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三知”能延寿等几则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冠心病,老年人
  • 发布时间:2013-12-15 10:34

  老有“三知”能延寿

  高寿老人均具有“三知”(知恩、知足、知福)品德。因此,民间有“报恩思源,益寿延年;知福知足,活过九六”之说。“三知”不仅是做人、修德、养心的根本,也是益寿的源泉,是老年人盛德的体现。

  知恩 古代养生,大都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三知”属养德范畴。“饮水思源,知恩报恩;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会感国恩、党恩;想想身从何处来,就会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想想自己学到的本领,就不会忘师恩;想想困境中的关爱,就不能忘亲友的援助之恩。老年人只要对生活、社会充满感恩之心,就不会有(或少有)不满和抱怨情绪。没有怨恨的心态,是快乐美好的。

  知足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就是说适当减欲能知足。“广厦千间,夜眠七尺;良田万顷,日食一斤。”过去,老百姓最大愿望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现在生活富裕后,追求高档次享受的人越来越多。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达不到就整天自我折磨,心生烦恼,哪里还有快乐可言?因此奉劝老年朋友,要学会降低欲望,不要攀比,承认和接受现实,保持淡泊的心境。感到心满意足,就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知福 老年人健康长寿才是福,幸福只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正如清代养生学家石金成在《祝福歌》中说:“人生尽受福,何苦不知足;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思量饥寒苦,饱暖就是福;思量劳累苦,逍遥就是福;思量离别苦,团圆就是福;思量刀兵苦,太平就是福;思量无后苦,有子就是福;思量疾病苦,健康就是福;思量死去苦,活着就是福;苦境一思量,就有许多福;可惜世间人,几个会享福,有福不能知,能知才享福;我劝世间人,不要不知福。”有专家提出:“幸福感越强的人,寿命越长。”但要做到“身在福中能知福”又确非易事。老年人知福,要做到两条:一是知足,对现在的一切均感满意(不能攀比)。二是安分,对世上根本得不到的东西不妄想强求。这样的老人才能真正知福知足,从而常乐延寿。

  (摘自《老人报》 文/刘兆康)

  预防冠心病 遵循“四个半”

  预防冠心病,需要做到四个半:锻炼半小时,午睡半小时,睡前半小时别看电视,泡脚半小时。

  每天锻炼半小时 锻炼的强度以不出现心慌、胸闷为标准。

  每天午睡半小时 午餐后,胃肠道的血液需求增加,流速加快,心脏本身的需氧量也上升,冠状动脉的负荷增大。而午睡可以使人体心率减慢,心脏供血能力下降,但午睡的时间不宜长,最好在30分钟左右。

  睡前半小时别看电视 长时间看电视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情绪过分激动。尤其是情节比较紧张、画面比较激烈、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会引起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致使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或心梗。

  泡脚控制在半小时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因为在泡脚过程中,由于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心率也比平时快,时间太长的话,容易增加心脏负担。

  (摘自《养生保健指南》 文/杨丽)

  老年人“五忘”长寿秘诀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逐渐增高,人们对生活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老年人也开始关注保健养生。每个老年人都想长寿,都想知道一些益寿妙方。其实长寿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找对了方法。那么,老年人长寿秘诀是什么呢?那就是“五忘诀”:忘形、忘怀、忘情、忘劳、忘年。

  忘形 修身养生首先应忘却自己形体的存在,这样就什么也不惧怕了。

  忘怀 能不自忧、不自悲、不沉沦,对一切不幸和打击豁达宽容。

  忘情 一切喜怒哀乐之事,都要淡然若忘。

  忘劳 能心情舒畅、任劳任怨地参加适当的、有节奏的工作劳动,并把它看作是乐趣和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

  忘年 从心理上忘却岁月,自己觉得青春常驻。

  老年人要想长寿一定要保持一个乐观健康的心理,不要把任何事情看得太重要,不要激动,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长寿的秘诀。老人要记住忘记该忘记的,记住该记住的,和家人一起快乐地生活着!

  (摘自寻医问药社区)

  4方法推迟心理衰老

  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积极的精神状态,主要为进取心、希望、理想等,对老年人防止心理衰老、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一个人有了进取心、理想,并充满希望和奋发向上,就能老而不衰,充满活力。老年人最好正视现实,向往未来,少回顾过去,并可以多看一些喜剧类节目,多参加一些愉快的聚会,“笑口常开,笑脸常驻”,保持沉静乐观,愉快知足,莫说人非,避免老气横秋。

  多用脑,勤思考

  大脑是主宰人体各器官的司令部,大脑的衰老,必然导致各个脏器的衰老,并且大脑对人类的知识、智慧和思维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老年人更要多用脑,勤思考,使脑细胞和组织器官不萎缩。

  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和加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还可丰富晚年生活,增添生活乐趣,使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提高信心,增强主动、积极安排好晚年生活的勇气和兴趣,从而增强老年人的心理功能。但是,选择锻炼项目一定要适合自己的体质状况。

  处理好人际关系

  对老年人来说,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乃是家庭关系。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应和睦相处,感情融洽。

  (摘自人民网健康频道)

  记账可帮助老人锻炼大脑

  很多退休后的老人突然闲下来,觉得无事可做,显得有些无聊,随着年龄增大,反应变得越来越迟缓,记忆力下降,总感觉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其实,老人可以随时准备个记账本,记录下每天日常的开支,能锻炼思考和增强记忆,使大脑越用越活。

  老年人记账的过程就是一个锻炼思考和增强记忆的过程,比如回想什么时候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这个月的开支是多少,下个月应从哪几方面着手节约等,都会使大脑处于活动状态。只要能够长期坚持,这种对脑细胞的良性刺激就会让大脑的整体灵活性有所加强,反应变得更加敏捷,进而延缓脑神经的老化。同时,这还会让老年人觉得生活有了计划和依托,生活内容更加充实,心情也会感觉更愉快。

