧或双侧视觉缺失、短暂性全脑遗忘症、单侧或双侧面部麻木及针刺感、偏瘫或双侧肢体瘫痪甚至四肢瘫痪、摔倒、记忆力障碍、意识改变等,耳聋及耳鸣不常见。眩晕等症状可持续2~30分钟或更长些(很少超过2小时),然后消退,不留下持久的神经障碍;因此患者可能忽视其重要性。

  有人发现,TIA发生后7天内发生中风的风险为8%,30天内为10%,90天内为10%~20%。因此TIA是一个重要的中风危险因素。老年人或高血压、心脏病、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如果有一过性的眩晕,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去医院检查明确其原因,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假性眩晕(非前庭系統性眩晕)

  这种眩晕发作时,患者并无明确的周围环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感,仅是感受外物或自身的摇晃不稳,左右或前后晃动,注视物体时,或嘈杂环境下加重。患者叙述头部发昏,眼前发花,头重脚轻,感觉走路脚下没根,走路摇晃不稳;通常没有或只有比较轻微的自主神经症状。有人也将此类眩晕称为头晕。

  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数日不缓解。可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以及脑、神经、内分泌疾等病史。体检发现患者眼震不明显,可有其他原发病的体征。例如,贫血老人常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表现;高血压患者除头晕之外,还常伴随头胀、心慌、烦躁、耳鸣、失眠等不适;冠心病早期,可能感觉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精神不易集中等。

  存在这些原发病的患者,如果出现眩晕,甚或频繁出现,应警惕原发病有无恶化。另外,有些人在夏季、休息不好、感冒、着急上火都可能出现头晕、迷糊、昏昏沉沉,这种头晕只是一种短暂的症状,2周左右就能恢复,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为了明确眩晕病因可以进一步进行一些检查;如前庭功能检查,各种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MRI),其他各种检查等。

  编者注:这里的真假,并不是指眩晕本身的真假,而是区分病因是否为前庭系统引起,而前庭系统是人体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眩晕的治疗

  眩晕的治疗,通常可以分为3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

  一般治疗 急性眩晕发作患者应静卧,避免光刺激,解除精神紧张。

  对症治疗 如无禁忌,可间隙适量选用以下药物:镇静和安定剂(鲁米那、地西泮等),抗组织胺药物(盐酸异丙嗪、盐酸苯海拉明、扑尔敏等),止吐剂(氯丙嗪、胃复安等),抗胆碱药物(氢溴酸东莨菪碱、阿托品等)。

  病因治疗 寻找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金永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