  (摘自《成都晚报》 文/田小雨)

  服中药 时间有讲究

  服用中药能否奏效,除了处方是否对证,还得讲究服药的时间。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服药,药物疗效差异很大。

  清晨 清晨空腹宜服用具有滋补作用尤其是滋补肾阳的药物,以利于滋补药物的充分吸收;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用,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胃肠,并保持较高的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利水湿药、催吐药亦宜清晨空腹服用。

  午前 上午宜服用益气升阳药、发汗解表透邪药。

  午后 下午或入夜宜服用泻下药,如大承气汤。

  睡前 一般在临睡前15~30分钟,宜服用镇静安眠药、滋养阴血药。入夜是脏腑功能最低的时候,如在此时服用滋阴进补药,就如雪中送炭,效力倍增。

  隔夜 宜服用驱虫药,如乌梅丸一般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1次,以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便于将虫体杀死排出体外。

  饭前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治疗病位在下(肠道、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药宜饭前服用,以使药性下达,因为在空腹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进入肠道,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饭后 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治疗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疾病,药宜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饭后服用,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物,也宜在饭后服用,以免毒性药物吸收太快发生不良反应。

  餐间 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编者注:糖尿病患者应根据不同类型的降药选择在饭前或吃饭时服药)

  (摘自《山东商报》)

  10个要诀防运动伤害

  由于衰老的缘故,老人运动更容易受伤。下面为您介绍多位运动专家总结出的老年人防止运动伤害的10个要诀——

  1.充分热身,循序渐进 充分热身很关键。比如,跑步前应多走动走动,打网球前可跑几分钟,然后再跳跳绳。

  2.练练下蹲 下蹲是老年人防止运动伤和保持腿部、腰部力量的最佳单项运动。双腿分立,与肩同宽,后背保持直立,下蹲至大腿与地板平行,然后慢慢起身。动作重复20次。

  3.静卧撑 静卧撑可有效锻炼老年人核心肌肉群。静卧撑与俯卧撑相似,但是前臂着地,保持不动。身体躯干部分绷直保持30秒,稍微休息后,重复相同动作。

  4.金鸡独立 平衡练习有助于防止摔跌和脚踝扭伤。每天练习几次单腿独立(金鸡独立),保持20秒,换腿站立。练习一段时间后,可闭眼练习(编者注:老年人平衡功能下降,加上有些老人患有心血管病或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做此运动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应非常慎重)。

  5.保护跟腱 研究发现,老年跑步者常见伤之一是跟腱伤。老年人不妨靠墙站立,拉伸脚跟,一条腿向后伸展,脚跟着地,拉伸保持30秒,膝部慢慢弯曲,再保持30秒。换腿重复同样动作。

  6.关注疼痛不适 40岁之后,肌肉中负责组织修复的干细胞减少,不起眼的肌肉撕裂也容易变成巨大伤害。因此,一旦发现运动疼痛不适,不要强行继续运动,应该看医生。

  7.增强肩部力量 随着年龄增大,肌腱及韧带水分更少,更容易受伤,肩部更容易拉伤。此时可多练习扩胸运动,或者使用拉力器。

  8.喝巧克力牛奶 老年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有益增强肌肉力量。常喝巧克力牛奶可促进运动后肌肉功能恢复。

  9.硬球按摩足弓 脚跟和足弓酸痛是老年人运动中常见的不适症状,容易导致需要数月才能康复的脚底筋膜炎。将一个硬球(比如高尔夫球)放在脚底滚动按摩放松足弓。

  10.增加力量训练 多项研究发现,力量训练14周可以使老人肌肉纤维增长10%,肌腱僵硬缓解64%。老人做力量训练不必太卖力,以免造成肌肉损伤,经常拎拎重物就可以。

  (摘自《辽宁日报》 文/徐江)

  复合运动更有益于老年人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越来越多,但往往运动方式单一。专家提醒,老年人采取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软体操以及休闲娱乐相结合的复合式健身方案,效果会更好。

  甘肃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张静华、张惠珍介绍,该所进行的调查表明,城市老年人多以公园、公路、街道作为主要健身场所,尽管多数人每周锻炼5次,半数以上老年人每次锻炼时间超过60分钟,但运动方式较为单一,多选择长走、跑步或健身操。

  张静华、张惠珍说:“人体各器官的老化是一个不完全同步的渐进过程,单一运动方式难以达到全面促进健康的功效。老年人普遍采用的长走、跑步等运动方式对平衡能力、上肢力量和柔韧性的增强并不明显。”

  据介绍,不同运动项目对老年人健康的功效不同,最好采取复合式健身方式:

  长跑等有氧运动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益处最为显著,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正是60~69岁老年人住院的主要原因。

  肌肉质量和数量的减少以及最大收缩速度的降低,会造成支撑能力、平衡能力和稳定性下降,使得老年人看上去弯腰驼背,老态龙钟,因此适当的力量练习对老年人也十分重要,但应遵循小量多次、持之以恒的原则,量力而行。在日常行走坐立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手臂对抗练习,或利用床档、椅背进行练习。

  因生活角色的缘故,老年人往往自动选择一种“懒惰”的生活方式,活动量大为减少,他们的关节也逐渐变得僵硬,肌腱、韧带失去弹性,动作协调和稳定性明显降低,容易跌倒摔伤。而适度的柔韧性练习可促进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神经,有利于关节运动幅度和软组织弹性的恢复和提升,使肢体屈伸转动灵活自如。

  张静华还提醒,如果能将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软体操等健身方式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相结合,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效果会更好。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文/任民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